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華?趙思涵
伴隨近年城市進程的飛速發展,各地對本土傳統街區的保護建設意識日益凸顯,但過度強調街區本身而忽視街區之間的邊界區域景觀發展,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從邊界景觀的自身效應研究出發,以天津原租界區與現存街區的邊界景觀現狀為例,闡明邊界景觀設計發展的重要性。
邊界景觀的屬性
1.邊界景觀的定義
邊界,因不同介質、不同文化、不同歷史等自然、人為因素的劃分,往往承載著雙重或多重屬性。邊界景觀作為兩種或多種不同類型環境的綜合承載體,擁有特殊的景觀性質。
2.邊界景觀的特性
邊界景觀,雖因復雜、特殊的環境,自身存在顯著問題,但因其較普通單體景觀環境內容豐富,是承接多種不同景觀環境的過度區域。在長遠而有針對性的設計規劃下將其改造、提升,邊界景觀的綜合性能會得到全面的表現,其所呈現出的景觀效果及在整體景觀建設中的協調作用甚至有超越主體景觀的點睛之勢。
街區邊界景觀的影響因子
一個街區的發展演變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基本影響因子包括時間上的跨度、政策上的改革以及設計者本身的出發點。
1.歷史的變遷
街區,特別是傳統街區,因其特有的歷史變遷,加之當今快節奏的生活建設需求,從過去的講求人文與地理的有機結合到如今以人為本的方便快捷規劃理念,逐漸形成向現有的街區中心偏移或其地理位置更加突出兩種極端的發展態勢,經由時間的沖刷與沉淀,以及傳統的生活習性的營造,傳統街區的布局、綠化以及空間的層次使其擁有了強烈的自身風格底蘊,也因各地區的風俗人情、民族習性等因素均產生了能夠代表城市性格的街區文化。
2.政策的演變
從古至今,任何有關人類生活的環境、文化以及社會發展進程都離不開政策的支持。政策的制定,無疑會對人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任何事物均具備兩面性,所謂獲利也必將產生相對不利的一面。從過去歷朝歷代的政策變換,均可看到所呈現出的獨一無二的各個歷史時期,而對于近代街區景觀的關注與建設,每個城市也經歷了各自的發展時期,特別是伴隨近年的各地方政府對于景觀方面的重視,但過分的強調各街區中心規劃建設而忽略街區與街區的邊界融合,無疑是政策上的敗筆,從長遠考慮,忽視了邊界景觀的可持續、長久的一體融合發展思路。
3.設計側重點
大多數的設計者也延續了政策制定者的發展策略,突出區域主體或區域本身,不能從宏觀、客觀的角度制定整體的設計方案,尤其忽略區域與區域之間的邊界景觀,過分的突出強調中心,必然對應邊界的進一步弱化,最終形成的只有多個中心并存的不規則景觀環境。
街區邊界景觀的效應
從景觀環境設計角度研究,邊界區域因其特殊的性質,產生不同的效應,而更加具有潛在的可塑性。通過對以天津原租界區為代表的傳統街區進行簡要分析,探討出如下效應。
1.碰撞效應
邊界區域是兩個或多個組團碰撞的產物,所謂碰撞,既是一種矛盾又不失為一種融合,兩種不同類型、不同屬性的組團相互碰撞,勢必會產生更為突兀或新穎的可開發區域。例如位于天津市區、廣泛分布于海河兩岸的原租界區域,因具有不同建筑風格、形式以及使用功能性質,與當前現存街區產生鮮明對比,身臨其中,會有風格迥異的生活狀態之感。解放北路至今完整保存的昔日繁華金融街依舊風韻猶存,但其與周邊現存生活居住區的反差對比強烈,一個街道、一個拐角亦或一棟建筑就能將人置于完全不同的生活環境,這種強烈的碰撞感既會讓人產生心理上的刺激又易造成突然的不適。組團與組團的精彩碰撞,衍生出的充滿活力的邊界區域,不僅要保留好這種活力,還要借助景觀設計知識本身,對邊界景觀的環境營造加以活力上的提升與豐富。
