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和平 路秋子
摘 要:美術教育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優秀的設計創意人才,核心是創意思維能力的培養。本文在對美術教育設計的本質及人的思維方式研究的基礎上,分析美術教育設計中思維的歷史、自然和同業源泉。
關鍵詞:創意思維;歷史;自然;同業
隨著設計在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要,美術教育設計作為培養優秀設計人才的重要環節,得到了大家重視和支持。本文從對美術教育設計的本質及人的思維方式研究的基礎上,分析美術教育設計中思維的三個源泉。
美術教育設計的本質就是設計創意思維的培養。設計創意思維在本質上是一個從反映到認識,再到重新加工的信息處理過程。其核心意義和價值不僅在于復制和映射現實,更在于通過思維加工創造出新的現實。設計創意思維必須要有創新性、實用性和高度綜合性。
一、美術教育設計中的思維來源于歷史
(一)從歷史中掌握設計的基礎知識和文化價值
美術教育設計的基礎是要傳授設計的基礎知識,而堅實的理論基礎是培養創意思維的源泉。創意思維并不是指異想天開、不切實際的空想,更不是東施效顰,一味地模仿前人的成果,而是建立在對歷史上人們在設計領域積累的經驗和知識的基本掌握,和對每個時期的設計所代表的的文化價值理解的基礎之上的大膽創新。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為創意思維提供有力的理論保障,使設計理念更加合理,內容更加豐滿。文化價值是藝術設計的依托,是創意思維的生命。縱觀中外設計史上的經典之作,幾乎每個設計作品都體現了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價值。創意的源泉來自于文化和生活,而文化和生活組成了歷史。
創意思維的高度綜合性要求我們不僅需要從中外歷史與自身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文化中學習,也需要對相關甚至完全無關的學科領域內汲取靈感和材料。不要將自己束縛在一個特定的區域里,不同的文化與知識之間的碰撞可以激發出寶貴的靈感和創意。
人的思維模式要求美術教育設計必須要讓學生對歷史沉淀的文化與知識得到充分的吸收,然后再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思維模式,例如發散思維或反向思維等,來獲得設計的靈感。
(二)從歷史中學習設計的技術手段和表現形式
一個好的創意必須利用高超的技術和完美的形式才能得到精彩的呈現,所以專業的技術手段以及藝術表現形式是創意思維迅速產生的力量源泉。
工藝雖然與藝術設計并不相同,但二者之間存在著一種從屬關系,藝術設計是工藝與藝術相結合、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段、通過審美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創造性活動。如《考工記》作為中國戰國時期記述官營手工業各工種規范和制造工藝的著作,為后人提供了寶貴的手工藝技術資料和經驗。雖然《考工記》記述的主要是手工藝的制作方法,并沒有與藝術相結合,但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設計人才,必須了解各類技法和熟練地掌握專業技能才能更好地將自己的創意思維與技法完美地結合起來。作為藝術設計教育的前身,工藝美術教育在中國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工藝美術教育與藝術設計教育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前者在教育過程中更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后者則更側重于創意思維的培養。但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必須要做到對傳統技術的傳承,但這并不是意味著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學生在學習傳統技法和表現形式的過程中,不斷深入,用心去感受和領悟,只有做到對技法的豐富了解和熟練掌握才能真正不被技法手段或表現形式所牽絆束縛,使創意思維自由的發展。
歷史在人類的創造性活動的推動下不斷發展前進,而藝術正是在前人的積累沉淀中萌發出新的生命力。美術教育設計中的創意思維來源于歷史而又將不斷續寫歷史。
二、美術教育設計中的思維來源于自然
(一)從大自然中尋找藝術設計的靈感
大自然通過幾十億年的進化和不停地演變,最終形成了極其完善的造型、結構和功能,為人類的發明與創造提供了天然的學習寶庫。人類很早就知道從自然中獲取靈感和智慧,從古至今大自然的空間、構造、功能、信息等,一直為人類的設計提供著啟示和方法。藝術設計其實與大自然息息相關,在我們美術教育設計當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自然得到新的靈感以及思維方式。關于自然與藝術設計的關系,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解。
1.自然是藝術設計的物質基礎
大自然提供給人類生存所必須的水、空氣、食物、土地等要素。反向來說,不同自然環境為人類提供的物質基礎也會有各種差異,而這就對設計的發展產生很大影響。原始社會,人類先后發明創造了石器、木器、陶器、銅器,雖然形制上有差異,但在種類和用途上是一樣的。不同的自然環境又會提供不同的資源,這樣就導致了設計上的差異性。比如,人類最早的衣料是野生亞麻,隨著原始農業的開啟以及對栽培技術的掌握,人類開始用亞麻織布。還有羊毛、蠶絲等原料,都是不同自然環境下所形成的差別。這種生態環境上的不同,就導致了設計的差異,因此說,自然是設計的物質基礎。
2.自然是設計的內在動因
人類生活在不同地域遇到不同的生態環境,也就產生了不同的設計。之所以產生不同的設計是因為不同地域的人類想要解決不同生態環境的問題。在不同的地域,這些問題不相同,因此解決的方法也不相同。比如對于解決住宿這一問題,最初人類是在樹上巢居,然后在天然洞穴中居住。后來根據不同地域的環境變化而產生了各種差異,如我國東南地區的干欄式建筑和北方黃土高原的窯洞。還有許多類似的范例,這些都是因自然環境的變化而促使著設計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因此說,自然是設計的內在動因。
