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瑋
(西京學院會計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3)
通過上述對燕京啤酒公司產品成本的分析,發現燕京啤酒的產品成本有增長的趨勢,但市場不斷在發展企仍需不斷改進和加強成本控制來降低產品成本。2013年,燕京啤酒公司加快了ERP和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企業內部信息化的建設的腳步,來強化企業控制的能力從而促使企業能夠通過控制得出的反饋來調整出既合理又科學的企業策略。通過建設統一的采購平臺,對公司采購業務進行集中管理,在有效的降低了采購成本的同時也提升了原材料的質量。同年,燕京啤酒又投入了2.49億元人民幣用于新技術的研發,技術方面的改進越來越成為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因為技術改進會為企業在不斷的市場競爭中贏得關鍵的一席之位。不僅這樣燕京啤酒在生產產品技術方面要有所提高的同時還要進行提高產品健康指數等方面的嘗試,比如減少產品防腐劑、添加劑方面的使用,使企業的產品更綠色更健康。技術上的提高是企業控制成本的需求,創新才是不變的主題,燕京啤酒創新產品,使產品不局限于單一式,而是呈現多樣化就比如說啤酒這個產品有保健啤酒也有水果口味的啤酒,這不但滿足了消費者追求新鮮的需求也使得企業產品趨于多樣化,擴大企業的銷售量。會計核算中的銷售費用這一科目來核算企業的廣告費用,燕京啤酒在電視上做廣告來宣傳,不斷地擴大民眾的知曉性,來爭取企業在行業中的品牌競爭。總之,燕京啤酒利用在企業內部信息的信息化、技術改造和創新、研發多樣產品以及利用品牌去創新的這些方面的改變去提高產品的控制進而去在市場中進行競爭。
燕京啤酒公司的一些領導對于企業產品成本控制的認識存在不足,存在許多認識上的誤區。由于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將公司的所有者與經營者相互分離,公司歸股東所有,日常經營管理由經理層負責,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經理人錯誤的認為控制產品成本并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入,也無法展現他們在任期內的經營管理水平。一些領導人一味的追求產量和銷量的擴大,認為這樣見效快,而對于成本控制和管理則不是特別重視,企業經營效益不好時就重視一下,效益好的時候就放松了成本控制,甚至不進行成本控制。這導致了燕京啤酒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管理上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最終會導致燕京啤酒公司的產品成本控制和管理措施失效。
不僅是領導,燕京啤酒公司的一些員工也缺乏對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必要認識,一些員工認為成本控制僅僅是財務人員的職責,與自己毫不相關,由此也導致了成本控制失效的問題,對企業提高經濟效益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燕京啤酒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還表現在成本預算制度不夠完善上。成本預算是實施事前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燕京啤酒公司目前缺乏一套科學的成本預算制度。啤酒行業的產品成本受到多重多樣的因素影響,在市場環境瞬息萬變的情況下,燕京啤酒公司僅僅依靠歷史數據進行預算編制存在很大的不足之處,無法及時應對新的市場變化。
另一方面,燕京啤酒公司缺乏對成本預算執行情況的經驗總結,使得成本預算存在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由于燕京啤酒公司在成本預算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導致了其在成本控制和管理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對實現企業提高利潤擴大市場的目標造成了負面影響。
