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東玲 郭紹永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現階段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遇到的許多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一些對策,以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問題;改革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計算機的入門課程,是我校各專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它為學生提供計算機應用所必需的基礎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素質和操作技能。我國高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大多是在本科教學的上學期或者學期開設的課程,并且好多學校這門課也是考試課,計入學生所修學分。雖然各高校對這門基礎課都比較重視,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去解決。面對計算機的飛速發展,我們在計算機基礎教學無論在教學內容還是在教學方法上都有一定的滯后性,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必須深化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探索課堂改革的新途徑,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當前計算機基礎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多年的實踐教學觀察發現,學生普遍存在水平參差不齊,內容較為陣舊,專業性不強,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現在總結問題如下。
(一)大一新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
對于剛入學的大一新生來說,他們掌握計算機的水平差異很大。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一是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域,來自發達地區的學生和欠發達地區的學生他們在掌握計算機的程度上差別很大,來自偏遠山區的學生甚至還沒有接觸過計算機。二是動手能力的差別,有的學生在自己的臺式機出問題的時候喜歡把硬件拆卸下來,發現其中的問題,而有的學生只要發現機器出問題,就直接找別人幫忙或者干脆把主機搬到維修電腦的地方讓別人維修。三是學生的興趣不同,有的學生因為喜歡上網對聊天、發郵件等感興趣,所以對打字、排版等就比較擅長,而對計算機的基礎理論知識興趣不高。
(二)教學內容跟不上時代變化
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新的硬件產品、應用軟件層出不窮,而計算機基礎教材近幾年來則變化不大,內容大多是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系統結構、多個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包含word 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軟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計算機網絡與全、多媒體應用基礎、一些常用數據庫基礎知識,有一些書還會牽涉到軟件工程、數據結構等方面的知識[1]。
(三)與專業結合不緊密
眾周所知,計算機已經廣泛應用到各個學科專業,并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外如加拿大在2006年各專業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就有很大的差異,并且每個專業所學的計算機課程與本專業知識結合比較緊密。例如:機械制造工程專業開設的計算機課程有Computer Programming和Computer Aided Drafting,海事專業開設有Software Application and Programming,Computer Programming 和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LIS,設計專業開設的則有Visual Design Studio,Interactive Design Studio 和 Design Studio[2]。而國內許多高校各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基本都是一樣的,把重點都放在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上,與學生各自的專業聯系不是很緊密。
(四)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現在許多高校的計算機教學大都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學,一般都是一次理論課,一次上機實踐操作的模式。但在上理論課的時候,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老師把教學內容投到大屏幕上,加入一些動畫等效果,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但沒有從根本上擺脫老師講,學生聽,以老師為主體的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是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態度也不是很認真,效果不是很理想。
(五)考試傾向明顯
證書是證明一個人能力的一種證明,但并不是唯一的證明。用人單位在考察人才的時候,更多的時候看重的是人的動手能力。再加上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也要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重點。但現階段,用人單位在挑選人才的時候,好多是在看應聘者手中是否有計算機等級證書,這無疑給有的學校或者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教學內容片面的考試為中心,學生也把學習的重心放到考取證書上,一味的追求過級率,最終忽略了學生真正動手能力的培養。
二、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改革的幾點對策
根據多年實踐教學經驗,為解決以上問題總結了幾點經驗建議,在實踐教學中進行嘗試后發現效果不錯,現進行總結如下,以便互相推動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入改革,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改革。
(一)分層次教學
針對大一學生入學時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可以對這些新生進行計算機等級水平的測試,根據測試的結果,把這些學生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相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分在一個班級。這樣做的好處是計算機水平基礎大致相同的學生在一起學習,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內容,確定與他們與其基礎相適應的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突出,這樣能夠降低起點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又能擴大大部分學生學習的知識面,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毫無疑問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相應的得到提高。
(二)教材的選擇要合適
計算機軟硬件更新換代很快,周期很短,計算機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也是日新月異。所以在選擇計算機基礎教材的時候,可以認真找一些國內外那些算機基礎課程編寫比較好的教材,借鑒這些教材中豐富的知識,再加上積極采用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做中學,學中做”,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當然要經常關注這些教材隨時代的變化而更新。
(三)課程設置要與專業相結合
2006年6月,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教指導委員會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意見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在這個文件提出了“1+X+Y”的方案,這里的“1”就是一門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X”是指5門典型核心課程,如《數據庫基礎及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與應用》、《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這些核心課程允許將其整合,構造出新的課程。這些做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是考慮了專業對計算機技術不斷增長的需求和計算機技術進步對課程的影響。“Y”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專業特點,供學生選擇的若干計算機課程。在設置計算機基礎課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各個專業的特點,要與專業相結合,表現出較強的專業關聯度和專業傾向性,例如美術專業在很多時候都要用到photoshop這些多媒體設計工具,所以在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時候,就要多講多做一些繪圖方面的案例。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是今后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與改革的關鍵。計算機技術與工具變化非常快,承擔計算機基礎課的老師教學任務一般都比較重,所以學校視老師的培訓工作,并保證每年的進修時間。教師可以提高學歷,也可以有計劃的讓青年教師去一些大的IT行業或者國家重點實驗室去培訓,來開拓老師的視野,更新教師的知識體系,進而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再者,在崗教師也可以學習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改革一些落后的教學手段,設計出好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五)加強網絡教學平臺建設
現在網絡發達,可以利用的資源很多。在很多網站,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精品課件、試題庫、實驗指導、電子教材,甚至可以找到一些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的參考資料、查詢手冊和聯機幫助信息等多種資源,也可以找到老師上課所用的素材庫等備課資源。網絡教學平臺支持案例式學習、研究型學習、發現式學習等多種學習模式,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個性化的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教學方法與手段的不斷變革,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合理地使用了多媒體,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不同功能,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
(六)加強實踐教學
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動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計算機知識能否掌握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上機實踐。所以在平時的上課中,實驗課的學時數不應低于講課的學時數。以筆者從事計算機教學幾年的工作經驗來看,在學期的問卷調查中,學生都有一個問題就是上機時間太少,很多問題沒弄明白,所以還要加大學生上機的課時數,讓學生多動手練習,如果條件具備的話,最好理論課和實踐課一樣都在機房上,這樣理論課的老師一方面可以講一些理論,另一方面也可以發現學生在上機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對于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練習,老師可以布置一些可供學生選擇的大作業來練習,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練習的內容是彼此獨立的,在做這些大作業的時候,就可以把所學的內容連在一起,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完成這些實驗任務。
三、結束語
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個這復雜工程涉及到計算機教材、教法、師資力量、學生學習興趣、機房等多個方面,面對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在崗教師要平衡各個方面的因素,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在實踐中遇到計算機應用方面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郭鍵,董萍萍,辛向麗. 國內外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對比探究[J].計算機教育,2010.(2).
[2]曾煌興,溫曉軍.國內外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的比較研究[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