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誠毅
(石河子大學商學院,新疆 831300)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以及全球化的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進出口量也獲得了大幅度的增長,一方面競爭優勢逐漸顯露,但另一方面,出口秩序惡化現象也浮現出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經有十多年了,現有WTO體制中限制了政府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行業協會可以出面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行業協會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中介組織形式,其應運而生適應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對經濟活動的干預。世界上大多數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致力于促進市場活躍、最大限度地使用有限的資源并提升各方面的工作效率。于是在這樣的要求下,行業協會扮演者“第二政府”的角色,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它在促進政府與市場之間的平衡、完善政府職能、提供公共服務等一系列問題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一些發達國家,行業協會在經濟和政治活動中都異常活躍,對于中國而言,由于在中國這個大環境、大土壤的孕育下,行業協會有展現出許多不同于國外的特點,行政官辦色彩較為濃厚。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糾紛案件也日益增多,中國多數企業遇到外敵時大多應訴不力,反傾銷、反補貼也最終以失敗告終而居多。此外,由于外貿經營主體多元化、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和國內產能過剩等原因造成惡性出口競爭,人們對行業協會發揮的作用也更加關注。如何使行業協會為出口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更好地保護國內市場,承擔政府讓渡的職能,在更好地規范出口競爭秩序的同時并促進自身的健康成長已成為當前一個迫切的課題。
市場是進行資源配置最有效的形式,通過市場配置資源,會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科學技術和管理方式的創新,促進生產率的提高。同時通過競爭,一些生產技術落后、生產次品較多的企業很快被淘汰,這樣一來就有助于經濟效益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市場調節具有事后性和盲目性,對于企業無序競爭這一問題便難以得到解決,若單純通過市場調節,則很難恢復到有序的局面。
作為中介組織的行業協會可以彌補這一些缺陷,行業協會可以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通過行使溝通、協調監管等方面的職能來引導企業開展有序的競爭,通過積極地開展合作對話,提供信息服務,并妥善處理競爭糾紛來維護有效的競爭氛圍。協會通過承接政府轉讓的職能,能夠有效地促進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溝通,從而更好的發揮第二政府的作用。
在面臨激烈的國際市場環境下,企業為促進自身的競爭力,以最佳的方式生存,便要借助行業協會的作用。行業協會可以承接政府轉讓出來的某些職能來為企業提供一些信息咨詢之類性質的服務。通過市場行情的分析,系統性地整理資料,并做一些指導性地規劃,行業協會可以引導企業做出一些合理的決策。在通常情況下,行業協會組成專業性的研究成員,及時更新國際市場環境的發展動態,探討經濟現象的變化規律。行業協會也會應企業和政府的相關要求開展一些實地調查,從而提供相對可靠的信息。此外,對于企業在出口的業務中涉及到的多項費用,行業協會也會為之提供詳細的信息,使企業獲得更好的服務。
通常行業協會會在行業內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以使更好地進行管理。一方面,通過對企業所生產的商品進行監管控制,來協調商品的定價和所生產的數量。對于一些蓄意低價競銷的企業,行業協會可以在依照內部的規章制度條件下對它們實行處罰,從而維持內部有效競爭的秩序,在另一方面,行業協會可以帶領企業切實落實到國家頒布的法規政策,在宏觀層面上將會大大促進整個國內環境的秩序氛圍的改善。
