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琦
摘 要:“墨分五色”是中國山水畫中最為常用的一種畫法,盡管到目前為止對于五色的定義仍然沒用統(tǒng)一的標準,但是其能夠完美地詮釋出墨色的變化多端,繼而將藝術家所要呈現出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最佳的山水畫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狀態(tài)。本文從中國山水畫水墨與色彩交融發(fā)展分析入手,并詳細闡述了“墨色五分”理念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作品中的運用,旨在其能推動當代山水畫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水平能夠實現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且?guī)赢嫾挤椒ǖ挠行晟啤?/p>
關鍵詞:墨分五色;山水畫;情感
前言:近年來,“墨分五色”理念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其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并利用墨色的繪畫特征使得山水畫中的景物變得馳騁有力,而畫面質感也有所提升,為此,要求當代藝術家在山水畫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應提高對其的關注,并應用于作品創(chuàng)作中,以此來凸顯藝術作品的獨特魅力。以下就是對“墨色五分”理念在山水畫中融入的詳細闡述。
一、中國山水畫水墨與色彩交融發(fā)展
色彩是中國山水畫作品創(chuàng)作中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傳統(tǒng)的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中藝術家忽視了色彩與水墨結合的重要性,繼而影響到了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情感元素的充分表達。水墨是中國繪畫色彩體系中的的構成要素,因而在此基礎上要求當代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應強調水墨與色彩交融的重要性,以凸顯山水畫繪畫特性,且表現出獨特的繪畫形式。如,在淡雅水墨畫創(chuàng)作中,應充分發(fā)揮調墨的作用來區(qū)分色彩,使山水畫中的山石表現得更為馳騁有力。此外,山水畫水墨與色彩交融有助于畫面審美價值的提升,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發(fā)揮水墨特性來吸引欣賞者的注意,促使其在藝術作品欣賞過程中能深刻感悟到畫面中的無窮變化。中國山水畫在發(fā)展過程中仍然保留著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并將文化寄托于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中,提高中國山水畫表現力[1]。
二、中國山水畫色彩的情感探索
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藝術家通過將色彩與造型相互結合的方式來表現畫面的視覺效果,由此引發(fā)人們的注意力,形成藝術作品情感元素的完美詮釋。同時藝術家還要通過對色彩的合理運用來傳達自身情感,即藝術家將自身主觀情感寄托于色彩繪畫中,對色彩展開意象化的處理,形成獨特的情感表現方式。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就曾強調了“運墨而無色俱,則物象乖矣”。因而在現代山水畫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求藝術家應通過對事物本質的認知來對其意向性進行延伸,并通過墨色運用來彰顯自然萬物生長特色,就此將自身情感寄托于作品創(chuàng)作中,引發(fā)欣賞者的共鳴,實現最佳的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狀態(tài)[2]。
三、“墨分五色”內涵分析
(一)豐富層次變化
“墨分五色”理念豐富層次變化主要體現在其采用了變化的技法,即在調色盤中調出多種墨色將其運用于山水畫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中,豐富畫面層次感。但是在“墨分五色”理念應用中對藝術家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此背景下藝術家應充分發(fā)揮筆的功能來提高用墨技巧,通過黑白灰的漸變形式來體現出山水畫中畫面的流動性。另外,由于墨與水的調和比例影響著山水畫畫面表現力,因而在此基礎上要求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注意到此問題的關鍵性,以墨的漸變來凸顯出山水畫作品的自然特色。除此之外,由于山水畫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具備認知自然及自我精神的功效,為此,藝術家應提高自身對筆墨的控制能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藝術表現空間,來豐富藝術變化和墨色層次連續(xù)不間斷性[3]。
(二)豐富色差表達
徐復觀在《中古藝術精神》中提到色彩與水墨間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因而在現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應通過對“墨分五色”理念的應用來豐富藝術作品中色差的表達,用色差表現力來呈現畫面的空間特點,從而詮釋出作品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墨色的黑白、濃淡、干濕代表了萬物形與色彩,墨色在應用的過程中呈現出千變萬化的特點。如,張大千的《黃山文筆峰》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即充分應用了墨、水、紙的自然滲透,繼而透過色差表達的方式詮釋了山中云霧縹緲的景象。此外,也通過對“墨分五色”理念的應用形成了墨色的自然變化,將藝術家所寄托的生活感悟表現得淋漓極致。
(三)豐富肌理表達
