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彩的概述
(一)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是一門龐大的科學體系,也是一個感官的物質世界,綠色的草原,藍色的天空,黃色的油菜花等。色彩是光照射到物體表面后的結果,我們之所以能看見并能識別物象千奇百怪的形體和色彩,是由于受光線折射后使光線產生分解,一部分光被物體吸收,另一部分被折射出來,所以,色彩是光的產物,沒有光就沒有色彩。
(二)色彩的屬性
我們把色彩分為彩色系和無彩系,彩色系是以紅、黃、藍三種為主的顏色;無彩系是黑、白、灰。彩色系具備著色的三要素,無彩系則沒有色相和純度,而只有明度。由于紅、黃、藍周圍的色彩在色相、明度、純度上都有所不同,所以便形成了千百種不同的色彩。
(三)色彩的表現手法
色彩的表現手法有很多,對比與調和是繪畫過程中常用的表現手法,對比給人以強烈生動的感覺,調和則給人以和諧統一的感覺,但在繪畫過程中兩者應各有側重,才能使畫面既生動有趣又不失協調,達到變化統一的效果。
色彩的對比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并列產生時所產生的差別。對比主要產生在:因色相之間的差別產生的色彩對比稱之為色相對比;因明度之間的差別而形成的色彩對比稱之為明度對比;因純度之間的差別而形成的色彩對比稱之為純度對比;因冷暖之間的差別形成色彩對比稱之為冷暖對比。作畫時,運用色彩之間的各種對比來突出畫面主體,同時也可以用對比來強調體積和空間感的表現。要使畫面和諧,必須從色相、明度、純度、冷暖上拉開距離,使之成為強烈對比,才能使畫面生動、鮮明。
色彩的調和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顏色經過調整組合達到和諧賞心悅目的目的。色彩調和主要有:混入同一色調和不同顏色并置,只要在這些色中加入同一色調,就能使其協調;運用主導色調和,確定畫面主導基本色,其他色彩處于次要或從屬地位,來保持色彩的協調;運用中性色調和,如果色彩過分刺目可以加入中性色(黑、白、灰)使之調和;運用光源色調和,使各種色彩統一于同一光源下,即使物體顏色各不相同,也會在同一光源色的影響下,變得協調。在繪畫色彩處理上,調和能使畫面統一協調,對比能使畫面生動鮮明。
(四)色彩與情緒
色彩對于人的思想也具有深刻的影響。人們的親身經歷表明,色彩對人的心理活動的一個顯著的影響,特別是和情緒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比如文娛活動、軍事活動等方面都有多種色彩影響人的心理和情緒的實例。顏色之所以能影響人的精神狀態,源于顏色來自于色彩的內在本質。心理學家認為,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視覺,而視覺沖擊力最大的是顏色。之所以人們的行為會受到顏色的影響,是因為人的行為很多時候被情緒容易控制。顏色之所以能影響人的精神狀態,因為顏色來自于色,藍色的天空,鮮紅的血液,金色的陽光……看到這些,自然會想到與經驗的感受相關聯的自然對象,這也是最原始的。這可能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都有理由對某些顏色的常識經驗。例如,紅,往往會帶來這些感覺:刺激,熱情,積極,大膽和力量,以及莊嚴、肅穆,喜氣和幸福,等等。顏色是綠色的草原和森林,永久的生命,理想,性質年輕,安全,新鮮,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藍則讓人感到悠遠、寧靜、空虛等。隨著社會的發展,色彩影響著人們的感覺,聯想的物質越來越多的人對于顏色的感覺也更為復雜。
二、繪本插畫色彩搭配的原理
(一)繪本插畫的含義
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日文當用漢字為“絵本(平假名:えほん,羅馬字:e-hon)”,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指一類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繪本不僅是講故事,學知識,而且可以全面幫助孩子建構精神,培養多元智能(繪本和普通的圖畫書有區別)。繪本是發達國家家庭首選的兒童讀物,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
插畫在中國被人們俗稱為插圖。今天通行于國外市場的商業插畫包括出版物配圖、卡通吉祥物、影視海報、游戲人物設定及游戲內置的美術場景設計、廣告、漫畫、繪本、賀卡、掛歷、裝飾畫、包裝等多種形式,延伸到現在的網絡及手機平臺上的虛擬物品及相關視覺應用等。
(二)色彩在繪本中的統一與變化
色彩的表達在繪本中存在很多形式,可以是整本繪本的基本色調,可以是部分場景,也可以是環境或服裝的色塊,但所有的表現手法都必須與繪本中的形象、主題、內容及其文化背景等相結合。
