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杏 雷鵬瓊 陳長香
(河北聯合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研究報道〔1〕年齡和職業是婦科炎癥和疾病的可能影響因素。各種角色沖突和復雜的人際關系等生理心理社會因素使得圍絕經期綜合征在護士中的發生率較高〔2〕。目前仍以激素替代療法為主,如長期大量應用雌激素有誘發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卵巢癌風險〔3〕。音樂療法運用音樂特有的生理、心理效應,使患者恢復或增進心身健康〔4〕。主要包括被動音樂療法(如:聆聽)、主動音樂療法(如:唱歌)及綜合療法(如:音樂+舞蹈)三種形式,其投資少,實施方便,客觀,無不良反應和禁忌證。本文旨在探討不同形式的音樂療法對圍絕經期綜合征的影響,為積極開展圍絕經期護士的職業保健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對唐山市10所醫院的年齡在40~55歲的560例圍絕經期護士進行問卷調查,從344名有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護士中隨機抽取11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三組,對照組40例,音樂聆聽組和音樂體療組各39例,納入標準:①符合生殖衰老分期研討會(STRAW)對圍絕經期的分期標準〔5〕,即:年齡≥40歲至最終月經后1年內,且≥1次月經周期長度改變,與正常相差>7 d;②身體健康;③有子宮、至少有一側卵巢,B超排除子宮、卵巢疾病;④無運動禁忌證;⑤簽署知情同意書,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剔除標準:①慢性月經不規則、切除子宮、子宮或卵巢解剖結構異常者;②已知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正在治療者;③近3個月有性激素服用史者;④有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心、肝、腎等嚴重軀體疾病者。三組年齡、文化程度、職稱、職務、圍絕經期綜合征輕重程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1.2 方法

表1 三組護士一般情況比較(x±s)
1.2.1 干預方法 ①對照組:不予干預,順其自然。②聆聽音樂組:音樂的選擇:詳細向受試者說明聆聽音樂的目的、作用和方法,再根據患者癥狀,由研究者從所提供的樂曲庫中選取音樂,其中包括古典音樂、輕音樂、流行音樂等音樂類型,如:緊張、躁動不安選柔和寧靜的樂曲如天鵝湖組曲、舒伯特小夜曲、回家等,頭暈、疲乏無力選輕松愉快的樂曲如彩云追月、大海等,失眠多夢選抒情優美的樂曲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情緒低落選活潑明快的樂曲如金蛇狂舞、春來了、步步高等。另外,還有單純使用輕松、活潑、節奏感強、興奮、歡樂的樂曲或歌曲〔6〕。環境準備:囑患者排空大小便,取舒適臥位;拉攏隔簾,限制燈光、聲音、探訪者、電話等,室內保持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給人以清新舒適之感;正式聆聽時,采用集中訓練的方式,將有相似癥狀的患者集中于一個實驗室,研究者將背景音樂調試至一個滿意的強度30~45 dB,讓患者閉上眼睛聆聽,將精力集中于音樂中然后做肌肉逐步放松訓練,整個過程與呼吸密切配合。全身肌肉放松后進行意象性想象,如想象愉快的情緒、想象美麗的自然景觀、想象漂亮的圖像等,每次持續30~40 min,1次/d,3~5次/w,干預6個月。③音樂體療組:詳細向受試者說明音樂體療的目的、作用和方法;環境準備:選擇環境適宜的空曠、平坦的場地(公園或活動室);準備階段:最初2 w為學習階段,以學習動作和掌握腹式呼吸及步行轉換為重點;④正式鍛煉時:從第3周開始,在確保每位受試者準確掌握動作和呼吸要領并能順利完成一套太極拳的前提下,采用集體訓練的方式,在1位擅長太極拳的教師帶領下,經簡單準備活動后在《高山流水》古箏曲的音樂背景下進行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鍛煉,鍛煉時注重音樂節律引導呼吸,呼吸輔助發力,在運動中感受音樂,做到人曲合一,運動時間為早晨6:30~7:00,1次/d,每次30~40 min/次,每次以練習2~3遍為宜,之間休息2~3 min,3~5次/w,心率控制在120次/min以內,干預6個月。
1.2.2 觀察指標 運用改良的 Kupperman評分法〔7〕,評估受試者音樂干預前后圍絕經期綜合征癥狀的嚴重程度。改良Kupperman評分量表,將更年期綜合征的臨床表現歸納以下13種癥狀:潮熱汗出、感覺障礙、失眠、易激動、抑郁疑心、眩暈、疲乏、骨關節痛、頭痛、心悸、皮膚蟻走感、性生活下降和泌尿系感染,癥狀評分=加權因子×程度評分,總計分為0~63分;加權因子(基本分)有13項,潮熱汗出為4分,其余各項分別為1分或2分;癥狀程度為0~3分4個等級,即無癥狀為0分,偶有癥狀為1分,癥狀持續為2分,影響生活為3分。各項癥狀評分相加之和為總分,總分超過6分診斷確立,高于30分表示病情嚴重。根據評分標準:6~15分為輕度;16~30分為中度;>30分為重度。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χ2檢驗、t檢驗及LSD法。

表2 干預前、后三組圍絕經期綜合征各項評分及總分對比分析(x±s)
如表2所示,干預前三組圍絕經期評分及總各癥狀評分及總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聆聽音樂組與對照組比較,除潮熱、感覺異常、皮膚蟻走感、性生活、泌尿系感染外其他各項評分及總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音樂體療組與對照組比較,除皮膚蟻走感、性生活外其他各項評分及總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音樂體療組與聆聽音樂組比較,潮熱、失眠、焦躁、憂郁、疲乏無力、泌尿系感染評分及癥狀總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對照組除疲乏無力、性生活得分下降,其他各項評分及總分均有上升,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聆聽音樂組除潮熱、感覺異常、皮膚蟻走感、性生活、泌尿系感染外其他各項評分及總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音樂體療組除感覺異常、皮膚蟻走感外其他各項評分及總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音樂療法作為新興產業,其應用范圍廣泛。Sendelbach等〔8〕用患者自選音樂干預即將手術的患者,使患者收縮血壓、舒張血壓明顯下降。Lai等〔9〕研究顯示音樂治療可以改善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的睡眠質量,音樂組的睡眠持續時間延長,睡眠效率提高,入睡時間縮短,睡眠障礙減少。Irish等〔10〕研究了音樂治療對癡呆患者記憶功能的影響,結果發現音樂治療可以明顯改善患者對姓名,年齡等自傳資料和往事的回憶。Dong等〔11〕對腦卒中后的患者進行分段的音樂訓練(前5 min聆聽你好歌及自我表達感受,中間30 min跟隨音樂進行唱歌、插花、搖鈴、寫歌等康復運動,后5 min聆聽再見歌并表達感想),結果顯示音樂療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注意力、音樂表達能力,與音樂互動的能力以及抑郁,焦慮癥狀,提高家屬及患者的滿意度。Roy等〔12〕研究顯示愉快的音樂與不愉快的音樂相比,能更好地減輕疼痛。總之音樂治療具有捕獲注意力,減輕疼痛,觸發情感,調節情緒,喚醒記憶,提高興趣,減慢心率,降低血壓,調整呼吸節律,放松肌肉緊張,緩解關節僵硬,增加腦內α波緩解壓力,增加工作輸出,誘發更高的功能潛質,促進節奏性運動等功能。