燕京啤酒公司缺乏科學、合理、人性化的成本考核措施,在其成本考核的實施過程中,給員工留下了“扣分、扣錢”的印象,這導致了一些員工和管理人員對成本考核產生了反感和抵觸的情緒。成本考核給員工造成了經濟利益上的損失,因此他們反感并抵觸成本考核;而管理者實施成本考核,則會得罪一些人,因此他們對實施成本考核也不積極。燕京啤酒公司作為典型的啤酒生產企業,在成本績效考核方面顯得很不足。現有的成本考核制度主要包括對各個車間生產消耗定額和人工工資進行成本考核,主要目的是為了下一年度的成本預算編制,但是缺乏相應的獎懲措施,而且現有的成本責任制僅僅具體到了中高層管理者,對于基層管理者和基層員工則缺乏成本考核和責任追究。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燕京啤酒公司的基層管理者和員工缺乏責任意識,對自身應當履行的成本控制義務履行不到位,由于成本考核的不完善,也無法追究責任到個人,往往對此類成本控制不力的管理者和員工不了了之,沒有任何懲罰和處分措施,這導致了燕京啤酒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失效。
在成本管理方法方面,燕京啤酒公司缺乏必要的創新,成本管理方法老舊,對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利用有所不足。過去燕京啤酒在企業管理和信息化建設方面進度十分緩慢,直到2013年才開始推進ERP和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實施,由于經驗和人才不足,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一些老員工或是對信息技術掌握不熟練的員工,還是習慣于采用舊的成本管理方法,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效果卻不是很好。
意識是一切行動的前提,實現成本控制的前提就是加強包括領導者在內的全員的成本控制意識,尤其是領導層人員的成本控制思想,唯有如此,方能貫徹實現成本控制目標。燕京啤酒作為一個生產類型的企業,利潤是其生存乃至發展的必要條件,除了努力開拓業務之外,降低并有效控制生產經營成本,是提升綜合利潤的途徑之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成本控制不僅僅是財務人員的事情,也不可能只依靠財務人員去控制成本。事實上,受到人力和精力的限制,財務部門只能做到成本總控,絕不可能深入到生產活動和經營運作這些實際支出主要成本的環節中去。因此想要達成成本控制目標,必須強化內部每一個成員的思想意識,構建一套符合自身實際的成本控制機制,培養人人關注成本,事事考慮成本,處處核算成本的體系氛圍,才能最終實現成本管理。
有效的預算通常基于企業往年尤其是上一年度的實際經營成本數據和行業內一般標準數據,充分結合企業內外部市場環境、企業硬件設施人員等條件基礎上,先確立企業年度達成業績目標,而后層層分解至各個部門來進行的。這一方法,有助于各部門理解企業經營方向和發展目標,有利于內部思想的統一。當然,也有的企業反其道而行之,預算自下而上進行,筆者認為,這一方法往往受員工個人主義影響較大,預算結果通常較大,與企業預期目標相差勝遠。因此筆者建議,企業編制預算時,最好從大到小,由上到下,先由各部門主管確認關鍵經營指標估算費用之后,再逐項權衡分析,確立資金配給方案,再交給各部門自行討論調整。
預算做的再好,不能實現也只是一紙空言而已,預算執行十分關鍵。而要保證預算被貫徹執行,就必須落實責任,并且完善考核。為此,企業應該將成本控制的責任落實到人、到崗、到部門,并且建立與之密切相關的考核與激勵制度,將成本控制與員工績效聯系起來,加強預算的執行力。燕京啤酒公司還可以進一步提升管理上水平,組建一個高水平的成本管控工作組,開展與之相關的數據統計、核算、分析、業務管控工作,同時要加強培訓,拓展思路,優化制度。
21世紀時信息技術時代,信息技術極大的解放了成產力,提升了企業工作效率。燕京啤酒也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管理手段,將信息技術與成本控制結合起來。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成本數據記錄及核算,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改善業務流程,提高人力效率,減少內耗和重復勞動;同時企業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充分了解市場和原材料信息,降低原料采購成本。例如全球最大的零售企業沃爾瑪,很早就將信息技術與企業的物流管理相結合,創造了“用衛星賣雞蛋”的神話,從而為成為全球龍頭企業奠定基礎。隨著全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若企業不能引入現代科技,則難以在以后的競爭中取得勝利。
[1]張麗艷.淺談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4,31:202-204.
[2]何豐.關于企業成本分析與控制的探討[J].品牌(下半月),2014,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