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余廣 王明達 張天宇 叢厚義 鄭蕭陽 李 博
(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CT肺動脈成像(CTPA)已成為診斷肺栓塞的重要手段。老年肺栓塞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進行CTPA檢查時,由于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低,易造成掃描失敗;另外,老年患者的對比劑腎病患病率增加。本研究旨在通過制定個體化對比劑注射方案,提高老年患者CTPA的成功率和降低對比劑腎病患病率。
1.1 一般資料 搜集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診治的老年肺栓塞患者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齡63~82〔平均(72.5±12)〕歲,患者檢查前均行超聲心動檢查。按照LVEF值將患者分對照組、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LVEF≥50%,觀察組LVEF<50%,均行64排螺旋CTPA檢查。所有患者檢查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倫理委員會要求。
1.2 檢查方法 檢查儀器采用64排螺旋CT,高壓注射器采用MEORAO-Stellant雙筒注射器。對比劑均選用優維顯(碘普羅胺,370 mgI/ml)。掃描范圍從氣管隆突下1~2 cm處至主動脈膈肌水平,掃描方向采用足先進,出床掃描。對照組對比劑用量80 ml,注射速率5.0 ml/s,觀察組對比劑用量60 ml,注射速率4.0 ml/s,兩組注射完成后均用20 ml生理鹽水沖洗血管。觸發閾值設定100 Hu,感興趣區位于肺動脈主干頂端,當達到閾值時,延遲6 s后開始掃描。掃描參數:管電壓120 kV,管電流350 mA,球管轉速0.5 s/r,螺距0.828,原始數據掃描層厚10.0 mm,重建層厚0.6 mm,圖像自動傳輸至后處理工作站。
1.3 圖像分析 主觀分析:由兩名有經驗的高年資影像科主治醫師共同分析圖像,按照圖像質量分成3個等級,1級:肺動脈主干、左右肺動脈及雙肺各亞段肺動脈顯影好,對比劑充盈良好,對比度清晰,縱隔及肺組織解剖結構顯示清晰;2級:肺動脈主干、左右肺動脈顯影好,對比劑充盈良好,雙肺各亞段肺動脈顯示欠佳,對比劑充盈不充分,縱隔及肺組織解剖結構顯示欠佳;3級:肺動脈主干、左右肺動脈及雙肺各亞段肺動脈顯影差,對比劑未在肺血管中充盈,縱隔及肺組織解剖結構顯示清晰不清。客觀分析:測量肺動脈主干、左右肺動脈、右肺上、中、下葉肺動脈及左肺上、舌、下葉肺動脈的CT值,測量時避免栓子、肺組織、縱隔組織等影響,每個部位測量兩次,取平均值。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主觀分析采用χ2檢驗,客觀分析采用t檢驗。
對照組、觀察組檢查方法的成功率均為100%。兩組圖像的主觀分析結果表明兩組圖像質量都達到了較高的標準,其中對照組1級59例,2級1例;觀察組1級58例,2級2例。兩組圖像的客觀分析結果表明各選定部位的CT值無明顯差異,可以達到診斷要求。見表1。

表1 兩組圖像的客觀分析結果(HU,x±s,n=60)
肺栓塞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較高,臨床癥狀包括急性呼吸困難、胸痛、咯血等,栓塞面積較大的患者癥狀明顯,病程進展較快,因此臨床診斷的準確性是治療肺栓塞的前提。64排螺旋CT的肺血管成像具有無創性、掃描速度快、圖像空間分辨率高等優點,已經作為一種診斷肺栓塞的有效檢查手段。老年人CTPA檢查容易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心功能差,肺循環較慢,血管阻力增加,影響對比劑在肺血管的充盈〔1〕。對比劑腎病是進行CT血管造影較嚴重的并發癥,老年人腎功能低〔2〕。因此要求在CT血管造影檢查中盡可能減少對比劑的用量,文獻報道使肺動脈充分顯影的對比劑用量需要達到80~120 ml〔3〕。64排螺旋CT的掃描速度快,可以在一次屏氣的情況下完成全肺掃描,因此可以降低對比劑的用量。但是在心功能較差的老年患者的檢查中,單純降低對比劑用量,由于左心射血功能低,會造成檢查失敗〔4,5〕。本研究中LVEF低的患者肺循環慢,因此需要降低注射速率,保證對比劑充分進入肺血管〔6〕。相關文獻報道,CTPA的對比劑注射速率需要達到3~5 ml/s〔7〕。本研究得益于64排螺旋CT的快速掃描,心功能較差的患者對比劑用量降到了60 ml,結果表明圖像質量可以達到診斷要求。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包括掃描閾值的觸發點設定在肺動脈主干,肺栓塞合并呼吸困難患者的屏氣較差,容易造成胸廓的移動,使得觸發點偏移設定位置,造成掃描失敗,因此需要在自動觸發掃描的同時隨時準備手動觸發掃描。另外,低劑量的對比劑用量使得主動脈、冠狀動脈的顯影欠佳,對于臨床懷疑胸痛三聯征的患者診斷價值較低。
1 張文明,陳 彬,胡吉波,等.比較團注對比劑跟蹤技術和小劑量團注測試技術在雙能量CT肺灌注掃描中的應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3;47(10):892-7.
2 孫宏亮,胡瑩瑩,王 武,等.256層螺旋CT肺動脈成像對比劑應用的優化方案研究〔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3):393-6.
3 Ramadan SU,Kosar P,Sonmez I.Optimisation of contrast medium volume and injection-related factors in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64-slice CT study〔J〕.Eur J Radiol,2010;20(9):2100-7.
4 肖圣祥,柴春華,肖文波.肺動脈CT三維血管成像低劑量掃描的應用〔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0;30(3):358-9.
5 Kerl JM,Bauer RW,Renker M.Triphasic contrast injection improves evaluation of dual energy lung perfusion in pulmonary CT angiography〔J〕.Eur J Radiol,2011;80(3):e483-7.
6 Lee CW,Seo JB,Song JW.Evaluation of computer-aided detection and dual energy software in detection of peripheral pulmonary embolism on dualenergy pulmonary CT angiography〔J〕.Eur J Radiol,2011;21(1):54-62.
7 Dewailly M,Rémy-Jardin M,Duhamel A.Computer-aided detection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with 64-slice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impact of the scanning conditions and overall image quality in the detection of peripheral clots〔J〕.J Comput Assist Tomog,2010;34(1):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