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舒 蔣群艷
【摘 要】綠色化學原本的定義是指高效利用原料制造化學產品,選用的材料最好為再生資源,減少消耗、避免污染。而現在的綠色化學是指安全節能、保護環境的化學技術。其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綠色化學教育號召已得到廣泛響應,在中學階段開展綠色化學教育有利于培養環保意識,創新化學教育。本文主要探討綠色化學教育在中學化學教育中的應用。
【關鍵詞】綠色化學;化學教育;實驗創新
前言
綠色化學理念與環境問題密不可分。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各種化工原料、污水廢氣的排出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如何減少污染、改善環境成為人類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綠色化學教育的提出應用無疑是化學教育領域的一大革新。在中學時期進行綠色化學教育有利于培養師生的環保意識,增強祖國下一代對環境的責任感。
一、中學化學實驗室現狀
目前我國中學化學教育不夠完善,化學實驗室管理較為松懈,化學實驗完全按照教案指導方式進行,缺乏創新。且在化學實驗過程中沒有注意化學藥物的循環利用,藥物劑量調配不合理,廢棄化學用品沒有進行無害化處理等情況的發生,造成了嚴重浪費和污染。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引進綠色化學教育勢在必行。
二、綠色化學教育的應用
1.課堂上的綠色化學教育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基本場所,教育工作者隨堂講解是傳播教育的主要途徑。要想全面實施綠色化學教育,最首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樹立環保觀念。教育者可以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地球環境的變化,也可通過圖片、電影、視頻全面立體的展示環境污染的嚴重性,讓學生從主觀上意識到保護環境與自身密切相關。繼而可結合教材為學生滲透綠色化學思想,將綠色化學教育思想廣泛傳播。
2.實驗室里的綠色化學教育
教育者自己首先接受綠色化學觀念,并能夠在實際操作中加以應用。重新進行教案設計,結合教程與實驗室條件,制定節能環保的化學實驗方法。
(1)藥品改進。在不違背實驗要求和實驗原理的前提條件下,可考慮采取替代藥品進行試驗,在兩種藥物性質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優先使用對人身健康及環境危害小的藥物,例如:稀硝酸清洗銀鏡反應的試管可用三氯化鐵溶液代替;在萃取實驗中,“苯”可以用“直溜汽油”代替。
(2)在不違背化學性質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可以進行循環使用的反應產物,如Cu2(OH)2CO3進行加熱后可分解CuO,“酸的通性”實驗的組成原料之一正是CuO。而“酸的通性”實驗產物CuSO4又是“質量守恒定律”實驗的原料,“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產物Cu(OH)2懸濁液中通入CO2又可產生Cu2(OH)2CO3。這樣的循環使化學試劑得到充分利用,大大節約了實驗成本,有利環境保護。
(3)實驗完成后,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垃圾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實驗廢棄工具不可為了方便隨意丟棄,試劑也不可直接倒入排水溝或下水道,這種做法極有可能污染水源和土地。應根據化學藥品的性質進行歸類處理,如廢酸可用石灰乳或碳酸鈉等中和反應后埋入地下,含汞廢液可用硫化鈉生成硫化汞沉淀等。
(4)推廣微型實驗。在保證化學實驗效果的前提下,盡量降低試劑的濃度,盡量采用微型實驗儀器和微量藥品進行試驗。有些指示劑比較活躍,即使使用微量也會產生明顯的現象,可進行改進縮減。如酚酞、石蕊、甲基橙、品紅等,可由原濃度0.5%-1.0%縮減為0.1%-0.25%,苯酚溶液濃度可由2%縮減至0.5%-1.0%。同時,在化學試驗中經常用到的酒精的量也可適當減少。
三、總結
綠色化學又稱為友好化學,是化學領域的一大創新,它強調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采用無毒、無害的原材料,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廢物向環境排放,同時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材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零排放”。以生產出有利于環境保護和人體健康的環境友好產品。在中學教育中推行綠色化學教育有利于從學習階段就培養人類對環境的保護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綠色化學在理論的講解與實踐的結合中綜合運用,能夠讓師生更深入的認識到綠色化學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美榮,張文彬.論綠色化學教育在中學化學教育中的實施[J].考試周刊,2014,(70):145-145.
[2]張鑫.綠色化學與中學化學教育[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23(10):147-149.
[3]魏書彥.綠色化學——中學化學教育的新課題[J].教育藝術,2010,(6):41.
[4]國慶文.中學化學教育的綠色化學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44):146-146,147.
[5]魚維潔.論中學化學教育中的綠色化學教育[J].成功(教育版),2011,(11):185.
[6]吳健.綠色化學應用于中學化學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