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愛玲
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會常常看到一些場合,如廣告、標語、對聯等,字寫得不規范,差錯百出。許多中小學生,甚至一些大學生,已經很難寫出一手好字了。而我們小學教師批改作業時,最令人頭疼是滿篇文字歪歪斜斜,大小不一,錯別字連篇,修改一篇作文得花好長時間。
寫得一手好字,既是一種終身受用的技能,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要高度重視小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下面,我結合平時寫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談談如何指導好小學生的寫字教學。
一、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寫字相對是枯燥的、乏味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寫字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而興趣不是學生自發產生的,它有賴于教師采用恰當的手段去激發。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利用象形字、形聲字、會意字等講解一些漢字發展的演化過程、書法藝術的發展歷史,并結合對聯、謎語、書法作品,拓寬學生視野,提高識字教學的趣味性,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好漢語、寫好漢字、用好漢字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寫好漢字重要性的認識。
二、教師做好榜樣作用
學生模仿性強,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信任感,其習慣的形成,都具有模仿的因素。為此,教師要注重給學生示之以范在日常工作中,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寫字要工整、規范,經常練習“三筆字”,練好基本功。古人云:“欲正人,必先正其身”。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板書一定要規范、工整、不潦草,為學生做好榜樣。做好表率。在識字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規范學生的寫字姿勢,做到書寫漢字筆順要正確、結構要勻稱、字跡要美觀整潔。教師既要言傳又要身教,為學生做好榜樣。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漸地影響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漢字書寫習慣。
三、營造良好的寫字環境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漢字書寫習慣,就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減少作業量,否則,學生就會因作業量大難以完成而忽視寫字,使作業只有數量而沒有質量。教師還要在學生的作業批改上多下工夫,一個錯字、一個別字、一個書寫不規范的字也不能放過,要及時點評,讓學生及時改正書寫錯誤,對有進步的學生多鼓勵表揚,激發他們學習漢字書寫的成就感與興趣。學生作業做完以后要求首先自查,然后與同桌交換作業進行互查,再交教師批閱,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四、培養認真讀貼的好習慣
讀帖是指臨摹者在寫前對字帖靜觀默察,細想體味,對范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筆先。小學生寫字常常不讀貼,或對字帖稍作瀏覽,就匆匆下筆,以致顧此失彼,徒勞無功。要提高寫字教學的效率,就要培養學生的讀貼能力和習慣。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寫字前做到“看、思”,即看字的筆畫,思考、分析字的間架結構,哪個筆畫應寫在哪里,占多少位置,注意平衡、等距、長短、垂直的合理,起筆和收筆的方圓,藏露,筆畫的長短、精細、俯仰、斜正、曲直等。然后再寫,讓學生養成“整體把握,細致觀察”的讀帖習慣。
五、強化學生的寫字意識
良好的習慣有一個形成和鞏固的過程,而不好的習慣也總具有一種回歸的本能。對于已經養成的良好寫字習慣,就要通過提醒、獎勵、互評、競賽等形式加以強化鞏固,要注意反復抓,抓反復,直到成型。比如,學生的書寫習慣在寫字課上是正確了,但是擴展延伸到平時的各科作業中去,就出現了新情況:作業量大時,有的學生就會越寫頭越低,胸部漸漸靠近桌邊,腿腳也不由自主地亂放。此時,教師就要不斷地巡視,及時提醒,幫助糾正,也可留心記錄,將寫字姿勢堅持做的好的學生的名字記下來,及時表揚,然后每周總結一次,獎勵習慣好的學生;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分組互評,開展競賽,比比看誰正確的寫字姿勢保持的時間長。這樣在改正一個錯誤姿勢的同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學生就能逐步地提高寫字質量,養成一絲不茍、愛好整潔等良好的習慣,有益于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
總而言之,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又艱辛的工作,不可淺嘗輒止。事實證明,只要堅持不懈地抓好以上幾方面的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將不會成為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