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序俊
【摘 要】本文著力探究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學生寫作;興趣培養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現在大多數學生在提筆作文時都發愁,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這已是一種普遍現象了,學生缺乏寫作興趣是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興趣是在個體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并在自身的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較為穩定的心理傾向,是人活動的強大動力。興趣越濃厚,活動就越有力,越有效。要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關重要的。興趣是樂學的先導,興趣是提高學生作文的內動力。當學生對作文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寫作。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培養觀察能力,開闊學生視野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起點,是邁向創新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周圍事物缺乏認識,硬要他們去表達,去反映則是不可能的。對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認真細致地觀察,才能對事物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
在興趣中促使學生投入觀察。魯迅先生說過:“靜觀默察,爛熟于心,然后凝神結想,一揮而就。”可見,觀察也是何等重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觀察,去捕捉事物的特征,特別是要捕捉到容易被別人忽視而不容易發現的特征。要注意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使他們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找出同類事物千差萬別的個性,特征。指導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觀察周圍的事物現象,找異同,辨美丑。找規律,辨特征,通過觀察獲取不同的生活信息。最后,強調學生要隨時將自己觀察到的材料及時記錄下來(特別是有可取之處的),經常進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觀察交流,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愛觀察,會觀察,就會感受到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和事等他們去寫,進而產生要寫的沖動,寫作時就會文思泉涌,得心應手。
二、體驗生活實踐,使學生有感而發
生活是學生作文選材的最主要來源,學生是從生活中汲取營養進而作為寫作的主體。教師就是要讓學生走進生活,與生活交流,從生活中汲取寫作的營養,解決好學生與生活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生活,同時要承認學生對生活的理解的差異性,要讓學生充分與生活交流。
傳統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在教學改革蓬勃以展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應以多種形式進行,可嘗試將學生領出課堂,走入生活,利用生活的情景來為教學服務,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免費且最實用的學習環境,我們要設計好生活這個誘餌,充分挖掘現實生活中學生發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生活不僅是生存的空間而是藝術的源泉、是美的載體,要讓學生萌發從生活中感受到這些東西的欲望,最后我們在教學中重點教給學生體驗生活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寫出最優秀的文章。
三、廣泛閱讀,從讀寫中汲取營養
閱讀應該與寫作相結合,讀寫結合要求讀學中寫抓住重點,分步循環,把作文課和講讀課融為一體,此種方法的核心表現為讀為基礎,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為基礎就是讓學生大量的進行閱讀和精讀,扎扎實實地讀好范文。不僅要領會文章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寫,而且要有“所感所想”。對重點段,還要逐詞逐句逐層領會作者選詞造句,布局謀篇的精妙之處。以讀帶寫就是讀為寫引路,讀為寫創造條件,在讀好范文的基礎上,用課文的范文、范段、范句作示范,指導學生口述和筆述的訓練。可以利用課文材料進行縮寫、擴寫、改寫和寫讀后感等訓練。以寫促讀,就是通過作文的訓練,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閱讀知識,激發閱讀興趣,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自說閱讀,擴大閱讀面,又為寫作做了很多的積累。
多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