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惠
(中國人民銀行鐵嶺市中心支行,遼寧 鐵嶺 112000)
1994年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改變了過去的財政管理體制,這次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決中央政府的財政來源問題.通過對稅種進行劃分來確定中央稅、地方稅、中央和地方共享稅的方式來提高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源,擴大中央政府的財權。這樣的做法確實讓中央政府在短期內獲得了巨大的財政收入來源,但是這是在犧牲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基礎上所完成的,造成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下降。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地方政府的事權不斷擴大,需要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但是財權卻沒有得到擴大,而且當前我國不允許地方政府發債,于是地方政府通過各種手段來籌措資金,諸于融資平臺、向銀行借貸等手段。這些導致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不斷擴大,而且由于缺乏監管機制以及償債的保證能力,導致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越來越大,必須要采取措施對此進行防范。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主要就是指地方政府無力償還到期債務,由此可能造成地方政府不能正常的開展工作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風險。其可以分為規模風險、結構風險、管理風險、外在風險。
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之所以形成就是為了彌補財政支出,由于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不斷增加,但是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卻沒有實質性的增加,有時候甚至處在一個下降的狀態下,但是為了保障地方政府的正常運轉或者是發展經濟的需要,于是就通過舉債這種方式來維持高的財政支出,從本質上來說,造成地方政府債務的最大原因就是地方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不相適應[1]。
要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進行防范,從短期來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從源頭上對地方政府的債務進行清理和監控,防止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不斷擴大。在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清理和控制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有主次之分,首先應該關注那些即將到期而且地方政府負有償債義務的債務,因為在這些債務即將到期之前地方政府必須準備好償債的資金,而且即將到期的地方債務對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構成的威脅最大,必須把對它的清理和監控放在首位[2];其次,我們要加強對那些可能會預期違約的債務進行監管和清理,對待這些債務其實主要是放在監管上,地方政府要有計劃的擴大自己財政收入來源,而且把這些收入要有計劃的劃分到用于償還預期違約債務上面來,爭取把預期違約的債務在其償還期限到來之前轉變為可以償還的債務,緩解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
地方政府之所以舉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分稅制的弊端所造成的。分稅制改革后把稅基寬、容易征收的稅種都劃分給了中央,導致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度降低,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不斷發展,我國的法治化進程在不斷加快,地方政府不僅需要提供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而且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要越來越好,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不相適應。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從長遠來考慮解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問題就必須要擴大地方政府的財源,只有地方政府的收入多了才不會去舉債,收入提高了才有能力去償還之前所負的債務。
我國的地方債務風險之所以越來越大,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大肆舉債,其實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我國地方政府的許多債務都集中在近期需要償還,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能力以及負債的總體情況缺乏公開披露。如果不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狀況和舉債情況進行披露,公眾以及相關金融機構就不能對政府的償債能力作出一個預估,那么在對地方政府進行放債的過程中就會沒有數據進行支撐,就會對地方政府大肆放債。而地方政府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得到更多的財力就會不顧自己的未來償債能力大肆舉債,當這些債務同時或者在相近的時間里到期,地方政府就會沒有足夠的財力來進行償還,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大原因就是信息不透明[3]。要想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進行控制和防范,就必須要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和負債情況進行披露,讓這些數據公之于眾,那么對政府償債能力就會有一個相對準確的預估,就不會出現短期內大量債務同時到期的情況,這對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防范會起到一個很重要的作用。
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問題得到了國家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們要采取各種有效的途徑切實對這種風險進行防范,防止其威脅到我國的經濟安全。通過對地方政府債務的集中清理以及動態的監控來減緩地方政府近期所面臨的債務風險,通過擴大地方政府的財源這種方式來讓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在長遠上得到降低,通過對地方政府財政和負債情況進行信息披露來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這種方式保障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保持在可控的范圍之內。通過我們不斷的努力,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一定能夠處在一個可以控制的范圍之中。
[1]尹芳.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范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1,09:138-140.
[2]趙云旗.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防范研究[J].財會研究,2013,03:5-13.
[3]李茂媛.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本源探究及防范對策[J].江西社會科學,2012,0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