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建明
(安徽省合肥市審計局,安徽 合肥 230000)
“互聯網+”成為了當下備受熱議的興奮點,“互聯網+”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對于審計工作來說,就是運用信息化思維和手段,實現審計工作與互聯網深度融合,要求廣大審計人員學會基本的計算機審計技術。下面就作為一名計算機審計入門者對于計算機審計談幾點認識。
對于“計算機審計”,目前尚無結論性的定義,筆者認為,計算機審計就是以計算機為技術手段所進行的審計。計算機審計是與傳統的手工審計相對應的概念,是隨著計算機的產生及其在審計中的應用以及數據處理電算化的發展而出現的。計算機審計與傳統的手工審計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其審計的目的與職能并沒有改變,計算機審計同樣是執行經濟監督的職能。在審計業務中審計人員運用excel等辦公軟件對有關數據進行計算、查詢、分析等行為都屬于簡單的計算機審計;常規的計算機審計就是我們熟悉的審計人員采集被審計單位財務數據,導入到審計人員電腦中,并運用相關軟件進行轉換,從手工轉向計算機審查財務數據的活動;更為復雜的計算機審計涉及到海量業務數據的采集、轉換、計算分析、得出審計結論等一系列行為。
計算機審計最大的好處和優勢就是能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手工審計無法完成的任務。運用計算機進行財務和業務數據的審計,把審計人員從傳統的人工計算和肉眼查看變成了計算機的程序化運作,對于提高審查數據的速度、計算數據的準確性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而醫院、銀行等具有海量業務數據的單位,運用excel電子表格進行業務數據計算,顯然已經滿足不了要求,因為我們知道excel 2003版只有65536行,并且excel存儲數據容易刪改,不穩定。以oracle、Sqlserver為后臺數據庫開發的信息核算系統,數據量高達幾十G,記錄可能千萬條以上。運用手工計算短期內是不可能的事情,熟練運用Sqlserver等數據庫分析工具已經成為必要要求。
怎樣運用計算機審計?這恐怕是讀者最關心的課題,對于廣大審計系統的人來說,傳統審計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審計思路和審計手段。計算機審計和傳統審計一樣,首先還是要解決審計目標和審計思路的問題,就是看一筆賬,計算一個結果要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其次,有了好的審計目標和審計思路后,就要想方設法運用計算機技術來實現審計目標,用計算機的語言來描述審計思路;最后,就是運用計算機手段得出審計結論。
近年來,審計機關開發了一些審計軟件,如《金審工程》,便具有強大的數據分析功能,改進了審計的手段,提高了審計的效率,給實現計算機審計創造了條件。審計人員很容易實現對某一類數據的查詢和篩選,使手工審計條件下無法做到的詳細審查成為可能。同時審計人員不僅能引入財務數據,而且還能引入相關的管理數據,將兩者結合起來審計,便于發現管理上的漏洞和舞弊行為。如對某國有商業銀行的審計中,利用計算機對上千萬條管理信息和財務信息進行綜合檢索,發現了香港不法商人使用循環擔保的手段騙取銀行貸款3億元的違法犯罪線索。
審計機關經過30多年的風雨歷練,已經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審計人才,但是,這些人才大多都是財務、審計、財政、金融、造價等專業背景,真正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及其缺乏,即使有計算機人才,往往也不懂審計業務,普遍情況是:懂業務的不懂計算機,懂計算機的不懂業務。加之某些審計機關人員年齡結構老化,往往很難接受新東西。雖然近幾年,各級審計機關都相繼開展過計算機的培訓,但是,往往都是學完既忘,很少運用。筆者認為,計算機審計真正意義上的廣泛開展還很難實現。
想要做好計算機審計,就要有開展計算機審計的業務數據,對于一些基層審計機關,往往只能備份、還原一下財務賬套,運用A O現場實施系統進行簡單的查閱賬務,很難接觸到規模龐大的業務數據,此種情況很少能運用到數據庫分析工具,所以也很難做出好的計算機審計案例。對于很多審計項目,甚至還會出現手工記賬的單位,連基本的會計電算化都不具備,所以計算機審計也就更無從談起。
與傳統手工審計相比,計算機系統下的審計風險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計算機審計下審計線索也更加隱蔽化,在計算機審計環境下,數據信息中有相當一部分存儲在磁性介質中的,它們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數據存儲的隱蔽性導致信息取得的復雜和難以掌控。如果被審計單位不積極提供充分的資料甚至隱瞞一些重要的事項,就會影響到審計人員所取得審計證據及其對審計證據評價的客觀性,從而加大審計風險。
目前,針對上述提出的計算機審計中出現的人員不足、環境欠缺和風險難控等問題,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建議給予解決。
前已述及,計算機審計已經到了攻堅克難的地步,廣大審計干部必須從傳統的審計模式和思維方式中解放出來,摒棄舊觀念,認識到開展計算機審計的緊迫性、認識到計算機審計的高效率和高成果??朔冯y和抵觸情緒,老少互幫,強弱結合,形成齊抓共管之勢,才能不斷加強和推進計算機審計工作。同時,廣泛引進計算機專業人才,并對計算機人員進行審計業務知識的培訓,爭取人人成為即懂計算機又會審計業務的復合型人才。
各級審計機關在審計項目的立項上就應該對被審計單位的數據結構和業務特點有所了解,并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具備計算機審計條件的項目,使廣大審計人員學有所用,經常鍛煉,真正在實戰中積累和提高,而不是為了完成各種信息化考核任務生搬硬套,不切實際的編造計算機審計方法和實例。
建立新的審計標準和審計準則來指導計算機審計工作,規范計算機審計程序,加強計算機審計法制化建設。其次,應強化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審計人員仍應保持合理的職業謹慎,恰當評估被審計單位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水平。再次對被審計單位系統結構進行分析和評價,對被審計單位的系統容錯處理機制、安全管理體制和安全保密技術等進行深入的了解,從而有效地控制審計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