在國內,相同企業之間的不良無序競爭就已經是屢見不鮮。在國際上這種現象也是時有發生,尤其可以在一些紡織、服裝業也上體現出來。伴隨外貿權開放后,多數商家競相走具有很大潛力的國外市場,使得價格戰時有發生。針對這一現象,行業協會可以進行規范,引導企業實施差異化的戰略,走以質取勝的道路。
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出口業務迅速擴張的同時,國外一系列的反傾銷、反補貼控訴案也大批席卷而來。單個企業在應對這類控訴時,一般力不從心,但在行業協會的支援下,企業遭受的損失會大大減少。當國外企業提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等一系列控訴時,行業協會可以幫助企業積極進行調查取證,站在企業立場對外應訴,最大限度地維護好企業的權益。在另一方面,在面臨一些非關稅壁壘的情況下,行業協會也可以積極應對來發揮重要的作用。通過協調企業之間的產品價格、加強企業內部產品質量的監管,可以從源頭上減少遭遇貿易壁壘的機會。另一方面,通過積極為出口企業推出相關服務和最新且具時效的動態信息,有利于為出口企業在處理貿易摩擦中最大限度地爭取時間[4]。
在一定程度的上,行業協會可以依靠行政部門的支持來更好地行使自身的職能,但這種依賴性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但就目前所反映出來的情況來看,我國行業協會對政府部門的依賴性過強,許多協會內部職位由官員出任的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這就使得多數工作的開展控制在政府部門的手中,這容易導致大眾對協會的不滿。另一方面,雖然設立了行業協會,但許多本應該由政府部門轉讓出來的職能并未落實到行業協會內,此外應由協會輔助政府部門的一些工作也未實行。這些職能被政府部門把持在手中,且諸多部門之間相互牽涉,使得行業協會跨部門較多,有時甚至會出現協會設置混亂,辦事處交叉重疊,在開展工作時就會帶來諸多不便,從而造成效率低下的場面。
相比較國外而言,在中國,行業協會并未被給予足夠的重視,對多數企業而言也不具備較大的吸引力。行業協會的企業中國企占據了多數,一些具有私營性質的企業則很少參與到其中。目前,對于行會組建成立相關程序的問題上并沒有出臺相應的法規,因此使得行會發展道路不具規范性。這就很容易使得協會在行使類似對外代表、信息發布等一些權力時受到相關限制。此外,在行業自治規范過程中,一些章程未得到合理規范地制定,會員糾紛案件也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這容易挫傷行業組織的積極性。
中國經濟增長一直較為穩定,進出口業務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進出口增長的同時,與歐美一些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也頻頻出現。從面臨的國外提起的一系列反傾銷、反補貼等諸多案件來看,行業協會在這方面做的工作并不充分。在事前,并沒有做好發布一些預示警告信號的準備,在調查研究尋求證據的過程中行動不迅速;在沖突發生時兩邊的協調工作也未做到位。此外,行業協會在處理案件中耗費的時間過長,從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在我國,正是由于行業協會獲取資金缺乏問題從而阻礙了日常工作的進行,資金大部分來源于會員繳納的會費。雖然行業協會也盡自身最大努力拓展了不同的方式和渠道來獲得資金,但除少數的一些協會經費稍微充足外,絕大多數協會的經費都微乎其微。因此,對我國的行業協會而言,缺乏資金仍然是它們需要解決的問題。相比較國外而言,在一些主要發達國家,行業協會獲取經費的途徑則更加廣泛,除了行業內的企業中會員定期繳納的會費外,一些協會還會通過開展一些培訓服務和學術交流活動來獲得報酬。在充分的經費支撐下,國外行業協會在開展工作方面有了更多的便利。
目前,在我國,行業協會為了獲取經費的支持,就投靠在某些大型企業旗下,若長期發展下去,我國行業協會的發展容易被人詬病,協會很可能被某一企業所利用,為這一企業的利益提供服務,這一現象非常不利于行業協會的成長。
在國外,行業協會在經濟和政治活動中都很活躍,積極發揮自身的作用,對本行業企業的發展的要求都會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指導,注重為企業培養專業性的人才,當行業內的企業被牽涉到國際糾紛時會積極從中調解。然而,在我國,行業協會具有難以克服的惰性,其本身帶有的行政官辦色彩濃厚的特征可以在案件糾紛的處理過程中體現出來,辦事較為拖拉,獲取信息滯后等現象也較為明顯。正是缺乏了這種主動為企業服務的思想,因此使得多數中小企業對其不信任的程度進一步加深。
在另一方面,我國行業協會對專業性的人才培養計劃方案未給予足夠重視,造成了行業協會內部專業性的人才極為缺乏的局面。由于多數退休后的政府工作人員還在行業協會任職,因此在涉及到一些國際糾紛中的適用法律、國際慣例上,這些工作人員無法很好地理解運用。正是由于行業協會缺乏專業性的人才、信息閉塞、談判能力弱等原因,使得中國企業在多數反傾銷控訴中四處碰壁[5]。
