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的發展,是對西方傳統經濟學的一次挑戰,同時也是對現實存在的一次回歸。在本文中,筆者立足于有限理性的基本觀點,在此基礎上,提出序數研究有限理性,并對有限理性進行層級劃分和等理性探討。文中采用類比、歸納等方法來論證筆者的猜想,使觀點有據可依,也為有限理性的研究尋找一個新的方向。
【關鍵詞】有限理性 層級有限理性 等理性曲線
一、有限理性概述
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出發點在于理性“經濟人”假設,換言之,要研究現代處于統治地位的經濟學理論,必須堅持完全理性的假設,即每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都是自私利己的,都期望用最小的成本來換取最大的效益。
20世紀40年代,西蒙詳細地闡述了有限理性的理論,并指出完全理性的理想化弱點,是脫離現實的存在。有限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與完全不理性之間的一種理性狀態,是每一個社會成員所具有的現實理性狀態。與完全理性的最優原則相比,有限理性選擇了滿意原則,即決策不需要窮盡所有備選方案,從中選擇最優,而是在成本相對較低的前提下,選擇一個能讓決策者滿意,并且能夠達到期望的備選方案。可以肯定一點,有限理性理論雖然與傳統經濟學堅持的理論格格不入,但其拉近了理論與現實的距離。
二、層級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完全不理性之間,但這個范圍過于廣泛,并且處于這個范圍內的理性狀況也存在差異,有趨近于完全理性的有限理性,也有趨近于完全不理性的有限理性。筆者將這種不同理性程度的有限理性狀態稱為層級有限理性。
根據有限理性理性程度的不同,筆者根據序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將有限理性劃分為不同層級,假設第一層級的有限理性最為接近完全理性,則可以類似劃分出第二層級、第三層級等等。在層級有限理性模型中,最為關鍵的問題在于找到一個劃分理性層級的標準。本文中,筆者選取投入與產出關系、效用兩個方面來論述層級有限理性,筆者將在下文詳細闡述觀點。
在不同層級的有限理性狀態中,處于同一層級的理性程度相等,而在現實的經濟活動中,會存在不同的組合達到同一理性層級的現象,筆者將這一現象稱為有限理性的等理性。關于有限理性等理性的問題,筆者將在下文通過等理性曲線來闡述。
三、基于成本與效益的有限理性層級
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論在建立有限理性模型后戛然而止,在本文中,筆者基于有限理性的理論基礎,對有限理性中的等理性問題加以探討。在該部分,筆者先闡述現實中具體的有限理性等理性問題。將成本和期望看作評價有限理性的兩個變量,并且將實現的期望作為行為人內心的理性層次。行為人堅持滿意原則進行決策,在這個過程中存在一個問題,不同的行為人為了達到同一個層次的期望,所付出的成本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將期望和成本分別用Y和X表示,則有Y=C,但存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盡可能小的成本差異項,用£表示,則X的取值范圍為[X-£,X+£]。在二維空間模型中,可表示如圖1:
在該模型中,當£趨于可能小的時候,每一段取值范圍為[X-£,X+£],可以得到不同的Y值,即相同的成本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期望,形成不同的理性層級。就同一個Y值,也存在不同的[X-£,X+£]與之對應,在橫向上,基于成本投入差異的考慮,也形成不同層級的理性。要在該二維模型中來比較有限理性的層級,則要綜合考慮期望與成本,即成本越低,實現的期望值越高,有限理性層級越高。但對于特定的[X-£,X+£]和特定的Y,即差異較小的成本投入狀況可以得到相同的期望(效益),形成等理性狀態。
圖1
四、基于效用的等理性
就如何來劃分有限理性的層級,并推動等理性問題的分析,在上文筆者已經用成本與期望(效益)進行了分析。此外,對于有限理性層級和等理性的分析問題,還可以從效用方面進行更為具體的分析。
效用的度量,普遍認為用序數論來研究更為準確。序數研究在20世紀50年代才被經濟學廣泛接受,并將其作為一種分析方法。筆者所謂的效用分析等理性問題,實則是序數效用論和有限理性的結合,即帶來相同效用的決策方案有限理性程度相等,處于同一個理性層級。下面,筆者具體來分析:
假設對每一個方案設計的影響因素只有A和B兩類,A1、A2、A3、A4是A中的四個具體要素,其能給該方案帶來的貢獻值(效用)分別是1、2、3、4,同理假設,B1、B2、B3、B4能夠給該方案帶來的直接貢獻分別為4、3、2、1。那么,在該方案中,只考慮A、B兩個因素的前提下,該方案會有以下組合方式:
在上表中,不同影響因素的組合,最終成立十六種結果,即在僅僅考慮兩類影響因素A、B的前提下,可以組合出十六個方案。采用序數分析的原理,可以計算出各個方案所能帶來的效用,進而根據效用來劃分有限理性的層級。按照上文第一層級的有限理性最為接近完全理性的假設,在表格中可以看出B1A4組合為第一層級有限理性,進而B1A3和B2A4為第二層級有限理性。依此類推,十六種不同的組合可以劃分出七個層級的有限理性。
上述簡單的闡述過程出現了一個問題,在第二層級的有限理性中,包含兩個不同組合的方案(第三、四、五、六、七層級分別包含了3、4、3、2、1個組合方案)。也就是說出現了不同的因素組合方案得到了相同的有限理性層級,這就是筆者在上文提到的等理性問題。
五、等理性曲線
有限理性層級是等理性的基礎,但等理性的分析卻顯得比有限理性層級更為復雜。為此,筆者在運用序數效用的基礎上,引入等理性曲線。
等理性方案是在可控影響因素下產生的,即在方案產生之前已經明確知道方案所要考慮的N種影響因素,只是各種因素存在相對理性的層級高低,在此只考慮各種因素的組合方式,不考慮決策者自身知識、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在一項決策中,如果對決策者滿意的方案進行考察整理,就可以畫出和無差異曲線相對應的等理性曲線。由于對一項決策影響因素眾多,而又想將等理性曲線表示在二維坐標上面,我們不妨把這些影響因素A、B、C…進行劃分為直接影響因素和間接影響因素,在此,用M1和M2分別表示直接因素和間接因素所得到的收益,則可以在二維坐標中作出有限理性的等理性曲線:
在此歸納有限理性等理性曲線的特點:
一是一個二維坐標可以畫出無數條等理性曲線。由于有限理性的層級不一樣,因而不同層級的有限理性就對應著不同的等理性曲線,同時有限理性的層級是沒有上限的。
二是不同的等理性曲線之間不會有交點,但兩條曲線之間的間隔無統一標準值。
三是等理性曲線不會經過原點和坐標軸。原點表示一個決策的直接、間接影響因素都不能帶來收益,顯然這樣的決策是完全無理性的,也就是說這樣的決策不是有限理性的范疇。在坐標軸上的點只滿足單一主觀因素或者單一客觀因素影響,現實中不存在這種狀況。
四是不同的等理性曲線之間存在著包含關系,即離原點越遠的等理性曲線包含了里原點近的等理性曲線。較低層級理性的決策包含于較高層級理性的決策中。
五是在同一條有限理性等理性曲線上的任何一點對應決策的收益,可以通過調整M1、M2解決。在同一條等理性曲線下方的任意一點表示的收益,該理性程度可以實現(如上圖中A點,此處以等理性曲線m為例,下同),反之不然,只能通過增加理性程度解決。
六是在同一條等理性曲線上,存在一個點的組合,使得M1+M2最大,該點為同理性程度下的最佳點的組合。
六、結束語
綜合上述觀點,筆者對有限理性等理性問題的基本觀點進行闡釋,通過有限理性層級的劃分,我們能夠進一步了解有限理性,也可以更進一步分析經濟主體對決策方案的選擇。如果真正將有限理性實行序數分析,經濟理論或許會有更好的現實指導作用,也能對西方經濟理論的研究基礎進行創新,使經濟理論更能體現現實性。
對有限理性進行層級劃分,并對劃分后的等理性問題進行研究,特別是對等理性曲線的探討,是對西蒙有限理性模型的深化,但其中觀點若要深入分析,深入闡述,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也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
參考文獻
[1]赫伯特A.西蒙.《管理行為(珍藏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年05月.
[2]阿里爾·魯賓斯坦.《有限理性建模》.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阿里爾·魯賓斯坦.
[3]N.格雷戈里·曼昆.《經濟學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07月第六版.
[4]周三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五版.
[5]謝明.《公共政策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02月第三版.
[6]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01月第五版.
作者簡介:繆志濤(1993-),男,云南宣威,本科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