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婷 陳茹梅 符之武 李豐德 謝 柳
(海南省中醫院,海南 海口 570203)
目前,中國是世界食管癌的高發區,但食管癌的早期診斷和臨床療效并不理想,患者5年生存率較低〔1〕。因此,腫瘤相關知識的傳播尤為關鍵。為了解食管癌高危人群腫瘤防治知識的知曉情況,為健康促進工作提供科學的參考和依據,本文對食管癌高危人群開展腫瘤防治知識知曉情況調查,并對影響知曉情況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1.1 對象 選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門診掛號就診的1 572例高危人群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8~83〔平均(63.5±11.7)〕歲。高危人群納入標準:有食管癌家族史的遺傳易感人群;長期接觸亞硝胺和真菌毒素等致癌物的人群;有吞咽食物遲緩、滯留或輕微梗噎感,吞咽時痛感等食管癌早期癥狀的人群;患有食管癌前期病變和癌前疾患的人群;飲食習慣為熱飲、熱食、快食及食物過于粗糙、堅硬而未能細嚼慢咽等人群;長期吸煙、嗜酒的人群(攝入酒精≥100 g/d、吸煙≥20支/d,且時間≥5年);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有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溝通障礙者。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調查問卷:自行設計一般狀況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族史、居住地、收入、健康宣教情況等;癌癥防治知識調查表:參考文獻〔2,3〕自行設計相關因素問卷,包括癌癥常見種類、危險因素、預防措施,警示癥狀等。
1.2.2 調查方法 采用面對面訪談形式進行調查,調查問卷當場回收,主要調查者在調查結束時及時復檢,補充空項,保證問卷有效性。調查員必須經過統一培訓并考核合格,能夠對調查對象在調查過程中的疑問及時給予解答。調查數據的輸入和統計有2人分別獨立完成,并用核查程序對比檢查。
1.2.3 指標定義 癌癥防治知識總知曉率=Σ每個調查對象正確回答防治知識條目數/(問卷數×22)×100%;單一知識知曉率=正確回答某一知識的被調查對象人數/調查人數×100%。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Epidata3.2軟件雙入錄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性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計算其OR值及95%CI。
2.1 一般情況 共獲得有效問卷1 572份,其中男896例(57.00%),女 676例(43.00%);年齡:≤30歲 97例(6.17%),31~40歲 135例(8.59%),41~50歲 298例(18.96%),51~60歲 365例(23.22%),61~70歲 328例(20.87%),71≥歲358例(22.77%),60歲以上者占43.64%;戶籍:農村843例(53.05%),城市738例(46.9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552例(35.11%),高中422例(26.84%),大專356例(22.65%),本科及以上者242例(15.38%)。家族史:有腫瘤家族史者278例(17.68%),無家族史者1 294例(82.32%)。
2.2 癌癥防治知識總體知曉率 (1)我國常見的癌癥有哪些: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1 560例(99.24%),結腸癌、直腸癌1 042例(66.28%);乳腺癌、宮頸癌1 259例(80.09%);前列腺癌、鼻咽癌918例(58.40%);(2)我國癌癥主要因素:吸煙、飲酒1 479例(95.23%);各種感染因素382例(24.30%);不合理的飲食習慣1 232例(78.37%);職業危害262例(16.67%);(3)下列哪些措施可減少癌癥的發生:戒煙、少飲酒1 513例(96.25%);乙肝疫苗接種297例(18.89%);合理膳食和適當鍛煉1 308例(83.21%);消除職業危害257例(16.35%);(4)下列哪些癥狀應及時去醫院:腫塊、疼痛1 451例(92.30%);不明原因出血1 325例(84.29%);不明原因上腹不適1 300例(82.70%);大便習慣改變或功能障礙1 106例(70.36%);(5)其他癌癥調查項目:70年代來我國癌癥人數越來越多1 016例(64.63%);有效預防措施至少可減少1/3的癌癥28例(1.78%);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根治1/3的癌癥50例(3.18%);食管癌早期能治好217例(13.80%);食管癌有早期癥狀36例(2.29%);早期食管癌治療后能存活5年左右106例(67.40%)。
2.3 影響癌癥防治知識知曉率的單因素分析 癌癥防治知識的總知曉率為73.80%,不同年齡、居住地、文化程度、經濟收入、職業、家族史、健康宣教情況的高危人群,其癌癥防治知識知曉率均不相同(均P<0.05)。見表1。