就當前的現狀來看,“墨分五色”理念在山水畫創(chuàng)造中亦可體現出畫面中所要呈現的肌理,增強山水畫的整體表現力,達到最佳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如,作品《山水》、《雨景》中則充分融入了“墨分五色”理念,在描繪雨意朦朧景象的過程中選用了淺墨的方式來表現樹葉上的小雨點及坡石上的小雨點,呈現出淡淡的景象,為欣賞者營造清新的氣氛,達到肌理表達的目的。此外,藝術家八大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利用宣紙的特性將墨汁擴散,形成廣闊的景象空間。從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墨分五色”理念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拓展了藝術家創(chuàng)作空間,豐富了畫面中肌理的表現,現代藝術家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應熟練掌握“墨分五色”理念的應用技巧,以達到最佳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4]。
四、“墨分五色”在山水畫中的運用
(一)在山石畫中的運用
“墨分五色”理念在山石畫中的運用,要求畫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干墨進行添水處理,以便凸顯出山石成長的蒼勁及意趣,并吸引欣賞者的注意,滿足其審美需求。在濕墨山石繪畫中為了更好地展現景象的獨到魅力,要求畫家在墨汁中添加較多的水分,以此來渲染景象中的畫境。如,在對雨景中落葉進行描繪時亦應充分發(fā)揮“墨分五色”功效,由此為欣賞者營造一個濕潤的環(huán)境,促使其快速地融入到景象環(huán)境中,體會畫家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并與作者達成共鳴。另外,畫家在對淡墨表現手法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應注重墨的淡雅,以凸顯出景象的審美價值,給欣賞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在色彩選擇上的運用
就當前的山水畫發(fā)展現狀來看,“墨分五色”理念亦可應用于色彩選擇方面。在傳統(tǒng)的山水畫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中畫家即通過“墨分五色”理念表現出作品中所蘊含的神韻及意趣,通過與色彩的結合來完美地呈現出山水畫作品的獨到魅力。此外,在山水畫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畫家應全面掌握到墨色的變化特點,透過黑白色調來傳達出景觀的塑造力,最終形成簡單、獨到的創(chuàng)作方法?!澳治迳崩砟钤谏剿媱?chuàng)作中的運用重點體現在色彩的選擇上,因而畫家在對黑白冷色調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應著力凸顯出畫面的純粹性及客觀性,通過對色彩的處理來賦予景觀一定的生命力,從而形成完美的表現形式[5]。
(三)在材料選擇上的運用
“墨分五色”理念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影響到了對繪畫材料的選擇,而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畫家開始嘗試通過“重拾水墨,中西畫藝相交融”的方式在木板上進行創(chuàng)作,這樣會更好地展現出山水畫景觀的獨到魅力。如,畫家朱德群《抽象藝術作品》則通過草草畫筆來體現出景觀中的形體,并提升整體畫面的景觀情趣;第二,當代藝術家在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強調了對石板、包裝紙及吸墨紙等材料的應用,促使畫作中的景觀表現得更為馳騁有力,并將畫家精神情感投射到作品創(chuàng)作中,與欣賞者達成共鳴,引起欣賞者內心的情感因素,達到藝術的完美呈現。
(四)在主觀效果展現上的運用
“墨分五色”理念亦可應用于主觀效果展現方面,即畫家可利用墨的神奇性來賦予山水畫景觀一定的主觀色彩,使畫家達到高水平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如,朱德群及趙無極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即強調了運用“墨分五色”理念的重要性,通過對墨色變化的控制來達到寄托主觀情感的目的。例如,畫家趙無極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通過對墨色的控制寄托了自身內心深處的喪妻之痛,且在未來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不斷探索藝術的表現形式,由此拓展了藝術表現力。此外,吳冠中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也充分融入了“墨分五色”理念,將民族化情感以墨色漸變的表現形式展現出來,達到了最佳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另外,畫家朱德群也在“墨分五色”理念的引領下將自身所保有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寄托于畫作中,達到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的目的[6]。
五、結語
綜上可知,“墨分五色”理念在當代山水畫中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因而當代畫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應提高對“墨分五色”理念的認知,并掌握到墨色的變化特點,通過對“墨分五色”的運用將自身所保有的情感寄托于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中,并提高山水畫景觀表現力,吸引欣賞者的注意,達到最佳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此外,畫家在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亦應與傳統(tǒng)山水畫文化進行結合,以此來提高作品的審美價值,滿足欣賞者的審美需求。
參考文獻:
[1]陶亞萍.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墨法的形式語言研究[J].美苑,2014,14(06):52-55.
[2]戰(zhàn)芳芳.“墨分五色”理念在山水畫中的運用[J].赤子(上中旬),2015,11(09):54-54.
[3]易存國.“墨分五色”論:“水墨為上”之關要[J].文藝研究,2013,14(08):111-118.
[4]張憲平.當代文人畫的墨與色[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06):123-128.
[5]張秋燕.中國山水畫色彩的探循與實踐[D].廣東:廣東工業(yè)大學,2014.
[6]易瓊娟.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藝術元素在中國當代風景油畫中的運用[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
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