張紅明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分組討論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只要合理、適時地安排分組討論,那么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盲目的進行分組討論教學,為了討論再討論,那么就不會有好的成效。因此,分組討論在初中數學課常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下面我就自己對于分組討論教學如何開展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初中數學課堂分組討論要以知識的重、難點為核心
討論的效果如何、時間多少,主要取決于討論的內容,選擇什么樣的問題進行討論才更能體現討論的價值,而教材的重、難點是一堂課要抓住或要突破的知識點,學生往往會遇到一些普遍性的疑難問題。因而在此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比教師反復地強調“這是重點、難點,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的效果要好得多。只要重難點得以突破,那么一堂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例如,在“單項式和多項式”的教學中,“理解單項式和多項式的意義和區別”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里就非常有必要安排分組討論。在實際教學中,就應該鼓勵學生思考并討論它們的區別,如何快速的識別。要幫助學生體會單項式和多項式表示的意義,其次還要讓學生對它們的關聯能明確。通過分組討論,使學生對“單項式和整式的關聯”能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對相關的題目得以掌握。因為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爭辯的過程中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無形中就會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在整個分組討論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也得以充分發揮。
二、初中數學課堂分組討論要以解決問題為目標
在解決問題時,教師應組織分組學生討論,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讓學生在一系列的過程中試著去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加法”時,學生必須掌握一些有理數加法的簡便運算方法,如果教條地將方法搬給學生,學生當時記住了,以后去不能靈活應用。
三、初中數學課堂分組討論要把握好時機
現行教材中,常常會出現開放性習題,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情況。這類題目的答案不唯一,由于初中學生思維較單一,往往得不到多種答案,這時候采用討論的形式效果比較好。
例如:有一個正方形,要把它的面積四等分,請你給出設計方案。這個問題的條件、解題途徑和結論都呈現出很大的開放性,給學生以較大的思維空間,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來探究這一問題,可以使每個學生在不同觀點的交流中,加深對四邊形和面積等有關知識的理解;
在回答問題時,學生的意見往往不統一,如果讓他們安靜下來聽老師講解,效果不會太好,最好的方法是抓住機會,讓學生合作討論,互相說說理由。這樣問題就會慢慢清晰,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好習慣。
當學生在建構解決問題的策略思維受阻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啟迪指導,幫助學生調整自己的理解,排除障礙,繼續思考。在教學中,教師既要有意識地設置有梯度的問題、障礙,使學生產生“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惑;又要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探討水平出發,為學生進行數學探討鋪路搭橋,使學生的探討頓開茅塞,思維重新活躍起來,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在教學中,教師在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和適當的講解之后,組織學生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絕對值”一節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即“絕對值大的反而小”。對于這一結論,學生只有通過自主探究才能加深對它的理解,今后才能靈活應用。教師可以列出幾組負數,如-5,-3,-1,-4,-0.5,-2.5,先利用數軸比較它們的大小,然后再比較它們絕對值的大小,觀察結果會有什么發現?
在此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再舉例、再討論,從而總結出自己的“發現”。通過一系列的舉例、討論,學生不僅掌握了這個結論,同時他們的分析、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四、初中數學課堂分組討論要教給學生討論方法
對于習慣聽教師講的學生來說,分組討論真正的意義,他們并不明白,所以在課堂上組織討論之前,教師應規定討論的形式,交給學生討論的方法。
首先,幫助學生建立討論小組,并選舉組長。當然分組也要講究科學性,隨意分組會造成很多的弊端,從而失去了討論的意義。學生的智力、成績有高低之分,通過實踐發現,分組時盡量將不同水平的學生分在一組,效果會更好。這種分組方法,促進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和提高,對學困生的發展尤其有益。
其次,必須規定好討論要求。小組應遵守一人發言,他人傾聽思考的原則。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在發言時,其他同學如果意見相同可以適當補充;有不明白的觀點,在闡明自己的觀點時應做到通順、簡潔、明了。
總之,分組討論要讓每一名學生都充分參與,以知識的重、難點為核心;要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要把握好合適分組討論時機;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討論方法。因為只有學生自發的、主動的去討論,才能變被動的學為主動的學,也才能使數學課堂活躍起來,也才能使數學課堂效果變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