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慧
【摘 要】語文教師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是學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學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這就更要求語文教師博覽群書,不斷地豐富、充實和發展自己,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無所不通、無所不曉,進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那么怎樣上好小學語文課:要講究授課藝術,培養學習興趣;理解教材,認真備課;設計好教學環節,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關鍵詞】講究;藝術;理解;教材;教給;方法
我們的語文課堂空間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命。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
一、講究授課藝術,培養學習興趣
教師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其標志之一即看其講授的藝術,有經驗的教師能夠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學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師方面的因素,如講授語言枯燥無味,講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講,而忽視學生聽,長此以往,不但使本來就來就視語文學習為“苦”的學生產生不了興趣,而且也會引起“樂之者”的厭學情緒。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對自己家鄉的事物較感興趣,因此,在語文課中我們可以采用這一點來提高學生的教學興趣。學生對自己身邊的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可以利用這一點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理解教材,認真備課
備好課,不能光依賴于“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復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準,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堅實的基礎。課標對各個知識模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辟的闡釋,只有理解課程標準的實質,才能與時俱進、居高臨下的鉆研教材、確定目標、探索創新、指導教學。我們要從整體上認識教材,并用聯系的觀點分析教材。教師拿到教材后要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內容結構有清楚的認識,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針對上課內容進行具體解讀,吃透教材,感悟文本,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平等對話。教師只有研究教材體系,明確教學任務,弄清教材的基本結構、指導思想、知識技能、編寫意圖、內涵外延和深度廣度,才能最終明確教學目的與要求。才能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創造性地開展好課堂教學。廣東資深教師石景章老師說他不讀十遍書不上課。可見理解教材的重要。把握重點、難點。教材內同類知識中分量較大,處于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內容就是教學重點;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消化、不易把握或操作困難的內容、技巧就被確定為教學難點。教學重點在知識結構中起紐帶作用,是教學內容的知識核心。教學重點因有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全局性和規律性強而在教材知識總量中占較大比重。教學難點除少數處于教學重點之外,大多數則包含于教學重點之中,在教材總知識量中比重較小。它的特點是有局限性、差異性和局部性。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每課教材做深入鉆研和細致分析,弄清要講的小學語文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及其規律,精心組織教學語言解讀,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哪些應該先講,哪些應該后講,哪些應該貫穿課程始終,怎樣結尾。思路要井然有序,講解就會條理清晰,使學生在重點、難點等關鍵問題上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
三、設計好教學環節,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系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卡片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注的文字。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
教師要深入探究教材,善于濃縮課文內容,通過活生生的語言因素,來達到使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發展思維的教學目的。在引導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反饋信息。在學生理解課文之后,用省下的時間指導學生練習,培養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教無定法,只要肯研究嘗試,就能總結出更多令語文課堂“堂堂精彩”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