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越
80后青年談戀愛,已到談婚論嫁之時,男孩為女孩購買寶馬博得女生歡心,不想兩人不和,說分就分。男孩買車花去幾十萬要求女友歸還,女方卻認為是贈與,協商不成男方訴至法院,那么寶馬是贈與還是彩禮呢?
戀愛有波折
買車來平復
小陳是土生土長的上海本地人,作為兒子,一直受到父母的寵愛,在學習、生活上都沒有被管得太嚴。于是,今年已經27歲的他都沒有穩定的工作,也尚未婚娶。雖然在這個大都市里27歲沒結婚也不算太晚,但父母還是希望他能早點成家,這樣一來也收收心,安定地過日子。
小陳有個哥們峰子,一起玩的時候說起談戀愛的事兒,峰子說他認識一個女孩叫媛媛,也是本地人,比小陳小一歲,做銷售的,現在也是單身,正好可以撮合撮合。于是峰子做起了紅娘,2012年4月峰子將媛媛介紹給小陳。兩人見面后覺得還挺投緣,能夠聊得來。媛媛在聊天中獲知小陳父親是公務員,家庭環境還不錯,但可能在言語上有些誤會,她以為小陳也是公務員,于是感覺挺滿意的,可以試著交往。就這樣,兩個人談起了戀愛,關系發展得也很穩定。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媛媛和小陳一起吃飯、看電影、逛街,她漸漸發現小陳很少去工作,整日都是吃喝玩樂,竟然還有賭博的習慣。她內心開始有些不滿。有一次,和朋友聚會時她無意中得知小陳根本不是公務員,想到小陳的種種表現,她有一種受騙的感覺,于是之后兩人開始頻繁發生口角。為了博取媛媛歡心,小陳向父母提出要拿40多萬給女孩買車,老陳夫妻覺得兒子和媛媛戀愛也有大半年,對這個女孩也算滿意,期盼著兩人能盡快結婚,以后都是一家人,買車也無所謂,于是就答應了。2012年12月,他們選中了一輛紅色的寶馬,雖然是二手的,但車子保養的不錯,開起來還挺氣派。媛媛因此感動了,想再相處看看,就和小陳保持著戀愛關系。
談婚論嫁終成空
起訴要求還彩禮
時間跨進了2013年,小陳的父母心想兩人應該談談婚事了,恰逢老房子要拆遷,想到以后兒媳婦跟著自己住,也應當到老宅來看看。于是1月初,夫妻倆請女孩及其母親來家里吃飯。父母們面也見了,飯也吃了,車也買了,老陳以為事情順利發展就該到舉辦婚禮,可萬萬想不到4月份,兩人竟然說分手了。原來,媛媛本就覺得小陳以公務員的身份欺騙了自己,而之后他不踏實工作,沾染賭博的惡習,完全沒有好好過日子的樣子,這么長時間的相處讓她覺得小陳沒有安全感,無法托付終身,于是毅然選擇放棄這段感情。
分手給雙方帶來了傷痛,而小陳在感情受傷的同時,更覺得自己為媛媛付出了那么多,幾十萬的車給她開,怎么能打了水漂。于是找到女方要求把買車的錢還回來,雙方為這個事情談了好多次也吵了好多次。媛媛家覺得男女朋友談戀愛,送禮是正常的贈與,現在因為男方品性不好,談不下去,憑什么要回去。但考慮到小轎車也是個大物件,就答應把車還給小陳,但小陳卻不同意,他認為車子是女方一直在用,汽車也是消耗品,從2012年12月到2013年4月了,車子肯定有折舊,都貶值了,他覺得女方不能拿自己出錢買的車白白用著,于是他堅持要媛媛歸還買車的40多萬。這下女方也不干了,雙方都不退讓,在9月份又一次產生糾紛無果的情況下,小陳將媛媛告上法庭,要求歸還彩禮現金46.94萬元及女式黃金項鏈、手鏈各一根、女式黃金戒指一枚。這個訴求讓媛媛傻眼了,小陳怎么會提出這么多項要求呢?
