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岱清
(山東省臨沂第一中學,山東 臨沂 276000)
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被譽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兩大主題,在世界經濟日益呈現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下,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間的相互滲透和影響越來越深入,但如此重要的兩大主題間的關系卻一直缺乏重視和相關研究,目前的研究大多將注意力集中在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國際貿易和經濟增長方面,側重于研究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如何促進經濟增長上,而忽略了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之間的相互關系、影響及作用機理方面的關系,相關研究比較缺乏。當前我國正處于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為我國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提供依據,更好地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從“大”向“強”的轉變,對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金融發展對對外貿易的直接支持作用還表現在風險分散功能對對外貿易所面臨風險的規避上,風險分散功能的發展能夠分散對外貿易中可能出現的國家性風險、匯率風險、欺詐性風險、運輸風險、價格風險、利率風險等風險,在對外貿易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金融發展在防范和規避這些貿易風險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財產保險中的信用保險、貨物運輸保險可以有效地規避對外貿易中運輸風險,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起到了極大的積極作用。我國財產保險和對外貿易規模基本上保持著同樣的發展態勢,在2001年我國加入WT O后,我國金融發展和外貿易規模都有了一次大幅提升,2011-2014年的三年間我國財產保險承保額和出口規模增速遠都高于其他時期的平均增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于對外貿易規模的發展速度相比,財產保險增速要相對緩慢。
現階段,我國金融發展雖然對對外貿易發揮了相當大的直接支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出口信用保險率較低。伯爾尼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一些貿易大國的出口信用保險投保比例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如法國為60%,日本為50%,從全球范圍內來看,全球貿易額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下完成的。而按照中國信保的統計資料,在我國出口總額中,只有約2.24%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險,而且我國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企業不到出口企業的10%,有的企業甚至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險的存在。較低的出口信用保險率使我國出口企業在進行對外貿易時承擔了極大的風險,不利于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
第二,金融衍生工具對對外貿易風險的規避功能尚未完全發揮。在當今世界金融衍生金融工具已成為各國普遍采用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擴大出口、防止金融風險的政策措施。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有助于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幫助企業減少對外投資過程中的風險,提高收益。但目前我國在金融衍生工具方面仍然較為落后,由于利率、匯率未能完全市場化、金融機構治理水平和專業水平不高、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問題,我國目前的很多的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仍然空缺,出口企業使用遠期、期權、互換等金融衍生工具的比率遠遠低于國際水平,導致金融發展對對外貿易中匯率、利率、價格等風險的分散作用沒有完全發揮。
本文認為金融發展對一國資本稟賦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動員儲蓄和資本配置功能體現的,通過影響儲蓄率、儲蓄投資轉化率和資本的邊際社會生產率來影響資本稟賦。在我國,金融發展對資本稟賦的影響存在儲蓄率高、而投資轉化率和社會資本邊際生產率較低的特點。
從1999至2014年間,我國儲蓄率基本上一直高于投資率,投資缺口連續多年為負。根據開放經濟條件下國民經濟核算的恒等式,凈出口等于國民儲蓄于投資的差額,國內儲蓄持續過剩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就表現為商品和服務貿易順差,即存在凈出口。凈出口增加意味著我國對外凈債權,這其中很大比重是對發達國家的債權,也就表示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輸出資金,由于投資不足,資金缺口持續為負值,資本被大量輸往海外,沒有用來提高我國的資本形成總額,因此低儲蓄投資率的存在制約了我國資本稟賦的提高。較低的投資效率是影響我國金融發展提升資本稟賦優勢的另一制約因素。在人均G D P達到1000美元時我國投資效率不僅低于日本等發達國家,也遠遠低于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投資效率的低下造成資本浪費,嚴重影響了我國資本稟賦優勢的形成。
金融發展是影響技術創新的重要因素,金融發展水平越高的國家融資渠道越靈活高效,更能引導資金進入到更具潛力的部門;對技術進步的金融支持越強,從技術外溢中獲得的效果以及進行技術創新的動力越強,進而形成顯著的技術稟賦優勢,使得出口國在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上的優勢增加,貿易結構得以優化。這種優化體現在出口產品中制成品比重和高附加值的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占總出口的比重上。
從歷年中國對外貿易統計年鑒數據表明,在1992年我國出口商品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據主導地位,比重達到59%,這一階段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轉移,勞動力資源充足而又相對廉價,使得我國在勞動力要素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勞動密集型產品特別是紡織品、服裝、鞋類和玩具等輕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較大份額,形成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出口導向的出口結構,在這一時期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平均僅20%。在此后的十多年的時間內,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和知識密集型產品的產業化趨勢加速發展,我國出口商品的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出口商品中比較優勢上升的行業主要是電子通訊類、機械設備類和運輸設備類產品,比較優勢明顯下降的是食品和活動物、服裝、飲料等產品。通過上表可以看出比較優勢上升的主要是對外部融資依賴度比較大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金融發展通過融資渠道引導資金進入到這些更需要資金支持的行業,滿足該行業的融資需求,促進行業的技術升級換代,進而提升行業的技術比較優勢。
[1]郭云峰,刁德霖.《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近期研究進展述評》.《商場現代化》2005年第10期.
[2]胡海鷗.《中國金融體制改革與發展》.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