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一名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可是作為人類交流的橋梁——語言,如果不能通暢,傳道授業解惑恐怕要大打折扣了。本文作者系一名新疆南疆高校的專任美術教師,在這一方面就遇到了極大的問題。該文通過對現狀的調查、分析及解決方案的提出,為南疆地區高校中用語為非維吾爾語的美術教師課堂授課提供一份參考。
關鍵詞:維吾爾語;課堂教學;美術教師
一、南疆高校美術教師用語為
非維吾爾語教學現狀
在南疆的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目前有喀什大學、和田師范專科學校、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都設置了美術教育專業,承擔著為南疆三地州乃至全疆培養合格中小學美術教師的任務。以筆者所工作的和田師范專科學校為例,美術教育專任教師共有8名,其中漢族教師6名,且90%具有碩士學歷(其中兩名教師畢業于天津師范大學,兩名教師畢業于新疆師范大學,一名教師畢業于北京工業大學)。但是所面對的學生98%都是來自南疆三地州的維吾爾族,僅有2%的塔吉克族和哈薩克族,由于人數較少,故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使用維吾爾語交流。我校這6名漢族教師承擔了油畫、水粉畫、素描和美術理論課的教學工作,具有極強的專業性。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下發文件,要求實現雙語教學,和田師范專科學校教務處也要求教師須90%使用漢語教學,但以筆者親臨教學第一線的經歷而言,教學效果是大打折扣的。美術課程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實踐部分較多,語言授課除理論課之外所占部分較少,但這并不能說明語言不重要。恰恰相反,教學過程中的講解闡述必不可少。而和田師范專科學校藝術系的學生漢語水平普遍較差,絕大部分存在語言溝通障礙,甚至部分學生不能使用漢語交流,致使學生難以接受更深層次的美術專業理論知識,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較大困難。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在課堂進行理論專業教學和繪畫教學的實際操作中,在講解美術基礎理論、美術史、中小學教學法和美術構圖、色彩冷峻、物體透視等專業知識時,教師使用漢語授課,學生絕大部分不能深入理解,以至于教師的授業解惑出現偏差,教學實踐效果大打折扣。美術教師在充分備課的同時,面對學生的如此情景內心也充滿了失敗感,以至于喪失了信心。例如在進行油畫人物頭像寫生的過程中,人物頭部各部分會出現各種冷暖色彩的對比,該用冷色的部位,許多學生使用暖色系的色彩,反之亦然,該用暖色時卻用了冷色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畫面會出現各種問題。而因為語言交流的障礙,教師對繪畫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往往只能給學生作出有限而簡易的解答,由于語言障礙,有些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方式方法常常令師生雙方啼笑皆非。比如由于學生不理解暖色,所以給學生回答什么是暖色系的時候只能說“熱熱的顏色”、“像火和太陽一樣的顏色”,學生聽到后也只是一知半解,無法深刻領會,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是極不理想的。因而雙方心理都會出現問題,甚至引起一些誤會,教學工作顯然不能夠達到預想的程度。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除了要教授學生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做到既要教書還要育人,而這一切可能會因為語言的問題而無法實現或者很難實現。像筆者一樣,用語為非維吾爾語的美術教師面臨的困惑和壓力可想而知,同樣,這一問題也困擾著南疆高校的眾多美術教師。
二、造成該問題的原因
烏申斯基曾說過:“語言是最生動、最豐富 ,它把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各代人民聯結成為一個偉大而富有歷史意義的、生機勃勃的整體。”語言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交際工具,也是人們互相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而要更深層次地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精華,則必須要熟練地精通這門語言。
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南疆三地州位置偏遠,維吾爾族群眾占95%以上,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基礎普遍較差,學習語言的環境不利,動力不足。二是南疆三地州高校用語為非維吾爾語的美術專業教師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美術教師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科研創作和教學研究上,而忽略了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這一環節,沒有把自己的科學研究成果和創新實踐更好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以便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用語為非維吾爾語的美術專業教師應該著重在這一問題上多做研究,多下功夫。
三、何促使用語為非維吾爾語美術教師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首先,在目前的情況下,大的環境影響一時還很難出現明確的改變,畢竟南疆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社會情況都很難在短時期內克服,但是國家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并采用頂層設計逐漸實施的政策,在南疆的問題上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在資金、人力和政策上給予傾斜 ,從宏觀層面上講整體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南疆地區各高校應該根據這一有利形勢,在學校的漢語基礎教學方面加大力度,在努力培養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學習的同時,大力支持母語為非維吾爾語青年教師學習維吾爾語,在生活和工作中師生能夠運用維吾爾語進行交流,老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能夠實現無障礙跟學生進行溝通。
其次,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教書更要育人,向少數民族同學擺事實講道理,讓他們發自內心地認識到學好漢語尤其是與美術專業相關漢語對他們學習美術的重要性,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真正關心愛護了解學生,給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消除學生的焦慮情緒,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及物理距離。教師的親切和藹的態度是一種自信,一種教養,更是一種良好的風度。有老師微笑的課堂,一節課就能輕松度過。教師用微笑來肯定學生們的表現,學生們情緒就穩定,心情就舒暢,對知識技能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能更主動、更高效地學習,使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如上課時教師情緒低落或一臉嚴肅甚至嚴厲,就會讓學生們產生膽怯、惶恐、不安緊張的情緒,上課如臨大敵,心緒不寧,這樣的課堂氛圍,師生雙方都會感到疲憊不堪。
第三,用語為非維吾爾語的美術教師自身也應該加強維吾爾語的學習,尤其是與美術相關知識的維吾爾語的學習。在這一方面,該校已經走在了前列。和田師范專科學校要求年齡在45周歲以下、用語為非維吾爾語的教師必須參加維吾爾語的學習,以使教師能夠系統全面地運用維吾爾語。與此同時,筆者認為美術教師更應該向學生和維吾爾族同事請教學習,真正做到相互學習,相互提高。
第四,少數民族學生自身在學習的方法和習慣上也要有所改進。要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另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學習漢語對進一步閱讀美術理論知識和獲取更多美術信息的重要性,做到重專業學習的同時,也不要忽視理論學習。
第五,在教材選材合理的基礎上, 再適當應用多媒體教學,將最現實、最實用的漢語生活語言帶到課堂,提高學生以致用的能力。由于漢語語言方式靈活,同時又具有很強的語言環境性,不同場合、環境都可能造成語意的變化。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在多媒體美術信息中如身臨其境般的親自體驗漢語言的應用。例如,充分利用語言學習資源,在新疆地區漢族人數幾乎占半,這給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提供了良好的語言環境, 新疆的不少學校都是漢維同校、同宿,所以同學之間可以很方便地交流,以促進漢語言水平的提高。
四、結語
用語為非維吾爾語的美術教師會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語言的障礙是最緊迫也是最大的障礙,因為它直接影響了教學,影響了美術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用語為非維吾爾語的美術教師只有在解決了語言障礙的前提下,才能夠更好地從事后續的相關工作,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興趣,而興趣是一切美術課程的前提要求,積極的思維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濃厚的興趣之上。興趣是學習心理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它能夠成為學習的直接動力。能否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打開學生心扉、提高教學質量的捷徑。面對這一不利局面,只要我們能夠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并能夠采取正確適當的措施,用語為非維吾爾語美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定會取得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志明.淺談“適當利用母語”的外語教學原則[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3,(02).
[2]張公瑾,丁石慶主編.文化語言學教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3]鐘啟泉.“雙語教學”之我見[J].全球教育展望.2003,(02).
作者簡介:
梁加誠,和田師范專科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