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乘高鐵的時候發狀態說:周圍都是家庭出游的,被大人叫、孩子哭折磨得想跳車。這種經歷我們都有。有一次因為我旁邊座位上有一個不停蹦跳的小朋友,很沖動地想換成商務座,但終于沒舍得掏出銀子而一忍到底。
教養這件事大家都在說,還是經常地說。但是否都在做,都在注重自己教養的提升,很值得質疑。有一次過一道窄門,被對面來的年輕人讓路,受寵若驚忙著道謝,說:這是我第一次奪門而入啊。以前“狹路相逢”時都是給人讓路,因為視而不見的太多了,搶行加塞的太多了,多到幾乎是全民性的。
曾經有人針對老年人為老不尊、有失教養的問題展開議論,說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但仔細看,年輕人的教養問題很多,孩子的教養問題很多,衣著光鮮和衣著不整的人教養問題都很多。如果從群體說,幾乎沒有什么群體的人教養好到突出。
個人教養的瑕疵,日常我們都見怪不怪了。搶和嚷,幾乎成為國人的標志。在任何地方大家都如此,事事都如此,你怪誰?誰怪你?那些最能表達人教養的小事,學校沒有講,爸媽也沒教育,自己能悟到多少是多少,能做到多少是多少。可惜非常注意去悟此道的人不多,因為沒有什么實用。對比情場、官場、賭場,教養不考試、不評分因而不引人注意。應試教育的國情中,教育與教養一點不應對。
其實,開車搶路、餐桌無禮、旁若無人地大聲講話、衣冠不整、味道不潔、聽人講話不直視對方、接聽電話不問好等等,這些都是很淺層次的沒教養,比比皆是。嚴格來說,這都是人的最基本素質,人人都該具備的。
而深層教養,生活中注意和實行的人更少。以前看過一個說法:餐桌教養不是不打翻酒杯,而是別人打翻時裝作沒有看見。
如沐春風地與人相處中,很多教養來源于原生家庭的教育,也有社會環境的要求影響,以及小環境的限制養成。但最主要的是自己的要求與悟性。自己如果對于教養沒有要求,那即使有硬性的規定也是白搭。
面對社會快速的榮華富貴需要教養,尤其富貴族群的教養亟待提高;面對三災六難也需要教養。泰坦尼克號遇難,女士孩子先逃生;美國哈德遜河飛機失事,獲救時的井然有序,都是社會教養和個人教養。
很多教養是幾代人教養出來的,沒教養的社會即使富足也依然是貧窮的。文明的根基是公民的素質與教養。教養這件事不是小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