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瑤 張麗莉 姜麗麗
(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對于科技金融這一概念,學術界還沒給出統一的定義。筆者知識有限,僅可從字面來看,簡單地把它認為是科技產業和金融產業的創新性結合。科技金融作為我國創建創新型國家、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金融是當今經濟圈的核心熱點,科技可以為企業節省成本,提高效率,而科技的發展需要金融的支撐。二者相互推動相互促進,若將彼此完美結合,我相信這會把我國的經濟發展推向一個新高度。自從1983年開始就已經出現有關科技金融的研究文獻,但數量一直都比較少。直至2006年,隨著自主創新戰略的確立與實施,科技和金融才逐漸成為熱點話題,于是有關科技金融的文獻出現大幅地增長。現國內已有很多學者或從理論上或從實證方面對科技金融這一新興領域進行研究,各位學者、專家以及金融業人員、科研人士等不同領域地人從不同的角度分別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筆者通過翻閱大量相關資料,借鑒各位前輩的研究成果,對國內部分學者的研究結論進行綜述,根據各位學者的研究分析結果,歸納總結出我國科技金融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以及相應對策建議。
趙昌文(2009)將科技金融的概念界定為:科技金融是系列性的金融工具、政策、制度和服務等的極具創新性及系統性的安排,能夠推動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促進成果的轉化,是諸如政府、市場、企業、社會等的為科技、技術創新活動提供金融支持的主體,和在科技創新投資、融資期間實施的行為及舉辦的活動一起構建的某一體系,是我國科技創新、金融體系的關鍵組分。此外他還在2014年我國首屆中國科技金融年會中補充說到科技金融具有公共金融和商業金融雙重屬性。房漢廷(2010)則認為科技金融是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結合,它具有政策價值,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心丹、束蘭根(2013)兩位學者著眼于其他角度,認為科技金融是一種結合了金融、科技的創新平臺,在全面整合、創新金融資源之后,將貫穿了整個生命周期的金融資源配置、產品設計與服務安排提供給科技型企業,金融資源主要有擔保、保險、創投、證券等,且提供的服務都是系統化的高效的和極具創新力的。徐玉蓮(2012)將科技金融界定為:諸如政府、市場投資人員及金融機構等的金融資源主體將資本、金融支持政策、創新金融產品、金融配套服務等提供給市場中的創新主體,從而有效整合金融資本鏈和科技創新鏈,即為科技金融。胡蘇迪(2012)等人認為科技金融是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金融政策以及金融工具的總和。王元(2014)提到科技金融并非獨立于當前所形成的金融體系的一個部分,科技金融是一種探討怎樣更好的組合金融資源、創新要素的政策及制度安排。
許愛萍(2015)通過對京津冀科技金融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她認為這三地科技金融的投入強度、投入結構存在較大差距,并且三地的合作意識薄弱,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她所提出的這些問題不僅存在于京津冀地區,而是全國普遍存在各地科技金融發展不平衡的情況。魏蓉蓉(2015)等人通過分析國內外科技金融發展現狀指出,我國科技金融的發展存在管理分散、相關部門對其內涵的理解不全面、科技與金融的結合不夠深入、缺少專門的中介服務機構和科技金融復合人才等問題。這些問題都阻礙了我國科技金融更好更快地發展。尋舸(2015)從區域金融的視角出發,探究了我國科技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他提出的主要問題是我國科技金融的發展存在嚴重的地區失衡,總的來說,中西部的發展落后于東部地區,而且科技金融的區域輻射和擴散效應較弱,各地區的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聯動和配合。徐玉蓮和王玉冬(2011)等人也提出過相似的觀點,只是他們的論證方法不同。徐玉蓮等人是運用耦合協調度評價模型并通過一系列計算,系統分析了區域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的內在聯系。他們認為我國大多數省市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的耦合協調度較低且與中西部地區的耦合協調度存在明顯的差距。而肖澤磊(2011)等人通過對武漢市科技金融的研究發現中小科技企業融資難、融資門檻高、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合作不夠緊密是阻礙武漢市科技金融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問題。這種“武漢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是我國科技金融發展困境的一個縮影。我國科技金融的發展除了存在以上問題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比如,張明喜(2015)曾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實證分析了支持我國科技金融發展的財政配套機制。他指出,在科技金融的發展過程中除了存在財政支持政策不穩定、政府投入有限、支持方式不完善等共性問題外,引導基金績效評價體系尚未建立、風險補償資金使用受限、科技金融基礎設施較為滯后等原因也阻礙了我國科技金融的快速發展。曹顥(2011)等人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們使用科技金融發展指數分析了我國各地區的科技金融發展現狀,研究發現:我國科技金融的發展不僅存在科技金融產出效率低的問題,而且金融體制與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之間還存在結構性矛盾。雖然我國科技金融的發展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改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各界對科技金融這一領域的關注度和探索熱情在遞增,而且研究水平也在提高。
