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琦
摘要 2015年6月1日晚21時28分,一艘“東方之星”客輪在長江湖北監利段傾覆,該客輪由南京開往重慶,船上有游客400余人,系上海一旅行社組織的“夕陽紅”老年旅游團。此次事故最終釀成了12人生還,442人遇難的慘劇。悲痛之余,由東方之星客輪傾覆事件引起的,旅行事故中各主體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問題成為關注焦點。本文通過分析事故原因,梳理法律關系,歸類法律責任,以期幫助遇難者家屬尋求法律援助并獲得賠償。“東方之星”沉船事故值得全社會之警醒和深思,旅游安全時刻不能疏忽。逝者生命無法挽回,“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唯有做好安全預防措施,才能避免此類悲劇再次發生。
關鍵詞 旅游法 侵權 保險 賠償責任
2015年6月1日晚21時28分,一艘“東方之星”客輪在長江湖北監利段傾覆,該客輪由南京開往重慶,船上有游客403人,多為老人,系上海一旅行社組織的“夕陽紅”老年旅游團成員,年齡在50~80歲不等;還有船員46人,旅行社工作人員5人,共計454人。此次沉船事件最終造成了僅12人生還,442人遇難的慘劇。悲痛之余,由東方之星客輪傾覆事件,旅游過程中的發生事故時游客、旅行社、交通運輸承運人等主體各自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成為關注熱點之一。
一、事故中各方當事人法律關系
一般在旅游合同中,游客與旅游經營者簽訂包價旅游合同后,旅游經營者依據履行需要與履行輔助人簽訂服務合同,比如輪船公司、賓館等,約定由履行輔助人協助旅游經營者履行包價旅游合同義務,實際提供交通運輸、食宿等旅游服務。
根據《旅游法》附則第111條:“(1)旅游經營者,是指旅行社、景區以及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服務的經營者。(2)包價旅游合同,是指旅行社預先安排行程,提供或者通過履行輔助人提供交通、住宿、餐飲、游覽、導游或者領隊等兩項以上旅游服務,旅游者以總價支付旅游費用的合同。(3)履行輔助人,是指與旅行社存在合同關系,協助其履行包價旅游合同義務,實際提供相關服務的法人或者自然人。”
可見,在東方之星事故中,游客與旅行社存在直接的旅游合同關系,而旅行社與輪船公司存在直接的客運合同關系,輪船公司乃是為游客實際提供履行服務的履行輔助人。
二、事故原因分析
造成游客人身傷害的原因一般分為兩種,不可抗力和人為原因。因傷害原因不同,各個主體所承擔的責任相差懸殊。
(一)不可抗力原因
不可抗力的事故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由于自然力量引起的,如水災、風災、旱災、地震等;另一種是社會原因引起的,如戰爭、封鎖、政府禁令等。
據媒體報道,如果事故發生當晚,確實遭遇極端天氣,龍卷風達12級,持續15至20分鐘,屬于不能預見,不可避免,不能控制的自然災害,則屬于免責條款,可以免除航運公司部分責任。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29條規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即使事故是由臺風引起,假如輪船公司可以通過合理措施避免傷亡,而因輪船超期使用、超載,船員資質不夠等原因未能避免傷害的發生,依然不能視為不可抗力。”
(二)人為原因
1、旅行社原因
《旅游法》第79條規定:“旅游經營者應當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管理和消防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具備相應的安全生產條件,制定旅游者安全保護制度和應急預案。旅游經營者應當對直接為旅游者提供服務的從業人員開展經常性應急救助技能培訓,對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安全檢驗、監測和評估,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危害發生。旅游經營者組織、接待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旅游者,應當采取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
《旅游法》第80條:“旅游經營者應當就旅游活動中的下列事項,以明示的方式事先向旅游者作出說明或者警示:(1)正確使用相關設施、設備的方法;(2)必要的安全防范和應急措施;(3)未向旅游者開放的經營、服務場所和設施、設備;(4)不適宜參加相關活動的群體。”
可見,旅行社在組織旅游活動中具有確保游客安全的安全保障義務。
2、船舶公司原因
《侵權責任法》第37條:“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例如因旅行社導游未盡到危險地段的提示義務,導致游客摔傷,旅行社應該承擔損傷賠償責任;如果損害是由旅行社之外的第三人造成,應當由該第三人對受害人所受的全部損害承擔賠償責任;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旅行社在該第三人不能承擔賠償責任或者不能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時,承擔與其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程度相應的補充責任。