2.柔化效應
在我們能憑借當前的自身能力正視歷史、正視文化,自信的將上世紀初陸續建造的各國租界區較為完整、大力度政策支持保留的文化氛圍下,固然是一種意識與行動上的進步。但新的問題也伴隨產生:大批量保護下來的各原租界區,其本身的中心區域或主要單體建筑均得到良好的保障、改善,但其邊緣區域,即與現存街區交界區域大多存在風格迥異、氛圍突兀、不協調的景觀環境現狀,造成人心理上的驟變、無所適從心態。因而將這種特殊環境的景觀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改造、提升,勢必會恰當的形成過度區域,也填補了組團與組團間碰撞過程中所遺留的景觀情感縫隙。采用自然式的視覺過渡景觀設計手法,應用景觀心理學、藝術美學的理論知識,結合本土街區特殊性要求,恰當的體現邊界區域景觀的存在感和融合性。例如,將具有相同屬性、均屬居住性質的以五大道為代表性的原租界區傳統街區和與之相鄰的天津現存街區有機過渡、融合,因風格迥異的居住建筑群、街道布局以及材質、植被的不同,應從環境藝術設計的角度,針對建筑背景層不和諧、空間布局突兀等問題,開展設計研究,從而弱化邊界沖突景觀,使其起到良好的柔化邊界、平穩過渡的視覺美感效應。
3. 層次效應
景觀環境需要層次的豐富,優秀的景觀離不開各層次的環境配合。如同一幅優秀的畫作,需要近景、中景、遠景的相互協調配合,才可突出重點。忽視街區的邊界景觀并不是真正的突出主旨區域,只是一味的在強調個體的存在,弱化整體。邊界景觀在層次劃分上未必處于主要層次范圍,但其層次作用不可小視,邊界景觀的環境缺失,會體現出整體層次的不完善。例如,位于海河沿岸,當前主要作為以觀賞游覽性質的原意大利租界區,現今保存完好,其通往現存街區的延伸過渡地帶采用景觀植被、恰當效仿歐式鋪裝形式、鋪裝材質,以及在色彩的選擇上逐漸過渡方式,從視覺上滿足了人的適應需求,豐富而恰當的體現了景觀層次的遞進。
4.整體效應
城市景觀一體化的快速進程,更加需要邊界景觀在進程中扮演承接、平衡的角色。邊界景觀的有機統一和融合,一方面會起到城市整體景觀空間的和諧、統一,一方面也會使其自身的景觀環境較之前不被重視的局面有所轉變,擁有了自身的獨特景觀環境。天津市區內,雖遍布的原租界區風格、屬性差異顯著,較現存街區多為完全不同類型,但若能加強邊界景觀的柔化處理,可營造出不同于其他省市的卻擁有強烈自身風格的城市包容力和人文沉淀氛圍。
街區邊界景觀的設計意義與價值
街區的邊界區域,綜合以上效應特征,應引起更多建設者的重視,在良好的設計理念與前瞻性的發展意識下,甚至能夠起到承接局部開啟整體的關鍵作用。這種景觀空間營造的好壞與否會直接影響城市景觀的總體效果。
結語
對于一個區域,固然會存在所謂的中心與邊緣,而一個城市是由多個區域組團組合而成。在如今高度提倡城市一體化的生活背景下,政策制定者以及設計者往往以強調整體性為宗旨和出發點,卻又在實際執行中不自覺地將各組團中心不斷強化,而實際存在于各組團邊緣間相互結合的邊界區域更具有可挖掘性,其自身所具備的雙重性是一種新形式的組團表達方式。因而,妥善而周密的對城市街區邊界景觀有計劃的加以重視和改進,必將真正促進城市景觀環境的整體提升。
(作者單位:河北工業大學)
作者簡介:林崇華(1972-),男,漢族,籍貫:遼寧撫順,就職于河北工業大學,碩士,副教授,環境與藝術設計方向;
趙思涵(1989-),女,漢族,籍貫:天津市,在讀于河北工業大學,碩士在讀,環境與藝術設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