理論性研究方面,曲昭(2015)等學者通過對歷年來有關科技金融的文獻進行計量分類給出這樣的建議: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科技金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從理論、實踐和政策3個主要方面進行全面的認識,同時政府也要加大科研投入,培養一批專門的科研人員,鼓勵學者們進行研究并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研究條件。此外,他們還認為國家應該將政策的制定具體到地方,有針對性地解決各地區的困難。魏蓉蓉(2015)等人通過對我國科技金融的發展實況進行分析,他們認為要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科技和金融的結合,應重點創新科技金融體制機制、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科技金融支撐平臺,優化有關政策環境。許愛萍(2015)針對京津冀地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思路:京津冀科技協同創新的金融支持,離不開頂層設計,在頂層設計的安排下,要堅持政府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實現科技與金融的匹配互動。同時她還給出了以完善相關法律、政策體系,構建三地工作協調機制,拓展銀行服務網絡,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和融資互助聯盟為主要內容的方案。許愛萍所給出的這些建議可為我國其他發展不平衡的地區提供借鑒。
實證方面,張明喜(2015)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以及研究結果,他提出應該加大政府投入,讓財政支持方式多元化,完善扶持科技金融發展的政策,調動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并且健全引導基金績效評價體系、規范基礎制度建設等一系列建議。對于我國區域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耦合度較低的問題,徐玉蓮(2011)等人通過實證分析我國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的耦合度,認為各地政府應加強重視程度,并根據當地的發展情況制定差異化戰略,強化當地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的耦合協調度。2014年,張玉喜(2015)等人從動態和靜態兩方面實證分析了我國科技金融投入對科技創新的作用效果,通過分析數據結果,他們得到了啟示,認為要促進我國科技創新發展,首先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作用,制定稅收優惠政策,縮小中東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其次要加強企業和社會資本對我國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同時也要注意防范風險;第三,為了科技金融在長期內能更好地發展,還應加快完善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長效機制和環境,完善科技金融機制體制和有關生態環境。尋舸(2015)從區域金融學的角度提出應該發展適應本地特色的科技金融,實施科技園區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加強各區域在科技金融上的合作,優化科技金融“軟環境”,調整科技金融結構增強區域科技金融的內生發展機制等有關對策建議,促進我國科技金融持續穩定發展。
[1]肇啟偉,付劍峰,劉洪江.科技金融中的關鍵問題——中國科技金融2014年會綜述[J].《管理世界》,2015(3).
[2]尋舸.區域金融學視角下我國科技金融發展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
[3]徐玉蓮,王玉冬,林艷.區域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耦合協調度評價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12).
[4]肖澤磊,韓順法,易志高.我國科技金融創新體系的構建實證研究——以武漢市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18).
[5]張明喜.我國科技金融發展的財政配套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
[6]曹顥,尤建新,盧銳,陳海洋.我國科技金融發展指數實證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1(3).
[7]潘瀚翔.無錫科技金融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江南大學,2013.
[8]張玉喜,趙麗麗.中國科技金融投入對科技創新的作用果——基于靜態和動態面板數據模型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5(2).
[9]房漢廷.關于科技金融理論,實踐與政策的思考[J].中國科技論壇,2010(11).
[10]曲昭,丁堃,張春博.基于文獻計量視角的科技金融政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
[11]許愛萍.京津冀科技創新協同發展背景下的科技金融支持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5(9).
[12]魏蓉蓉,魯繼業.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思路與模式研究——基于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視角[J].《財政金融》,2015.
[13]趙昌文.《科技金融》[M].科學出版社,2009.
[14]李心丹,束蘭根.《科技金融——理論與實踐》[J].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