色彩作為視覺語言的一種,除了場景與場景的色調對比體現不同以外,場景與主人公的色調對比更能反映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兒童繪本《five little ducks》(圖1、圖2)的創作者利用大片綠色調處理室外場景,表達田園生活的寧靜,給人以輕松愉悅的感覺。在繪本中,作者又在“鴨子家”的室內場景使用了粉色、橘黃為主色調,體現出家庭生活的溫暖和諧。這種室內外的對比色調同時強調了繪本的主題家庭生活的美好。
(三)色彩在繪本中的均衡與強調
在色彩學中,色彩均衡是形式美的構成,均衡的美感來源于設計師和創作者的藝術涵養與內心對色彩的真實感受。強調則可以補充平淡與單調的色彩畫面,使畫面充滿力量,突出主題。《There's an Alligator Under My Bed》(圖3)的場景以冷色調為主,而小男孩穿了一身大紅色睡衣,紅色代表勇敢熱情,畫面中的小男孩對世界的一切都充滿著好奇,并且想辦法把心中的“鱷魚”趕出了家門,可見他是個聰明勇敢的小孩。作者正是抓住這些性格特征,把他的服裝設計為紅色,在整個冷色調中跳脫出來,使畫面生動有趣。
繪本作為一種純然的藝術形式,是創作者個性化的審美創造。迥異的藝術風格,體現出創作者對繪本主題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的呈現方式選擇。各類藝術風格往往都有其自身特有的配色。
(四)色彩在繪本中的節奏與韻律
節奏具有時間的因素。在不具有時間過程的配色中,通過色相、明度、純度三屬性的變化而造成的強弱、輕重、冷暖、軟硬等不同質量的因素相互結合,或局部的某種間隔佩列,使之產生色的抑揚格調或某種方向性的移動、反復變化,視覺上會感覺到動的連續和相互關聯的韻律。使單調的色彩活潑化。這是一幅優秀插畫作品的真諦所在。
《mole and the baby bird(鼴鼠與小鳥)》(圖4)的處理方法使整體畫面柔和溫暖,色彩變化細膩微妙。色調也更為柔和,統一協調。
(五)繪本插畫色彩的個性與喜好
人對色彩有不同的審美,這種區別不僅受到民族、地域的影響,更主要是由年齡、性格、興趣、知識結構等差別決定的。色彩個性化的差異體現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如男女、老少、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職業特征等。色彩在某個時期的階段性差異也是很強的。人類對于色彩不僅具有聯想能力,更能夠從色彩詞匯中創造出嶄新的事物,色彩恰當的個性化表達對于繪本更是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力。色彩的象征意義就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賦予不同色相的嶄新涵義。如在中國,紅色象征喜慶、革命,黃色象征皇權、尊貴等等。
而《The Tale Of The Mandarin Ducks》(圖5)則讓畫面濃郁,黑白對比強烈,這種沉重的色調剛好烘托了大面積的捕捉場景與久遠時代的古拙意味,像一壺古老陳釀的老酒。
讀者對于繪本產生的種種感悟,正是來自于對繪本閱讀的審美體驗。鮮明的藝術風格是創作者審美體驗的構造,而色彩是確立藝術風格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色彩美學是一門龐大的科學,色彩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又密不可分,正如色彩理論家菲利普·奧托·朗基所說: “色彩是一種終極藝術,它現在是,將來也仍會是一個持久的迷”。作為創作者,必須熟識色彩規律、掌握配色技巧,讓色彩為作品所用無疑是我們創作出優秀插畫作品的重要條件。
目前中國的插畫事業正在逐步規范化,雖然國內的插畫事業起步較晚,很多插畫作品都有模仿國外的痕跡,但近年來多種多樣形式的插畫教育以及眾多的插畫展覽,使得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關注插畫、了解插畫、認識插畫、學習插畫,也會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愛好者投身于插畫藝術的創作之中,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插畫師。中國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與人才資源,相信中國的插畫藝術與插畫產業一定會如中國的經濟、科技、體育及國際地位等一樣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國德.設計色彩教學與創新性思維探索[J].藝術教育.2007(06).
[2]周至禹.設計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陳嘉全.設計色彩基礎[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程乘玉,上海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