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強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也是語文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如何培養農村中學生的作文能力是擺在我們農村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生作文,老師的首要任務不是急于指導學生如何去寫,而是想方設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讓學生在作文中快樂成長,在快樂作文中發展。
農村中學生,他們缺乏對外界一些新鮮事物的認識。但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接觸的是一個廣闊的農村天地,這也是農村語文教學的獨特優勢。因此,應引導農村學生認真觀察農村的民風民俗、鄉情鄉貌、山水風光、勤勞樸實的農民等。改革開放給鄉村大世界帶來的巨大變化,這些都是農村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鄉村作文素材。教師應多啟發教育他們熱愛農村,熱愛家鄉。這才是農村學生作文的源頭活水。同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多去觀察,去體驗,去發現,去動手,去嘗試,將整個身心融入到農村的大千世界之中。這種種優勢,只要語文老師認真利用,就可以為農村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提供一個良好的創作天地。比如教師命題時,不要只根據教材或自己的生活經驗,虛擬一個題目,強制學生寫作。因為這樣的作文課只會扼殺學生的靈感,使他們厭惡作文。而應該根據農村學生生活環境的特色,緊靠“農”字出一些實實在在的題目,能讓學生從自己熟悉和感興趣的農村事物入手,或通過自己觀察和向農民學習來積累寫作素材,學生就不會覺得沒有東西可寫了,當然也就樂于寫作了。
二、引導學生多讀書
農村中學生沒有多少課外書可讀,因而閱讀面比較窄,知識不夠豐富,語言往往蒼白干癟。因此,教師就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從實際出發,要求他們平時或放假回家,要去借書借雜志報紙來看,到圖書室借書看,組織學生每年訂閱適量的報刊,開展“每人一本書,讀遍所有書”活動,同學之間互相傳閱交流,指導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到學校閱覽室去做摘抄或到電子備課室上網查找,或利用早自習或空余時間多背古文古詩、精美散文。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量,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寫作文就容易更快進入角色,少走彎路,從而提高了作文質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在吸收,寫作是傾吐。只有多閱讀,筆下才能生花。作為語文教師也要充分利用課堂作文時間,更多的給農村學生讀一些優美精粹的時文美文,并給以精當的點評。也給他們推薦一些名篇名著,激勵他們盡可能去閱讀,潛移默化影響教育學生多讀書會讀書,會作文,也學會做人。
三、注重課前準備,優化課堂教學
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農村中學生作文教學的實效性,必須積極引導學生改變原有單調的預習模式,依據農村作文訓練的要求,遵照農村作文教學的規律,準備好大量的素材。指導學生選擇自己最熟悉的事物進行觀察,引導學生用最感興趣的目光去欣賞特有的農村美景,搜集寫作素材。如:菜怎么種,花怎么澆水,雜草怎么清除,牲口怎么喂,家禽怎么養,等等。通過觀察,學生肚子里有了貨,寫作空間變大了,且處處蘊含著濃濃的鄉土之情。學生作文的時候自然就會得心應手。學生課前的大量準備,為老師組織有序優質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農村中學作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在課堂設計上,除了要改變傳統的教學順序之外,還必須要結合農村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教材,靈活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進行組織教學。當然,教師充分了解并掌握教材是前提,熟練運用是關鍵。因此,老師在講解作文的時候,一定要把相關的作文題材一并提出、比較、參考,做到舉一反三。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很容易將所觀察的農村題材和從老師跟前所學的先進的作文寫法很連貫地穿插起來,好作文就會層出不窮。
總之,面對農村中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等不利因素,我們要發揮農村自然人文優勢,挖掘有利于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潛在因素,多想一些對策,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使教學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走全方位的開放型的作文教學之路,共同努力提高農村中學生作文水平。
責任編輯 龍建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