換言之,只有該第三人有能力承擔全部的賠償責任的話,旅行社才不用承擔任何責任;或者,假如第三人逃逸或根本無任何賠償能力的話,旅行社也不必承擔全部的賠償責任,只需承擔與其未盡的安全保障義務相應的責任。游客求償時可以同時起訴加害的第三人和旅行社,要求他們承擔連帶損害賠償責任。
3、船務工作人員原因
船長作為船舶的駕駛和管理者,負有特殊的責任和義務。
我國《海商法》第38條規定:“船舶發生海上事故,危及在船人員和財產的安全時,船長應當組織船員和其他在船人員盡力施救。在船舶的沉沒、毀滅不可避免的情況下,船長可以作出棄船決定;但是,除緊急情況外,應當報經船舶所有人同意。棄船時,船長必須采取一切措施,首先組織旅客安全離船,然后安排船員離船,船長應當最后離船。在離船前,船長應當指揮船員盡力搶救航海日志、機艙日志、油類記錄簿、無線電臺日志、本航次使用過的海圖和文件,以及貴重物品、郵件和現金。”
由此可見,船長負有保障船上人員人身、財產安全,最后離船,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損害擴大的責任。事故中船長未盡到上述責任,由此發生的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將有可能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
三、責任追究
綜前所述,此次事故的發生原因復雜,責任主體是多方面的,現對各主體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如下分析:
1、旅行社責任
旅行社在承接此“夕陽紅”老年團前應如實告知行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并履行特殊保護義務,安排具有應急救助培訓資質的工作人員對團員的出行妥善安排;對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安全檢驗、監測和評估,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危害發生。此次事故中旅行社未對安全風險進行評估,工作人員安排不到位,未制定定期安全檢查措施,因此應對此次事故造成的人身傷亡損害進行合理賠償。
2、船舶公司責任
所謂“行船騎馬三分險”,相關船務人員在航行前應就乘坐輪船的基本安全知識對游客作出說明;應當檢查船艙是否配備了足夠的救生工具,是否配備到每個艙室等;檢查救援通道是否暢通,一旦發生危險,是否能首先保證人員的順利逃生;船上報警系統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能否與救援中心及時聯絡等等。在本案中游泳圈配備的數量明顯少于實際需求;船艙儲物問未定期清理,堆放貨物雜亂,物品與汽柴油混放;險情發生時,船方未能及時啟用報警系統,直到翻船數小時后,才通過自救上岸的人報警得知事故發生。輪船公司應就其疏于日常管理,給事故發生埋下的隱患,承擔其相應責任。
3、保險公司賠償責任
對旅行社和輪船客運承運人來說,旅行社責任保險和承運人責任保險屬于強制保險,類似于機動車的交強險,辦理保險是法定義務,旅客為最終受益人;其余人身意外險、財產險等則根據個人意愿及合同約定購買。
據報道,失事客船涉及保險金額共計1570萬元,人保財險重慶市分公司已就船舶一切險向重慶東方輪船公司支付了1000萬元保險理賠金;旅行社責任險涉及保險金額共計1200萬元;396名乘客投保各類人身保險,身故保險金額共計6169.35萬元;18名船上工作人員投保人身保險,身故保險金額共計312.73萬元。
4、船長失職責任
船長未盡到其相應職責,在船舶管理機構多次提示情況下,仍冒然航行,事故發生后未在第一時間報警和發出危險通知,由此發生了嚴重傷亡后果,將可能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
5、格式合同中免責條款效力
在簽訂旅游合同時,旅行社一般會提供自己單方制作的格式合同,因為游客與旅行社的談判能力不對等,旅行社有時會在格式合同中限制自己的安全保障義務。例如合同中可能會有這樣的條款,“由于第三方侵害等不可歸責于旅行社的原因導致旅游者人身、財產權益受到損害的,旅行社不承擔賠償責任”,或“旅游者在自行安排活動期間人身、財產權益受到損害的,旅行社在事前已盡到必要警示說明義務且事后己盡到必要協助義務的,旅行社不承擔賠償責任”。
為了規范現實生活中合同雙方實力不對等,一方通過格式條款不合理地免除自己責任、加重對方責任的情形。《合同法》第40條規定:“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52條和第53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旅行社所提供的類似上述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條款因違反《合同法》第40條禁止格式條款提供方免除自身責任的規定而無效。
四、結語
東方之星沉船事故值得全社會之警醒和深思,人身安全時刻不能疏忽大意,特別是老年人自我保護能力較差,更應提高安全意識。即使法律能夠保障完善的賠償,也只能是事后救濟,逝去之生命再難彌補。“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唯有事前做好安全預防措施,才能有效避免此類悲劇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