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全
參加工作不久,我就遭遇了可怕的事情。走路時,會莫名其妙地摔倒在地上,而當我站起來回頭看時,發現路面平坦,而且也不滑,到底為什么會摔跤,自己也感覺很蹊蹺。而且出現這種情況的頻率越來越高。百思不得其解時,我便試圖用一種理由來說服自己——身體缺乏營養,或者沒有休息好,再加上自己經常騎自行車,導致雙腿發軟才會摔倒。
然而,幾年后,情況越來越嚴重,上下樓梯需手扶墻壁,上下講臺需手扶講桌。此時,我才發覺,自己患上了一種嚴重的疾病,明顯感覺大腿不及正常人的胳膊粗。于是,趁暑假我去了省城醫院,初步診斷結果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此病還沒有特效藥,前后幾年花費近10萬元的醫治,也僅僅是穩定了病情。而今,穩穩地走路對我而言成了一種奢望,每天只能靠著家人的幫助上班和下班,生活便是在學校和家里之間展開。然而,幸運的是,我還能站立,還能站在講臺上,做著自己鐘愛的事業。
很多時候,當我站在窗前,看著那些活蹦亂跳的孩子的身影,心里的失落真不知道向誰訴說;想到此生再無緣奔跑,再也不能獨自去感受那多彩的世界,頓覺心灰意冷。有時站在講臺上十分勞累,感覺不知哪一秒就會倒下,感覺自己就要放棄時,我便用右手使勁掐一下自己的大腿。我還能感覺痛,這痛感告訴我,我還有知覺,這知覺告訴我,我還活著。是啊,只要還活著,就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于是,我將自己的QQ簽名改為:“活著是最大的幸福,健康是最大的成功。”
是啊,活著,不僅僅是因為自己還有一口氣,不僅僅是軀體還有一點點活力,還得有表明自己還活著的證據,而這證據便是做事。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離我們而去,媽媽硬是用孱弱的肩膀把我們拉扯大。她是我人生的啟蒙老師,她的執著,她的堅守,她的辛勞一直都激勵著我——人,要全力做好自己的事。如何做好自己的事呢?做好自己的事得有根基才行。外出學習和培訓已是不可能了,即使是去聽聽其他老師的課也辦不到,因為我自己不能獨自走路,而且只要有人輕輕一碰,就會跌倒。看來,只有自學了。
于是,在十幾年前電腦還相對稀有的情況下,我四處借錢買了一臺電腦,訂閱了幾種教育教學雜志,開啟了我的學習之旅。當時,我因為治病而吃過幾個月的生瘦豬肉,雖然穩定了病情,卻吃壞了腸胃,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要起床上廁所。但上廁所的這一段時間,我都利用起來讀書。同時,只要一有空閑時間,我就捧起書來讀,幾年下來,竟也讀了幾百本書,還真有一種“腹有讀書氣自華”的感覺。讀書加上網絡學習,讓我有了豐富的積累,我時常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講一些經典的小故事,以此組織、激發學生討論,讓他們的思維在交流與論辯中得到有效的訓練。我也學著像專家那樣去思考(雖然遠沒有專家那樣的深度),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多一些底氣和靈氣,讓教育生涯有一種“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氣。因為讀書,因為積累,因為反思,很自然也產生了寫作的沖動。當我一個人靜靜地坐著的時候,時常會情不自禁地寫起來,雖達不到“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的境界,有時候卻也思如泉涌。近幾年來,我先后發表了一百多篇教育教學文章,出版了個人專著,并參與編著了20多本教育著作。由于有充裕的時間可以坐下來、靜下來,我還通過網絡參與了重慶鐘發全老師發起的“教育原規則研究”。我一直追隨著、學習著、前進著,也因此對教育的“原規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將其核心理念——“秩序”融入了教育實踐,和團隊一起漸漸走進教育的核心。
雖然每月的工資除去醫藥費和生活開支,所剩無幾,有時甚至入不敷出,但我從沒放棄過買書。每當收到稿費,我總忍不住要買幾本書,現在,家里的藏書也越來越多。我讀書,不只讀與教育教學有關的書,其它諸如文學類、管理類的書籍都擺上案頭,甚至還有像《西藏生死書》《禪是一枝花》《周易》等富含哲理的書。常年徜徉于書籍的世界,得到的是澄明,是寧靜,是淡泊,是平和,當然,還有精神的堅韌與成長。
因為患病,少了許多紛擾。這近二十年來,我生活的地方除了學校,就是家里,少了喝酒的圈子,少了打牌的圈子,少了驢友的圈子,少了球友的圈子。人生的時間是一個常量,少了其它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就多了起來,這便給我留足了反思、學習和寫作的時間。宅在家里的日子里,似乎有著無限的自由。看書累了、寫作累了,我便扶著墻壁走一會兒;什么都不想做的時候,就在床上躺一會兒;或者站在窗前,讓想象無拘無束地飛翔;或者坐在書桌前,像傻瓜一樣癡癡地笑一陣;或者上網到教育論壇學習……付出與收獲往往成正比,因為數倍于常人的付出,我也有機會收獲各種榮譽。面對這些榮譽,有時候我覺得,還真得感謝患病的經歷,感謝精神上堅韌的行走。
生命就是舍與得的過程。健康遠我而去,身體少了自由活動的空間,但我卻得到了心靈的寧靜和自由,得到了成長的自由,得到了為自己熱衷的事業努力付出的自由。這是多么難得的自由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生命中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在一扇窗子關閉的時候,另一扇窗子也會敞開。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百安移民小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