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祖
摘 要: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只有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才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做中學”的一種數學學習方式是基于傳統的數學教學存在的弊端而提出來的,傳統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的方式以被動接受為主要特征,強調動手實踐,讓學生在親身經歷、親身體驗,在實踐中“做數學”才能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數學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實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這些都強調了學校數學學習內容的運用價值要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特別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點,如何開展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在實踐中“做數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一、動手實踐在小學數學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的意義
首先、動手實踐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心理學家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興趣,學習的最好興趣,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濃厚的興趣是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特別在小學,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參與數學學習的活動,能很快的激發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求知欲。為了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必須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實踐,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從而自行發現道理,體會探索知識的方法,品嘗到探索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更加激發小學生渴望參與學習數學的內驅力。其次,在教學中要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體驗。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實物操作、表象操作和符號操作三個階段。而動手實踐則在于促成學生進行實物操作,學生在實物操作的過程中獲得最直接的體驗,小學生的好奇性比較強,而這種體驗是最為寶貴的,它將為后兩個階段“表象操作”和“符號操作”作充分的準備。俗話說:“眼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這也是小學新課標提出“做數學”。再次,讓學生參與實踐有利于知識的生成。高爾基曾說:“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而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游戲”應當與“實踐”是等價的。任何一個規律,任何一個法則,都有它自身形成的過程,過去我們的教育只是注重了把這個規律、這個法則的結論告知學生,卻忽視了規律、法則的形成過程,導致學生只是死記硬背結論,卻沒有探索道理,讓學生動手實踐便是讓學生經歷規律、法則的形成過程,從而達到知識在學生內心自然生成。通過這些實踐的學習也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在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做數學”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說過,要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嘴巴、空間和時間,我們就要讓學生到課外去,到社會中去,把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擴展延伸,去解決社會實踐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的價值,激發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在小學為了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不斷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數學實踐活動,使小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中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自我發現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小學生自我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此來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觀點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并自覺把所學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從而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感受數學的價值。身邊的生活既是數學的起點,又是數學的歸宿。學以致用,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才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只有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才能實現數學和生活的有效地結合,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在小學數學實踐活動中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這就要求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小學教師的任務是如何開展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去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小學生由于年齡階段比較好奇、愛動性,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實現知識的再創造。創新并不神秘,是人在靈感激活的瞬間產生的思維沖動和奇思異想。創新是人天生就有的,只不過被狹窄的生活空間、機械重復的模仿訓練給扼殺了。在教學中要給孩子提供的空間,讓他們接觸大自然,他們的思維就會產生很多的火花。牛頓發現蘋果落地,發現萬物有引力定律;瓦特因燒開水,發明了蒸汽機;可以說歷史上任何一個偉大的發明都是發明者在實踐中,因一些無意識刺激、激活了靈感所產生的。學生在一些偶然因素的刺激下,會產生很多成人也難以發現的思路。學生的大腦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等待著教師去開發。教師多給學生特別小學生能提供一些鮮活的場景和環境、多開展一些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才能引導學生多實踐,使才智得到充分地發展,同時創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示。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有效地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做數學”,給學生提供自由探究的空間、自由摸索的時間、自由展示的天地,他們的潛能才能得到更大開發,個性才能得到最大化地張揚,創新思維才能得到最優化地激發,同時也能提高小學生的實踐能力高,為今后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旱平川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