雖然行業協會在逐步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著自身,但是它在規范出口競爭秩序中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包括職能不明確、缺乏企業的認同、獲取經費不足的問題等。在面臨這些難題時,我們可以從行業協會自身以及政府兩個角度提出一些建議,即行業協會自身要清楚認識到本身的不足,加強應對的措施完善自身從根源上彌補這些漏洞,同時另一方面,又要適度借助外力,讓政府通過一些法律法規等來鞏固自身的成長和發展。
我們要積極遵循WTO體制下的制度規定,摒棄政府對市場和企業的直接管理,而將這些職能完整地交由行業協會來實施。此外,若我國的一些企業在進出口業務中遇到摩擦糾紛時,行業協會就應挺身而出,來協助企業處理遇到的難題,要積極同起案件糾紛的對方或其代表的協會進行相關的討論交流,采取協商的方式來商討雙方滿意的結果從而將損失降到最低。在反傾銷或反補貼的調查中,行業協會可以為企業聘請專員律師,在配合國外機關人員調查工作的同時,可以對案件中的法律問題進行討論,并對一些不合理之處進行抗辯。同時,事后的追蹤工作行業協會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要及時將這些結果反饋給企業,并總結案件糾紛的原因、從中得到的教訓以及今后在進出口貿易中注意的問題,給企業更好地提示,以便更好應對在今后出口業務中面臨的摩擦糾紛[6]。
首先,行業協會要完善自律機制以進行自我約束,要對本行業內的企業進行嚴格的審查,較為全面可靠地鑒定企業是否符合資質,在了解企業確實達到標準后發放相關的經營許可證件。此外,協會可以定期地公開舉辦一些較佳產品質量的評比大賽,并對優質產品企業進行獎勵,這樣在激勵企業的同時也可以監督一些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企業。通過這一系列公開、透明、規范的操作,可以防止協會內部腐敗現象的滋生,為行業協會樹立良好的信譽和權威,并獲得企業的認可,從而得到企業的擁護。
其次,協會要注重建立自我發展的機制,在行業協會出我建立的過程中,可以借助政府部門的幫助和支持,通過依靠政府投入的經費以及一些政策性的指導來使自身慢慢成長。在協會慢慢發展壯大步入正軌的過程中,要減少對政府的依賴,通過拓展自身的籌資渠道,如信息咨詢服務、提供專業性的人才培養計劃等。同時行業協會內部的機構設置、分配制度等要進行及時的更新,要注重對專業性的人才吸收,并積極引進較為新穎的管理方式,來促進協會的高效合理運轉。
再次,協會要尤其重視服務機制,這就要求行業協會首先要有自覺的服務意識。一直以來,協會比較依賴用行政手段來處理工作,它的服務功能也較多地偏向政府部門,在行業內的企業與有關政府部門發生利益碰撞的情況下,通常利益受損失的一方是企業,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嚴重削弱了它們對協會的認可和信賴度。因此為減少這些困擾,行業協會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方案,從而有效地為企業提供服務。
自從黨的十五大以來就已經明確指出要實行政企分開,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把企業生產經營的一些權利切實交還給它們。因此行業協會可以在這一政府職能轉變的大環境背景下更好的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并盡到應有的責任。
一般而言,行業協會可以行使的職能包括維護本行業企業的利益,制定行業標準,促進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幫助企業提起反傾銷等。在我國,就目前的情況看,行業協會在信息的傳達交流上發揮了較好的作用,但在行業內產品質量和價格的規范上則有較多的不足之處。因此行業協會需要致力于行業內素質的提高,切實貫徹落實嚴格的質量標準,為本行業打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并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
[1]姚旭.關于行業協會概念的界定[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
[2]涂大春.論行業協會的法律地位[D].2007.
[3]段淑靜.當前我國惡性出口競爭現象探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
[4]謝瓊.行業協會在應對國際貿易摩擦中的作用及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06.(12).
[5]劉超.論行業協會在規范出口競爭秩序中的作用[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3.(12).
[6]王雅潔.行業協會在規范山東省出口競爭秩序中的作用探討[J].財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