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永春 袁軍成 蔡瑁 楊春芬
摘要 自實施政府采購制度以來,為公共財政支出的節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通過政府采購,其節支率一般在10%至20%不等,絕大多數項目其采購價格都低于市場價格。可是不容回避的問題是:確有少數項目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采購出來的價格卻高或低于市場價格,究竟是哪些問題呢?本人就此談談個人的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 政府采購 中標價格
自實施政府采購制度以來,為公共財政支出的節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通過政府采購,其節支率一般在10%至20%不等,絕大多數項目其采購價格都低于市場價格。可是不容回避的問題是:確有少數項目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采購出來的價格卻高或低于市場價格,究竟是哪些問題呢?本人就此談談個人的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如何看待中標價高于市場價格的問題
在實際采購工作中,我們招標采購的一些個別商品,也可能會出現高于市場實際價格的現象,這種現象一直受外界詬病。目前,經常遇到的問題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采購用戶編報預算的計劃價格越來越低,越來越接近商品的實際價格。二是壓價談判的空間越來越小,價格浮動不大。三是供應商之間串通投標,哄抬標價,使得政府采購活動流于形式。想通過串標謀求中標的供應商實施串標必然會付出一定的成本,這個成本供應商當然不會自掏腰包,必然會轉嫁到投標報價上,使得采購人的利益受損,從而導致中標價高于市場價。四是采購人與供應商之間串標。采購人事先將采購的品牌型號透露給關系好的供應商,甚至由關系好的供應商推薦品牌型號,造成真正實施采購時采購產品出現報備現象,失去了公平競爭,使得中標產品的價格任由投標供應商主宰。
政府采購價格與市場價格的比較尺度不一造成政府采購價格高于市場價格的假象。
比較應采用同一尺度,方能反映真實情況。一是時間尺度。眾所周知,政府采購產品的價格,特別是電子產品的價格瞬息萬變,價格波動較大,所以在比較政府采購價格與市場價格時應放在同一期間內進行,不能將幾個月之前采購的產品價格與目前該產品的市場價格相比較。二是質量尺度。政府采購的產品應是正宗行貨,而市場上的產品質量千差萬別,行貨水貨混雜,如果將行貨的價格與水貨的價格相比,顯然失真。三是服務尺度。絕大多數產品的服務是與產品的價格相關的,延長服務期限,就要多花錢,即需要花錢買服務,要求一年質保的產品價格必然會比要求三年質保要求的價格要低,沒有售后服務保證的產品其市場價格必然會更低,所以在進行政府采購價格與市場價格比較時對服務的要求應是同一尺度。
二、如何看待“低價位中標”
要節省財政資金,這就在客觀上體現一個“招標必壓價”的問題。通過幾年的采購工作實踐,我們都深有體會,不一定把價格壓到多低我們的目標就能實現得多好。這里的情況因項目不同而反映的需求和結果不同,許多采購單位都反映,有時低價位所購得的產品(設備)不一定就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不含售后服務費)。
但是往往一般的規律和情況是,一提到中標商品價高于市場價格就有商家和我們用戶之間的關系聯想問題,好像不壓價這里就有問題似的。在能滿足用戶需求的情況下,低價位中標無疑能夠有效節省財政資金,但對一些特殊商品,價格的高低應取決于用戶的需求,也就是說特事特辦,以滿足用戶,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因此,要走出“低價位中標”的誤區。
三、針對政府采購價格有時會高于市場價格這一情形,可以采取如下對策
擴大政府采購的信息發布面,讓更可能多的供應商參與競爭。參加投標的供應商越多,其競爭就越激烈,政府采購的價格就越能降下來。所以,信息的發布面至關重要。要能有效擴大信息的發布面,讓更多的供應商知曉,一者發布的媒體要多,從國家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采購網都是發布政府采購信息的途徑,二者發布信息的時間要長,公開招標的政府采購項目其發布信息的時間不少于五個工作日,招標文件的時間可一直順延到投標之前,招標文件開始發出到投標截止的時間跨度也不得少于二十天。
遏制政府采購領域的圍標串標行為,凈化政府采購市場秩序。圍標串標已成為招投標領域的一大玩疾,在政府采購活動中,一些不法供應商妄想通過與采購人或是其他投標人進行串通獲取非法利潤,損害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因此必須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尋求遏制圍標串標的辦法,可以在制訂招標文件時,列明疑視串標的情形,一經發現,即判為廢標。發揮網上采購的優勢,減少或是避免投標人之間的接觸以及投標人與采購人之間的接觸,不給他們串標的機會。
合理設定預算價,防止投標供應商哄抬標價。采購人應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按照市場價格合理確定預算價。按照《政府采購法》及其相關法規的規定,投標報價高出采購人的預算價的作為廢標處理,因此按照市場價格來設定預算價是防止政府采購價格高于市場價格的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
降低投標供應商投標成本,讓采購人最終得到實惠。投標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總是想中標的,沒有不想中標的供應商,否則那就是陪標了。而如果中了標,一個項目做下來,總是要或多或少地得到一定的利潤,合理的利潤是值得肯定的,如果能采取各種措施設法降低投標供應商的投標成本,那么供應商在保證自身合法利潤不變的前提下,就可以將投標的價格報得低些,最終得到實惠的還是采購人。
政府采購價高低問題只是局部性問題,我們既不要過分夸大從而否定政府采購工作的成效,但也不能忽視這方面存在的問題,希望能夠通過以上分析,使我們的政府采購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