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宗
摘 要:小學作為培養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和感知和認知能力,這些都是在小學階段我們應該做的,只有奠定好基礎,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和學習才會起到輔助作用。而課堂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成敗直接決定著數學教學的成敗。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數學知識的教育非常的重要,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能夠促使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全面發展。而數學教學活動實施的基礎就是課堂教學,為此,要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開展和實施,就要不斷的研究數學的課堂教學,合理的處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和地位,并在不斷的實踐和研究中積累經驗,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進而科學的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實現,要求數學教學的模式必須進行重大的轉變,只有這樣,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才能夠令人滿意。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決定教師角色的因素包括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案、教師與教材之間的關系。長期以來,教師一直是課堂教學的主要角色,通常固定的教材、教案、教學模式的制定使得學生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為此,教師應該脫離教材內容和教學模式,充分的顯示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以學生為主導進行全面的教學和培養。新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活動的教學必須是師生之間的一種互動,同時涵蓋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形成一種共同發展的教學過程,另外,對于數學活動的建立,還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只有充分的考慮學生自身的培養和發展,才能夠促使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作為數學教師,應該將數學的相關活動提供給學生,進而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傳統的教師為主的教學形式得到轉變,有效的幫助學生自主的進行交流和研究,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同時能夠獲得多方面的活動經驗,并勇于面對新的困難和問題。在整個活動實施的過程中,學生要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而教師以組織者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引導,是整個課堂教學形成有效的交流合作的局面。
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興趣
數學課堂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重要的一部分。從教學心理學角度上講,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的培養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大腦組織加工,有利于發現事物的新線索,并進行探索創造,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最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數學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地對學生灌輸數學知識,而應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啟迪學生的思維。
對于小學生來說,正是熱衷于童話故事的階段,學生都喜愛聽故事、猜謎語、作遐想。教師就可以抓住這一心理特征,適時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以引發學生心理的內部矛盾沖突,并使他們意識到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這種矛盾沖突,從而激發起學習的動機,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培養興趣。采用多媒體教學,能給學生多重感官刺激,這種直觀教學,增大了課堂容量。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優生和差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小學數學課堂呈現出多邊、互動、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場面。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一方面可以演示活動的圖形,化靜為動,把傳統教學中只能用語言描述的情景變得生動形象。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屏幕靜——動態演示,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感官活動,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人機對話,教師與學生直接對話,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關懷、激勵、無疑對學生的積極性產生極大地促進作用。
三、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體驗數學
皮亞杰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于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目前在小學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的模式,它強調的是學生的實踐性,提出了聽過會忘記,看過能記住,你做過才能學會。這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教中做”、“做中教”、“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做統一”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數學。因此,教師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自主探究,親歷結論的建構過程。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
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課前我讓學生自己準備平行四邊形若干個,課堂上讓學生分組合作進行剪、拼、移等活動,然后各小組交流、討論后,歸納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整個學習過程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要方式,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學生經過動手操作,用“割”、“補”、“拼”、“移的方法來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四、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出: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教師必須為學生充分合作搭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每個學生都能在相互的討論、交流、啟發、幫助、協作中,各抒己見、大膽設想、大膽探索,從中發現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如何來評價一堂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主要在于課堂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也就是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擅長去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才能更好的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甚至在平時學習中獲取知識,培養學生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最終達到發展學生智力的目標。
數學教學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主動積極的學習,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知識智力興趣關系密切,小學生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們的情感來支配的,教師應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有意識的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熱愛學習與情感,并對所學知識產生一定興趣,總之,把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運行機制,是完全遵循兒童心理發展特征和教育教學規律的,因此,老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順利掌握知識,體驗成功后的樂趣,增添學習興趣,使設計的教法符合學生的學法,持之以恒地結合知識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引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求知識的鑰匙,可以增添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內蒙古錫盟烏拉蓋管理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