2.4 癌癥防治知識知曉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選取癌癥知曉知識中的10個問題進行分析,答對兩題及以上者為知曉組,答對兩題以下者為知曉不足組。從單因素分析中篩選出P<0.05的因素為自變量,以知曉情況為自變量(知曉組=1,知曉不足組=0)進行癌癥防治知識知曉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60歲)、文化程度(專科及以上)、收入(>10 000/年)、接受健康宣教等因素是癌癥防治知識的知曉的有利因素(均P<0.05)。見表2。

表1 不同特征人群癌癥防治知識知曉率〔n(%)〕

表2 影響癌癥防治知識知曉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研究表明〔4〕,對疾病較高的認知有利于提高篩查的依從性,對早期發現食管癌、降低食管癌發病率及加強食管癌防治工作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海口市食管癌高危人群腫瘤防治知識調查分析結果,與邱惠〔5〕、張晶晶〔6〕研究相近。食管癌高危人群對癌癥一般問題的知曉率較高,但對于癌癥早期階段的知曉率偏低,這與開展食管癌早診治、早治療的初衷背離,所以對于腫瘤知曉情況的宣傳教育工作還遠遠不夠,應該努力加大宣傳教育,提高人群對腫瘤防治工作的科學認識。
高齡、文化程度低、收入低、缺少健康宣教的人群防治知識知曉率低,與王洋〔9〕、張晶晶〔6〕的研究一致。衛生部信息統計中心和全國腫瘤辦公室試點地區的調查顯示〔10,11〕,中國腫瘤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在55~60歲段開始呈幅度上升。高齡為腫瘤的高危因素,而且高齡人口腫瘤防治知識的認識還很欠缺,這就更加大了高齡老年人群患腫瘤的風險。因此,我們應該特別注意60歲以上老年人群的腫瘤篩查和早診、早治知識的傳播和宣教。因此,本研究提示健康宣教的對象應當側重老年人群。年輕人已經意識到腫瘤的危害和對健康的影響,但對腫瘤早期癥狀了解不夠,這也為年輕人的衛生宣教提供了關鍵點。本次研究調查還發現,腫瘤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隨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這與邱惠等〔7〕的研究一致,因此,可以把文化程度低的社區居民納入宣教的重點人群。收入水平也影響人群腫瘤防治知識知曉率,可能由于收入水平高的人群健康意識較強,更有經濟能力進行腫瘤的早期篩查與防治,于曉等〔12〕的研究也發現,經濟因素是影響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因。
為此,今后宣傳腫瘤防治知識、制定相關工作策略,要針對重點人群有針對性開展,特別注意老年人群、低學歷、低收入群體的健康宣教,切實做好高危人群、重點人群和腫瘤患者的宣教、咨詢和指導,共同促進提高全民腫瘤防治知識水平。但本研究也存在很多不足,單中心、小樣本研究使得結果的推廣性受到限制。因此,仍需要加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切實為腫瘤防治知識的宣傳提供科學依據。
1 張紹嵐,常堂喜,劉紅旗.食管癌患者生病質量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1):3081-2.
2 向群英,胡 婷,黃傳英,等.中國五峰宮頸癌高發區婦女腫瘤防治知識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2):3467-9.
3 Wang X,Fan JC,Wang AR,et al.Epidemiology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Yanting-regional report of a national screening programme in China〔J〕.Asian Pac JCancer Prev,2013;14(4):2429-32.
4 林 芳,鄒小平.社區開展預防腫瘤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8(1):517-8.
5 邱 惠,馮長艷,何 美,等.重慶市沙坪壩區居民腫瘤相關知識與態度的調查〔J〕.重慶醫學,2012;41(18):1846-7.
6 張晶晶.山西省陽城縣食管癌篩查人群癌癥防治知識及行為危險因素調查研究〔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1.
7 王 洋.山東省肥城農村食管癌篩查及居民認知現狀和早診早治意愿調查研究〔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09.
8 賈立群.老年人與腫瘤〔J〕.醫藥與保健,2011;19(9):19-20.
9 王瑞民.食管癌患者危險因素調查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11.
10 于 曉,劉玉玲,李曉莉,等.新密市2134名婦女癌癥綜合防治知識問卷調查分析〔J〕.中國腫瘤,2009;18(10):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