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景

人們常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但是,人們往往記住了成功的男人,而那個在背后的女人,會在歷史的煙塵中消失無蹤。說到娜芭尼闥·黛蕪·森,很少有人知道她是誰,如果把名字換成另一個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或許很多人會有如雷貫耳之感。而娜芭尼闥,曾經是阿瑪蒂亞·森背后的那個女人。
娜芭尼闥·黛蕪·森,1938年出生于孟加拉一個著名的詩人家庭,父親納仁德拉·黛蕪,母親拉達拉尼·黛薇。納仁德拉在當時的孟加拉詩壇很有影響,女兒出生的時候,詩人泰戈爾給她取名娜芭尼闥。馬拉雅拉姆語詩人巴拉瑪尼.阿瑪(Balamani Amma)(卡瑪拉.達斯的母親)是娜芭尼闥母親的好朋友,她曾說,這名字就像一串鈴聲。
娜芭尼闥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她本科畢業于院長學院,1958年在加爾各答的賈達普爾大學獲得碩士學位,而后去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攻讀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去美國一年后,她回到印度與只見過一面的阿瑪蒂亞.森結婚,當時他是孟加拉年輕的經濟學家。婚后,娜芭尼闥開始了夫唱婦隨的生活。丈夫在英國、美國、印度的知名大學講學,任教,來往于多個城市和國家,她也跟著丈夫飛來飛去,同時也在努力完成自己的學業。1961年娜芭尼闥在哈佛大學獲得比較文學碩士學位,1964年在印第安納大學獲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之后在伯克利加州大學做博士后研究。
在詩人家庭出生、成長,注定了她與詩歌的親緣,雖然在學院學習的過程中,她很少寫詩,但是女兒的降生,激發了她內心的詩情,她寫下了安塔拉系列詩歌,表達孕育生命時心靈的歡悅:
《安塔拉》
安塔拉,從原初的海升起
像最初的太陽,永新,亙古
你使我成為宇宙
歷史,歷史之前的歷史,手牽手在我身上穿過
漸次生長
安塔拉,因為你
我有權進入母親們高大的圣殿
緊握著你嬰兒的手
我永遠地擁有了未來
安塔拉,你在一瞬間充盈了永恒
因為你的恩典,今天我與大地同齡
但詩人的創作及學術追求并沒有給她帶來滿足感,因為在家庭中,她感受到的是丈夫的忽視。隨著阿瑪蒂亞.森在經濟學領域聲名鵲起,娜芭尼闥感覺自己成了丈夫無足輕重的附屬品。她后來在回憶自己那段生活時說:“我沒有自己的朋友,也沒有自己的存在。我丈夫的朋友不知道我是個詩人。沒有人知道。除了我是個好廚娘,他們什么都不知道。他們認為我不怎么聰明,因為我不理解他們討論的事情。實際上,他們認為我是個啞巴。”丈夫從未讀過她的詩。“這是讓我沮喪的事情,雖然我有點傻里傻氣的。我渴望他的注意。我想我的注意有點兒讓他感到壓抑,因為我關注的只有他,沒有其他人。”(Elisabeth Bumller,224)娜芭尼闥寫下了一首詩《放逐》,記錄自己離開年幼的女兒與丈夫在美國的生活感受:
有什么我不能為你做?親愛的
我擁有的一切都整潔地展現在你面前。
只為了看到你高興,有什么
我不能做,親愛的!
你說你無法忍受
巴庫爾樹的味道
我就砍倒院子里
曾祖父的巴庫爾樹,只為了看到
你高興
想到首飾讓你愉快
看我如何從胸中
拔出孩子的心(何處再覓
比這更珍貴的寶石)
為了你的首飾盒
只為了看到
你高興
但,多么奇怪,親愛的,人心
的游戲
盡管如此,
你放逐了我
1976年詩人結束了自己的婚姻。但是獲獎后的阿瑪蒂亞.森在他的自傳中,對妻子進行了高度評價,他說娜芭尼闥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孟加拉語詩人、文學批評家和小說家”,對妻子的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都大加贊賞,還認為妻子使其受益良多,讓他懂得從內部去理解詩歌。阿瑪蒂亞·森提到一個有趣的細節,他們在加爾各答的時候,每天都會有年輕的詩人去拜訪娜芭尼闥,讓她評價自己的詩。有一天娜芭尼闥不在家,一個年輕的詩人就對著阿瑪蒂亞.森朗讀自己的詩,阿瑪蒂亞·森對他說自己沒有感受詩的才能,這位年輕的詩人說:“我就想看看普通人對我的詩作何反應。”從這些充滿溫暖和諧趣的回憶中,可以看到阿瑪蒂亞·森對妻子的欣賞。但是當時的詩人已經敏感地意識到兩人之間無法彌合的距離,她的詩《你在那看不見的塔上》預言了分手的結局:
在草地上
我看著你攀爬
一步步升到空中
到達那看不見的塔
我看著你在塔頂
用金色的云朵擦拭雙頰
撫觸太陽的指尖,守著
自己的約
突然,我,在山間小路
好像騎行著災難
以不可承受的速度
迅疾跌入不見底的深洞
跌落的時候,我看見
你向上的腳步多優雅
直走到太陽的附近
20世紀70年代,印度社會離婚的還很少,當娜芭尼闥帶著兩個女兒(安塔拉、南達納)回到加爾各答時,她感受到親朋好友對她的特殊關注與無法明言的尷尬,而在離婚之前,親友們曾無數次勸說她回來生活。加爾各答是她的故鄉,娜芭尼闥希望,加爾各答像過去一樣接納她,她寫了《從死地返回》(Return of the Dead)表達自己的情感:
接受我吧加爾各答
我是你的初戀
你童年的甜心
我來了,一個流產的母親,但我
與大海一起歸來
我的兩臂空空,是的,但是我的乳房
沉重,乳汁溢出
看這深邃的咸水
來,看著我,童貞
再次在我的眉梢閃爍,裸露
如西沉的太陽
撫摸我加爾各答,現在我柔軟的肉體屬于你
現在我屬于你
用你等待的雙臂接受我
再也沒有孤獨伴隨你
我回來了,正如你所期望的
可是,為何有這驚人的沉默?
