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文華
個性一般指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其形成主要受人體先天稟賦,客觀環境,受教育后的內化過程等因素影響。學校教育作為青少年個性的發展的主基地,體育教學又是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環節,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進取和競爭的意識,使其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心理素質。學校體育既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手段,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營造具有創新特色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活潑地發展。
一、創設和諧氛圍,強化個性意識。
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方面入手,強化教學的開放性。只有置身于學生的角度考慮,才能對他們的心理得到充分的認識,喚起學生的共鳴,促進學生的個性培養,保證學習健康快樂地學習,使他們的資源配合教學的進行。
營造一個適宜的體育環境。在教學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培育和諧的師生關系,保證教學內容順應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激發學生的道德感和責任感,指引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培育自身性格。例如,可以針對女生對美的強烈追求,選用舞蹈與健美操等教材,使他們在充滿音樂氛圍的環境中練習體操。與此同時,要選用合適的適于身體發展和肌肉練習的教材,提高學生的協調性,這有利于充分發展女生的生理活動機能,極大地激發其學習興趣并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識別個體特點,合理因人施教。
把握學生年齡層次特點學校體育教育跨越年齡層次較大,不同的年齡層次學生性格、興趣都有較大的差異。表現在愛好體育的類型、方式,以及主動性都不同。中學階段是學生成長、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非常重要。
在教學中教師應幫助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發展良好的品質,克服消極因素,對膽汁類型的學生要耐心啟發,增強其自制力;,而不要輕易激怒他們;對抑郁質類型的學生要加倍關心和體貼,根據他們的能力適當提出要求,切不可進行指責和嚴厲批評,做到既能發揮他們的優點,又能幫助他們克服缺點。
課堂上對那些特別喜愛活動的學生,要及時給予鼓勵、支持和幫助,培養公平競爭意識,團結協作的精神,積極向上的生活追求,以及正確鍛煉的方法;對“尖子生”要高標準、嚴要求;對“差生”則適當降低標準和要求,同時更多地給予耐心幫助,通過努力使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認識到自己的體育能力,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三、創造實踐機會,加深活動體驗。
體育創造是一個學生不斷積累體育經驗主動參與體育實踐的過程,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探索體育的精神,在各個環節中貫徹、滲透想象力與創造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加強對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學生在創編活動中體驗了體育的美感,同時也提高了體育感覺、表現、創造的能力,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在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時,不能用“標準答案”去束縛學生。這樣,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學習,自然而然地走進體育,加深了對體育活動的體驗,獲得了新的體育體驗和知識技能,真正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四、開展課外學習,引導興趣培養。
發揮自主能力針對學生的體育基礎和身體素質的實際情況,教師應適當開展課外輔導,這樣不僅使學生體育能力和技術水平得到盡快提高,跟上教學進度,同時,還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
在體育教學中適當地、有針對性獨立完成,對發展和完善學生的個性可用作非線性開關和處理器的晶體管激光器有著重要的意義。根據學生的特點,一般按教學進度布置一些身體素質的性地作業,讓學生在課練習,或比較簡單的單個技術動作的練習,讓學生在課外自覺完成。另外,注意利用假期,讓學生根據個人家庭條件、健康情況、興趣愛好等,制定切實可行的假期鍛煉計劃,并要求付諸實施。加強課外輔導,布置課外作業,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發揮創造性,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習慣。
課外活動是體育教學課的延伸。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終身體育的教學目標,從發展學生個性出發,按興趣小組的編組方式,或者以小型俱樂部的形式,經常組織班級間、年級間以及系部之間的各種比賽。比如,籃球、乒乓球、足球、排球等這些都是大多數學生所喜歡的。以興趣小組,或以小型俱樂部的形式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各類比賽。這種學生自發組織形式更能激發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如魚得水,在興趣中學習,在興趣中提高。同時,這種開放性、自主性的活動,不僅能充分表現出他們的體育能力,組織能力,而且也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五、尊重個體差異,體驗成功愉悅。
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對于體育運動的掌握程度與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考慮到這一因素,在進行田徑、足球、籃球等教學活動時,即可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情況允許的條件下,也可以對部分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讓所有的學生均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春天因為有了每一朵鮮花的盛開才能有姹紫嫣紅的美麗,我們的努力,將會讓個性的花朵在體育課堂綻放的更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