本研究顯示兩個干預組于干預6個月后與對照組相比,焦慮、憂郁、失眠、頭疼、頭暈、疲乏無力、骨關節疼痛、心悸的評分及圍絕經期綜合征總分差異顯著;音樂運動療法組與聆聽音樂療法組比較,除皮膚蟻走感、性生活外其他各項評分及總分差異顯著,可能的原因為運動本身能夠減少兒茶酚胺的分泌,增加雌激素和孕酮,從而緩解潮紅、夜間盜汗的發生;調節神經的興奮度,激發人的勢性,使之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有助于改善抑郁、焦慮等神經精神癥狀〔13〕;減少骨質的丟失,促進成骨細胞的合成,減輕骨關節疼痛〔14〕。太極作為中國的武術項目,輕柔慢勻,行云流水,剛柔并濟,與呼吸配合,能夠達到放松、身心平衡、修身養性的功效〔15〕,研究顯示經過16 w的太極拳操訓練,圍絕經期婦女的潮熱盜汗、腹部不適、疲倦乏力、負性情緒等明顯減輕〔16〕,而音樂在高強度的運動中能夠提高參與者的興趣,減少感知的運用,增加工作輸出,增加鍛煉功效,促進心理健康〔17〕,音樂在體育運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圍絕經期的婦女在運動的同時配以與運動節奏、韻律相一致,積極向上的、激勵性的音樂能有效改善圍絕經期綜合征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因此音樂與運動相結合的綜合性音樂療法在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1 劉紅新,鞠麗榮.1310例職業女性婦科疾病現況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1;28(4):431-2.
2 馬建芳,付 麗,陳長香,等.臨床護士圍絕經期綜合征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2;26(4):1018-9.
3 Rossouw JE,Anderson GL,Prentice RL,et al.Risks and benefits of estrogen plus progestin in healthy postmenopausal women:principal results from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A,2002;288(4):321-33.
4 管 鑫,陳冬梅,解 麗.音樂療法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4):267-8.
5 Soules MR,Sherman S,Parrott E,et al.Executive summary:stages of reproductive aging workshop(STRAVV)〔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01;76(5):874-8.
6 王琴平,吳秀光,俞雪容.音樂療法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干預研究〔J〕.四川精神衛 生,2010;23(4):241-3.
7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下冊〔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537.
8 Sendelbach SE,Halm MA,Doran KA,et al.Effects of music therapy on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s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J〕.Cardiovasc Nurs,2006;21(3):194-200.
9 Lai HL,Good M.Music improves sleep quality in older adults〔J〕.Adv Nurs,2005;49(3):234-44.
10 Irish M,Cunningham CJ,Walsh JB.Investigating the enhancing effect of music on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in mild Alzheimer's disease〔J〕.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6;22(1):108-20.
11 Dong SK,Yoon GP,Jung HC,et al.Effects of music therapy on mood in stroke patients〔J〕.Yonsei Med,2011;52(6):977-81.
12 Roy M,Peretz I,Rainville P.Emotional valence contributes to music induced analgesia〔J〕.Pain,2008;34(1):140-7.
13 江雪芳,田豐蓮,黃曉暉,等.圍絕經期婦女運動對預防圍絕經期綜合征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學,2004;11(6):1091-2.
14 Till U,Camilla F,Eldri S,et al.Exploring Tai Chi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tudy〔J〕.Musculoskeletal Disord,2010;11(3):43.
15 Xu H,Lawson D,Kras A.A study on Tai Ji exercis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modalities in relation to bone structure,one function and menopausal symptoms〔J〕.J Chin Med,2004;74(1):3-7.
16 Innes KE,Selfe TK,Taylor AG.Menopause,the metabolic syndrome,and mind-body therapies〔J〕.Menopause,2008;15(5):1005-13.
17 Karageorghis CI,Priest DL.Music in the exercise domain:a review and synthesis〔J〕.Int Rev Sport and Exer Psychol,2012;5(1):6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