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提醒大學新生消費避免三大“坑”
“免費領iPhone6,小任務是帶18個人來免費領取,每個月帶1個……這是分期付款的‘坑!”昨日,曾被分期付款套牢的武漢紡織大學【微博】學生小李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騙子還在兼職群里發信息,提醒大家特別是大學新生莫上當。
武漢洪山區珞南工商所所長黃國威表示,有關手機和電腦的投訴量開始增長,特別提醒大學生注意售前“洗腦”、售中“分期付款”和售后“店保”反映較為集中的三大問題。
案例
0元拿蘋果手機?手機退了還倒賠1800元
“我才將分期付款還完,算是花錢買教訓。”武漢紡織大學小李說,上當后,也不敢跟家里人說,今年暑假在光谷一家奶茶店打工掙錢才得以還清。
小李介紹,今年5月份,一位學姐稱“為普及武漢大學[微博]生使用蘋果手機,各大商家開展免費拿手機的活動。去領取后,商家會說具體的活動規則。”
小李信以為真,去廣埠屯一家手機專賣店后,結果被店家“洗腦”,店家說:“我們業績不夠,我送你一個iPhone6,你幫我們沖個業績,填份表格就行,都是雙贏。”待小李填完表格后,店家安排了一個“小任務”,每個月帶個小伙伴來免費領取。
回到學校,“免費的坑誰來填呢?”室友的這句話敲醒小李。
小李趕緊給店家打電話說不參加此活動,想把手機退了。店家說你簽了分期付款合同,不帶人就還錢,其實帶人很容易,帶一個免一期,教她如何帶人的方法和學姐當時說的一樣。
這時,小李算是徹悟:其實學姐起初不和她說明白是分期,只說先去是吊胃口,去后商家就是一陣“洗腦”……然后自己沒仔細看內容,就稀里糊涂地簽名。
當天小李堅決要退手機,打12315求助。經工商人員調解,小李將手機退給店家,店家按手機價值退她4600元,但分期還款是與另一家貸款公司簽的合同。貸款公司稱“合同是不能取消的,也不能現在提前還款,只能減少期數,把24期減為6期,但還是要交違約金、服務費,總共算下來,得還6443.4元。”“手機沒領到,還倒賠1843.4元,教訓太深刻了!”小李說。
探訪
利息按每天1‰算分期購機要多花上千元
記者走訪武漢多個手機賣場,都打出“歡迎大學生使用分期付款”標牌。問及一部4680元iPhone6分期付款方式,有的賣家要求至少首付3成,分期的利息每天按1‰算;有的賣家要求首付500元,稱分期的利息每天只要幾塊錢。當問及到底需要多少,是否需要服務費和擔保費,店家均回答含糊,說得先拿身份證審核,一般只貸給大一至大三和上班族,審核通過如確定要買,再找貸款公司核算,都是系統出結果,不會騙人的。
記者算了一下,4680元的iPhone6,貸款3000元分12期付,利息按每天1‰算,每天雖然只付3元,但一年下來僅利息得付1000多元。有店家提醒記者,所付費用還要幾百元的服務費、擔保費等,若加起來得1500元左右,而且大部分不支持提前還貸,提前還款雖比實際支出要少,但要支付一定違約金。
自曝
商家給錢請你幫簽合同大學生謹防“被分期付款”
在廣埠屯經營電子產品多年的小張告訴記者,紡大的小李同學就是陷入分期付款的“坑”里了。
帶18個人來就可免費領取iPhone67小張稱,此信息暴露兩個問題:一是學生單純加之經驗不足,以為真有免費東西領,不看協議就簽,容易中招;一個月帶一個人,就可免一期分期付款,這就逼著學生再去騙另一個學生,如此循環,成幾何倍增長,這免費的錢肯定得有人買單。
小張說,還有些無良商家和不法分子以“沖業績”名義,請大學生幫忙簽分期付款合同完成工作任務,給幾百元酬勞,哄騙他們不是真正意義還款,結果多名學生簽合同后接到貸款公司的催款電話:才如夢方醒,得知“被分期付款”了。
工商
分期付款后退貨利息照付小心被“反綁”
珞南工商所執法隊隊長徐敏表示,辦理分期付款的以iPhone為主。他介紹,分期付款只是看上去很美,店員宣傳時只告訴你每天只用還幾塊錢甚至十幾塊錢,但是按月累加,就是幾百上千元,利息非常高,有些學生不仔細看合同就簽字,事后醒悟又遲了。
珞南工商所所長黃國威表示,辦理分期付款后,要求退貨非常麻煩。一個是購買合同,一個是貸款分期合同,兩者沒有聯系。即便是在7日內出現質量問題可以退貨退款,但貸款分期還得你自己還。特別是大學生和打工族,辦理分期付款要特別謹慎,不要愛慕虛榮,沒錢辦分期去買高檔手機,辦理后又感覺上當或還不起,一旦不能還,會影響你今后的個人信用,辦理房貸、車貸就會受阻。
黃國威還提醒,部分賣家和貸款公司存在互惠互利,一旦你手機確實有問題,想退貨,他們會引導你貸款沒法取消,總是貸了還不如換一部手機,這部手機可能更貴,你可能會又要加錢,這就是被“反綁”。
相關新聞
“洗腦”仍在上演“店保”等同不保修
黃國威表示,相比分期付款坑人,“洗腦”和“店保”投訴雖然老生常談,但大學新生在購買數碼電子產品時還是要多長個“心眼”。
武漢市皮女士在工商調解下,商家終于退了3800元的筆記本購機款。
皮女士介紹,在廣埠屯一家聯想專柜購買一臺聯想筆記本,本來原定買看好的一款,后來購買的是店家推薦的一款,可當晚使用就出現閃屏、死機等問題,根本沒法使用,次日找商家重裝系統和軟件后,還是沒法使用,商家也拒絕退貨。無奈之下,皮女士向珞南工商所求助。
黃國威介紹,這兩天每天有六七起投訴,都是被“洗腦”的,當時店員推薦如何性價比高,回去一看發現不是買貴了就是出現質量問題。
此外,購買電子產品時,一些店家在質保單上寫明“店保一年”。黃國威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時,應仔細閱讀服務條款,因為有的商家在服務條款中明確說明硬件不保修,那就等同于“不保修”,刷機只能刷新軟件。所以,一定要弄清楚保修范圍。工商部門也要求賣家嚴格按照三包規定執行。
(來源: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