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偉
(鄭州煤炭工業(集團)嵩陽煤業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2470)
煤炭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產業,在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國,一直以來在世界保持第一產煤國的地位。作為我國的主要能源,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煤炭的比例占到70%以上。科學技術的進步,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使得煤炭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不斷下降。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的資源結構中煤炭仍占據主導的地位。目前,困擾煤炭企業發展的融資問題一直是煤炭企業的主要問題。
我國煤炭行業在經歷了高速瘋長的“黃金十年”的發展后,煤炭行業出現了逆轉,自2013年起,我國煤炭企業在國際、國內經濟的雙重影響下,煤炭的供需失去平衡,煤炭行業的供過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內很難得到解決。面對生存與發展環境的惡化,煤炭企業的生存形勢更加嚴峻。煤炭企業這種不景氣的景象使得企業的融資條件受到限制,而煤炭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各商業銀行,出于對經營風險的思考,紛紛停止了對煤炭企業的授信,而我國股市和債券的門檻較高,不能解決煤炭企業的融資問題。原本就處于經營寒冬狀態的煤炭企業出現了造血功能嚴重不足的現象,行業的發展一派蕭條。例如:2013年山西聯盛集團就面臨破產重組的危險,這更為我國的煤炭行業增添了一種凄涼之感。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逐步完善,我國煤炭行業的管理體制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融資方式的多元化逐步形成。在市場經濟的指引下,融資方式開始以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導向,并向著融資工具、融資方式的多元化發展。但是由于我國煤炭企業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嚴重,融資模式單一,已經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與長遠發展的要求。煤炭行業作為我國的能源型行業,其投資的金額較大、獲取的利潤較高,各商業銀行很愿意將資金貸給煤炭企業。隨著市場經濟競爭得不斷激烈,天然煤炭資源的不斷減少,開采和運輸成本的增加,很多煤炭企業出現了資金周轉不靈的現象,這種單一的融資渠道已經無法再幫助煤炭企業破解融資問題。這也充分體現出我國市場功能低、資源配置差、融資結構仍需完善的現狀。
我國煤炭企業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因素很容易在融資過程中受到市場供需變化、政策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
煤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有污染的物質,例如:粉塵、廢氣、污水、噪聲等。另外,礦井的建設、煤礦地面的建設等又會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針對這些問題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和措施,來保證生態環境。因此,企業對環保和安全生產的投入成為衡量煤炭企業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這也就增加了煤炭企業的生產成本、融資成本和風險。另外,資源稅的改革進一步增加了煤炭企業的經營成本。我國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加快資源稅改革、發展環保市場、排污權交易制度等舉措,為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對于煤炭企業而言,資源稅由于從2~8元/噸的固定費用轉變為按售價的百分比的形式來征收,同時煤炭企業的安全生產費用提取的標準也提高了,這些改革措施都增加了煤炭企業的經營成本。
由于受到市場宏觀經濟的影響,我國煤炭企業的盈利能力出現了下滑的趨勢。原來存在于煤炭行業中投入就會有利潤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煤炭企業的產能過剩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潛在的風險。煤炭作為一種剛性需求的資源,一旦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況就會使銷售價格持續下滑。另外,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影響和大力推動下,煤炭行業的兼并重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大型煤炭企業對中小型煤炭企業的兼并步伐將更快、跨省市和跨地區的兼并成為一種趨勢,煤炭行業的集中度會不斷提高。在未來,我國大部分煤炭大型企業將會出現“煤——電聯營”、“煤——化結合”、“煤——運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和方向。
如前所述,煤炭企業融資難問題有自身的因素影響,也有外部環境的影響。但是從企業內部來看,其管理水平和企業的質量決定了企業的融資能力。因此,煤炭企業必須從自身做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組織結構的改革、加快技術創新、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意識,在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為企業的融資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
針對煤炭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和融資成本風險問題,煤炭企業應積極掌握資本市場的相關知識,不斷優化融資結構,并根據企業的發展規劃提高融資效率。例如:企業可以發行短期融資券、股票、中長期債券等方式獲得資金;通過項目融資的方式積極、合理地利用外資。這些融資渠道的拓寬都能為我國煤炭企業融資風險提供解決的思路。
有相關的研究證明,銀行與企業的長期聯系和良好溝通將能夠增加企業的信貸可能性。因此,煤炭企業必須盡快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溝通與聯系。一方面,煤炭企業可以通過自身建設,提高企業的信用等級,在主動減少信息不對稱情況的同時同銀行建立良好的關系。另一方面,煤炭企業還必須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的信用管理制度,做到及時借款、及時還款,提升企業的信用度,及時履行通銀行的借貸合同,在企業內部建立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在強化信息管理的同時加強對融資成本風險的防范。
銀行等金融機構應主動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實際,了解煤炭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在充分掌握煤炭企業的發展特點后細分客戶,并積極進行信貸產品的創新,對于那些具有發展潛能的煤炭企業一定要推出不同規模、不同貸款金額的貸款產品,為煤炭企業的融資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
總之,雖然目前我國煤炭業正處于低谷調整期,并有一些煤炭企業不斷退市、破產、重組、兼并,但是,面對嚴峻的市場環境,煤炭企業必須要科學、合理、完善的對融資風險進行管理,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在不斷的發展中壯大自己,以便迎接新一輪的挑戰。
[1]范倩倩,趙琦,翟淑萍.我國礦業上市公司融資效率評價[J].會計之友,2012,(02):70~74.
[2]葛浩,劉丹陽,姚俊影,劉澤遠,張博翰.吉林省煤炭產業融資問題——結合白山市24家煤炭企業融資現狀分析[J].中國連鎖,2014,(03):103~104.
[3]李莉.我國企業融資效率評價與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時代,2013,(1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