庭審雙方各有理
法官依法作判決
庭上,小陳一方訴稱道:雙方是在2012年4月確立了戀愛關系,而同年12月已經發展到談婚論嫁的階段了。男方也是應女方的要求才拿了父母的錢購買了車輛并給付女方使用,為此支付了購車款及牌照費共計人民幣44.64萬元。12月底,雙方父母在男方家見面,男方父母將現金2.3萬元作為見面禮給了女方,另贈送了女式黃金項鏈一根、黃金手鏈一根、女式黃金戒指一枚,價值共計1.8萬元。這些都是基于雙方的婚約,根據風俗習慣,男方給的結婚彩禮,現在兩人終止了戀愛關系,未能結婚,根據本地農村風俗,提出終止一方應主動返還彩禮,因此女方理應返還上述幾項彩禮。
女方代理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認為:第一,本案是贈與,并非彩禮。在談戀愛期間,贈與財物比較常見,一旦贈與,不得要回。當時兩人談戀愛沒多久,根本也沒提到結婚的事,女方沒有提出任何要求,是小陳主動贈送的車,這是在雙方父母尚未見面之前的事,現在也沒有出現可以撤銷贈與的合法理由。第二,所謂彩禮,系落后的山區買婚的習慣,法律為了考慮該特殊人群,返還有嚴格的限制,但不符合上海發達的地區。即使青浦系落后地區,即便系彩禮,原告能夠取回的也只是車輛,而不是現金。如果贈與的是現金,那就屬于消費購車。女方沒有還錢的義務。而且對方口中所謂“彩禮”的現金、首飾,女方從未收到過。
雖然雙方唇槍舌劍,各執一詞,但查明事實還要靠證據。經過舉證質證,法院依法認定了以下情況:
第一,雙方于2012年確立了戀愛關系并在同年12月發展到婚嫁的階段。第二,2012年12月男方出錢購買了紅色寶馬轎車給付給女方,并由女方使用。第三,關于男方提及的現金彩禮和金銀飾品,女方表示否認且男方沒有提出相應的證據,因此不予采信。另外,男女雙方尚未共同生活。綜上,法院判決被告媛媛返還原告小陳紅色寶馬轎車一輛,駁回小陳的其他訴訟請求。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法官點評
贈與還是彩禮,如何認定戀愛中送禮行為
男女雙方戀愛,互送禮物是正常現象,而雙方一旦分手,所送禮物是否應歸還,特別是在父母參與的階段,涉及贈送數額較大的禮物可能成為矛盾產生的誘因。
“彩禮”也稱為聘禮、聘財等,我國早在西周時期婚禮就有“六禮”的統一形式,而“納征”即男方以聘禮送給女方就是其中一項。一般來說,“彩禮”發生在定親時,說媒人或男女雙方約定婚前給付一定數額的金錢或首飾等較為貴重的物品屬于實際意義上的彩禮。雖然從外觀來看,它是一種贈與行為,但“彩禮”的贈送是有條件限制的,它與婚約有直接關聯,明確是以結婚為目的,帶有濃厚的習俗風味。這種習俗并非只在“落后”地區,在全國都普遍存在,只是不同地區彩禮的多少和形式有所不同。對于彩禮,《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0條規定: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實踐中,應結合當地風俗習慣、過錯責任原則以及公平原則酌情處理。
判斷是否屬于彩禮,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法官需結合經驗及對地方習俗的了解判明。按習俗,一般通過媒人贈送對方物品或錢款的,即可認定彩禮。現有新人的結合有很多無媒人或不通過媒人,就應結合雙方戀愛時間、給付時間、約定結婚時間等綜合判斷。
本案中,購車及交付行為發生時,男女雙方已保持了相當一段時間的戀愛關系,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尤其是在案件中戀愛雙方及家人見面吃飯的時間與買車的時間極為相近,男方給付女方貴重財產既非出于自愿贈與,又非被告索取,而是出于婚俗習慣使然,這種基于婚約所產生的財產流轉關系,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婚約的效力。由此,本案送車行為應認定為給付“彩禮”,而雙方沒有辦理結婚登記,且兩人沒有共同生活。因此,男方要求返還彩禮于法有據,應以準許。
其次,彩禮的返還形式以返還原物為原則。因不可抗力導致物品損壞、滅失或因自然損耗、物價降低等因素導致物品價值減少的,接受方不承擔賠償責任。當然在雙方對物品現價能確認的情況下也可按現值返還。原告小陳提交的證據只能證明送車的行為,而從其支付車款、牌照費用及被告媛媛接受財物的行為分析,男方給付的財產系車輛,并非現金。本案中女方不配合評估,無法確認現值,故按原則判決返還原物。而小陳提出因車輛已經被女方使用,有折舊而主張返還與全部車款及牌照費相當的現金彩禮,無事實及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