抬起頭,眼神不要游移,對我說
她在這里,從死神那里回來
正如你期望的
是的,看著我,我是她
你熱情的世界,你古老的火焰
你自己的
娜芭尼闥
歸來的娜芭尼闥是一個離了婚的女人,當人們評判她的詩歌的時候,總喜歡與她的個人生活相聯系,她感覺到荒誕與無奈。為了擺脫這一窘境,她停止了寫詩,開始寫幽默的家庭故事、兒童故事、游記。在幽默故事中,作家把自己一家三代女人在一起生活的故事風趣地描寫出來。在游記中,她寫了一個女人周游四方,風餐露宿,像一個瘋狂的獨行俠。她要用散文讓讀者和她一起笑,幽默風趣的文筆獨樹一幟。
除了文學創作,娜芭尼闥還在賈達普爾大學比較文學系任教授,后來做了該系的系主任,在比較文學研究方面也多有斬獲。娜芭尼闥掌握多種語言,除了熟悉孟加拉語與英語,她還可以閱讀法語、德語、印地語、奧里亞語、梵語與希伯來語作品。她主要研究世界史詩中女性的境遇。印度古代文學中,史詩非常發達,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不僅是文學遺產,更是印度教的宗教經典,為印度教徒規定了信仰、實踐的諸多信條。比如大史詩中塑造的女性悉多、莎維德麗等,就確定了印度社會中理想女性的標準。特別是《羅摩衍那》中的悉多,因其對丈夫的忠誠和富有忍耐精神為人們所敬奉。娜芭尼闥研究印度大史詩在各地方語種中的版本,著力研究民間流傳的有關悉多的詩歌。她認為,女性在生活中吟唱的悉多的詩,其實是在吟唱自己心中的悲苦。悉多年幼時就嫁給羅摩,她甚至還不能照顧自己就進入了婚姻,這是對印度童婚制的寫照;悉多在陪伴羅摩度過流放歲月的時候,被十首魔王羅波那劫走,雖然她努力維護了自己的貞潔,但是在被救出后,無法得到丈夫羅摩的信任,最終在懷著五個月身孕的時候被拋棄在森林里。娜芭尼闥認為,女人們唱誦悉多故事的過程,也是在訴說自己的苦悶和心中的渴望,她們希望得到愛和信任,希望悲苦的生活得到改變。娜芭尼闥還翻譯了16世紀孟加拉女詩人重寫的《羅摩衍那》,她認為女作家從女性的角度重寫經典,是女性反抗傳統的一種方式。
娜芭尼闥對于女性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感到不滿,她在古代詩歌中看到了女性的痛苦呻吟,在《另外的語言》一詩中,她以主動的姿態大膽表達了女性的渴望:
來,吻我
用你的舌,唇,你的血脈
讓我教給你那種語言
它用耳朵永遠聽不懂
只在血液中低語
作為一個有影響的學者,娜芭尼闥在一些重要的國際學術團體中擔任職務,如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國際符號與結構研究學會,曾任印度民族比較文學研究協會的副主席,任麥克米蘭現代印度小說系列的孟加拉語主編,創辦了西孟加拉女作家協會并任主席。2005年3月3日,在接受《印度》(the Hindu)采訪時,她說,西孟加拉女作家協會計劃發展一個全印度的女作家網絡,來解決女作家面對的問題。女作家出版自己的作品很困難,同時,在出版時,會在版稅方面受到出版商的欺騙,她要作家們組織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她認為印度女作家的創作充滿勃勃生機,她們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視。
2002年,娜芭尼闥從賈達普爾大學退休。但她對文學的熱情并沒有消失,還在繼續創作,并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她出版的孟加拉語著作有80部之多,包括詩歌、小說、戲劇、文學批評、散文隨筆、游記、幽默小品、翻譯、兒童文學等。她的寫作有著廣闊的社會視野,涉及印度當代社會的諸多重要問題,如納薩爾運動中知識分子的作用,印度英語寫作的身份危機,大家庭的衰落,同性戀,艾滋病,兒童問題,移民問題等。
娜芭尼闥在文學上獲得多種獎項。1986年,獲得泰戈爾獎,同一年,她出席了在紐約舉辦的印度詩歌節,在會上朗讀詩歌;1999年獲得印度文學院獎,2000年獲得印度第四大獎——卓越貢獻獎(蓮花獎)。2012年8月27日,娜芭尼闥來到中國,在印度駐中國大使館舉辦了詩歌朗誦會。
娜芭尼闥從不認為自己是個女性主義者,因為她關注的不僅僅是女性的問題,同時,她認為,任何一個女作家從個人體驗出發的創作,其實說出了所有女人想說的話,并且會逐步地改變這個社會。她對采訪者說:“你難道不認為,每一個有創造性的女人都是一個情人,也是一個革命家?”娜芭尼闥從一個成功的男人身邊走開,選擇了創造性的道路,她必然會造就一個真正偉大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