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學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中開展探究活動課,要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注重學生的個體學習和發展。教師在課堂上要運用正確的方式進行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學會探究,可以適當的融入一些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要讓學生在探究活動當中學會正確的思考和分析問題,從實踐探究活動當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以及成功的喜悅,更進一步的激勵學生投入到歷史學習當中去。
1.開展教學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歷史知識的熱情。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單方面的講解可能會讓學生感覺比較枯燥,本身歷史課程就是講述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學生會感覺這些學習內容和自己的生活以及年代有很大的距離感,因此不愿意去接觸和學習。因此,在探究活動的課堂上,教師應該開展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首先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才會對活動的內容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將重點的內容進行整理歸納,然后組織開展一些小型的辯論賽或者是演講比賽等活動,這樣的活動形式會激發學生強烈的競爭意識,所以也會更加認真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比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歷史故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一下沒有被毀壞之前的圓明園是怎樣的,再和之后的狀態進行對比,因此可以開展一場“圓明園是否應該重建”的辯論賽,正方的學生認為“圓明園應該重建”,這一歷史文明,現代的人們都沒有親眼看到過,他代表了當時的歷史文化,也向世人展現著當時的建筑風格以及文化特色,為了更好的傳承中國文化,所以說圓明園應該重建。反方的學生則認為“圓明園不應該被重建”,殘破的圓明園遺址正是時刻提醒人們勿忘國恥的警鐘,圓明園的毀滅是八國聯軍侵華造成的悲劇,讓人們痛心的同時也永遠不會忘記當時的那段歷史,如果說重建的話,那么當時的那段歷史就很可能逐漸的被人們遺忘。雙方各持己見,展開激烈的辯論,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完全的展現出來,活躍課堂的氣氛。
2.分組教學,展開探究活動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在高中歷史課堂上采取分組教學的形式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尤其是在探究活動課堂上,分組分工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主題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接受任務并進行探究學習,小組成員可以進行明確的分工,針對教師布置的主題,有人負責專門查找相關的資料,有的則負責對教材上的相關內容進行整理和歸納,最終將這兩者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的發揮其創造精神,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設置歷史主題,根據主題的內容對歷史教材進行歸納總結,可以給不同的小組布置不同的探究活動的主題,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探究任務,接下來就是進行明確的分工。可以開展“東西方文明的對話”的主題探究活動,學生首先搜集一些關于東方文明的例子和人物背景,接下來分配一個成員來進行西方文化思想資料的搜集,通過模塊化的整理分析將整個探究活動的內容具體化,中國古代的荀子、顧炎武等人物的思想,西方的伏爾泰、盧梭等思想,搜集這些中外文化思想來開展探究活動,將這些資料整理后形成中外文明的對比,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最終完成探究任務。
3.實施教學評價,提升探究活動課的質量
教學評價是每個學科的教學中都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對教學效果還是學生的學習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教學評價可以讓教師了解到教學的基本狀況,及時的了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漏洞,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彌補。學生也可以通過教學評價來了解自己一段時間內的學習狀況,對自身的學習和發展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傳統的教學評價的形式是比較單一的,基本上都是教師對學生做出比較客觀性的評價,但是這樣的評價基本上都是片面的,并不能完全的反應學生的真實狀況。所以說在教學評價的形式上應該采取更加多樣的方式,才能夠更加全面的反應學生的真實情況,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還可以采取學生之間進行互評以及學生自評的方式,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認清自己的學習狀態,并且這樣新穎的方式也會讓學生感覺比較新奇,愿意參與到課堂評價當中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比如,教師可以規定一段時間來作為教學評價的周期,通過對學生一段時間的觀察以及表現,教師給出正確的評價。當學習完鴉片戰爭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有的學生則認為關于這段歷史的學習還是比較認真的,對于基本的知識點掌握的比較牢固。有的學生則認為關于這段歷史的背景以及當時的社會狀況了解的還不是很清楚,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通過自我評價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更加有助于學習成績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中,開展探究活動課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同時注重學生個體能力的發展,通過正確的引導來幫助學生感知理解歷史知識,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