3.自然是設計的源泉
大自然中的萬物以獨特的性質給人類的設計帶來“靈感”。人類受竹子的彈性所啟發而發明了弓弩;受木頭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特性而創造了船舶,又發現空氣和水流動的規律從而演變成流體力學,觀察天體運作的軌道產生了天文學。大自然不經意間就對設計施以靈感,啟發人類進行創造。藝術家、設計師或者其他藝術工作者去寫生采風,是為了從自然界吸收靈感,收集素材,大自然就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二)從大自然中領悟綠色設計的真諦
經濟的發展,自然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為了緩解人與自然之間日益加深的矛盾,綠色設計已成為設計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人們逐漸開始對喧鬧都市生活的厭倦,向往回歸寧靜自然的生活,也推動了綠色設計的發展。所以在設計教育中,綠色設計成為十分重要的環節,大自然正是為創意思維提供無盡資源的源頭。
綠色代表環保、自然,綠色設計就是指能與大自然完美結合的設計,在保證設計產品原有的功能、質量的基礎上,盡量做到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危害,降低資源的消耗,提高產品的可循環回收利用率。回歸自然是綠色設計追求的宗旨,大自然豐富的材料和規律都可以作為素材被創意思維加以運用。設計者需要融入自然,用心去感受自然,做到人與自然融為一體,才能領悟出自然中蘊含的綠色設計的真諦。現在越來越多的自然元素,被運用到家裝的過程中,體現出人們心中對清悠的自然生活的渴望和需求。而竹子作為傳統中華文化的代表,象征挺拔灑脫、正直清高,成為打造人們理想的清幽環境的寶貴素材。
雖然設計作品的創意源自于自然,但綠色設計并不是單純的再現自然。設計師必須做到在把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融合自己的巧思,使設計升華,做到天人合一。
三. 美術教育設計中的思維來源
(一)從與同業人才的探討中拓寬自己的認識
設計是一種思維的創造性活動,需要靈感的激發,最忌“閉門造車”。與同業中優秀設計人才的交流、討論,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與知識面,有時偉大的藝術創意就來源于不同的設計理念之間的碰撞。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長期在一起工作的設計師,特別是處于初學時期,很容易受到對方的設計理念的影響。像德國的著名現代設計師米斯由于曾經在德國現代建筑和工業設計的先驅貝倫斯的事務所工作,所以設計風格受到貝倫斯的很大影響。1928年,他提出了 “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純凈、簡潔的建筑表現。1929年,米斯設計了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的德國館,其寬敞的內部空間,優雅而單純的現代家具,使他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現代設計家。米斯能成為一名現代設計師與貝倫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可以說是貝倫斯引領他走上了這條路,但更重要的是米斯并不是單純的模仿進行貝倫斯的設計,而是站在貝倫斯的設計理念的基礎上自己進行創意思維,構建自己的設計理念。
創意思維的創新性要求人們突破常規的思維定式,不要對現有的成果盲目的抵制或崇拜,而是站在同業人員的經驗與成果上,運用多樣性思維等,做出超前新穎的設計。
(二)從同業的優秀作品中學習精髓
設計教育的思維必須要適應市場的需求,所以創意思維的培養源于對設計市場現狀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隨著社會的進步與計算機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創意思維要想做到真正的標新立異,必須要時刻掌握相關專業在時代尖端的日新月異的信息。設計領域的信息全球化表現得更為明顯,世界各地的同業人員將自己的設計作品和理念與大家進行分享,人們可以第一時間獲取潮流資訊。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還要鍛煉其思維的敏感度,必須要在這成千上萬的資訊中, 捕捉能引發設計潮流的創新點,引領未來設計的潮流風向標。
古今中外有大量經典的設計作品,對人的創意思維很有啟發作用。但這并不是要讓大家抄襲別人的創意,而是從同業人員的優秀作品中領悟設計的精髓,即便是從失敗的作品中也可以學到經驗教訓,以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同業中豐富的創意資源與設計理念為創意思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是設計教育中思維的直接源泉。
四、結語
創意思維是當代設計專業學生最薄弱的環節,本文通過對創意思維源泉的分析,總結在設計教育中,要從歷史、自然和同業三個方面對學生的創意思維進行全面的培養,幫助他們成為優秀的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袁熙旸.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歷程[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2]靳棣強.淺談創意人才的培養.裝飾,2003(01).
[3]楊先藝.淺析促成設計創意的五種思維類型及其關系.美術大觀,2013(08).
作者簡介:
朱和平,湖南工業大學校長助理,博士、碩士生導師。
路秋子,湖南工業包裝設計藝術學院2013級科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