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靜
摘 要: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實施的根本途徑在于“寓教于樂”,由“靜”變“動”,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教師應確立活動的教學理念。身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本人發表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活動的教學理念
一直以來,教師就有“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稱,工程師要建造高樓,需要有美觀實用的設計藍圖;教師要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應該注重教學藝術的運用。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學藝術勝于科學。”然而多年以來,我們很多學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都是傳統式的照本宣科,在學生心目中,政治課就是“死記硬背”的代名詞。因此,從踏上工作崗位第一天起,筆者就不斷地思考和探索:要做一個學生喜歡的政治老師,使學生覺得政治就在身邊,而不是空泛的說教。
思想政治課教學既是一個知識信息傳遞的過程,也是一個管理與調節的過程,要講究一定的藝術性。所以在政治課教學設計中我們應注重教學藝術,目的是讓思想政治課“活”起來,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本人經過多年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深切地體會到變靜為動就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成功機會,讓學生覺得思想政治課就是有趣的活動課,上課是快樂的,而不是痛苦的折磨,從而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學習的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集知識教學與品質培養于一體。因而,筆者所采用的活動式教學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 采用音樂導課的活動式教學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教師而言,要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首先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如能運用音樂來導入新課,創建教學情境,讓學生覺得耳目一新,自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講述初二“民族情 民族魂”這一課時,筆者利用《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這首歌來導入新課。“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這首歌唱出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深深地打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心扉。學生們不由自主地融入到歌曲所表達的意境中,他們也跟著輕輕地唱起來。這不僅為新知識的講授創設了良好的情境,而且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2 運用數據藝術的活動式教學
思想政治課教學同時又是德育課,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厭倦了教師的說教,認為政治課就是枯燥無味的大道理,甚至認為政治教師是“騙子”。如果我們在授課的時候能運用一定的數據,讓實際的數據與道理相結合,就會在他們心靈深處產生震撼作用,從而達到以數據服人之功效。
比如,在講解初一“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這一課時,教師要講到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筆者在講這個知識點時就引用了參考書上的一些數據,筆者對學生說:“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使我國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長。以城鎮居民為例, 1978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343元,2003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8500元,到2011年,這一數據達到21810元。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間,我國經濟增長率年均達到9.7%,是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2008年,我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國躍升為世界第二。這些數據的列舉,極大的觸動了學生的心靈,讓他們認識到改革開放政策對我國發展的重要意義,這比單純的說教產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3 關注時政熱點的活動式教學
時政熱點通常帶有強烈的時代性,更能貼近學生的實際,加上時政本身又包含了新信息和新知識,將之引入課堂,還能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教材滯后性的問題,使課堂呈現出時代的活力。由于教師個人時政資料閱讀量的有限性,所以筆者通過引導,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如:電視、報紙、網絡等)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并且與教材知識點有緊密聯系的問題進行專題材料收集。每節課前時政點評約五分鐘,由一名學生發布新聞,其他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點評,在點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點評不到位或矛盾的現象,而教師恰恰要意識到這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機會,及時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分析研究,培養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時政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在小組內分工收集資料,在進行課堂討論時,有的小組帶著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給全班同學傳閱;有的學生將資料內容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展示……整節課上學生的興致非常高,在師生討論中大家的認識趨于一致,情感得以交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自主學習,在提高收集和處理政治信息能力的同時,對時政信息和教材內容的認識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4 采用形象化的活動式教學
傳統政治課教學的弊端是“枯燥無味”。易使學生喪失學習政治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失去培養創新意識的動力。結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工具,如黑板、幻燈、投影、書本、多媒體電腦、電影、廣播、電視等,或請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先進模范人物作課外輔導報告,開座談會,利用“名人效應”和專家“權威效應”給學生提供比教科書和教師講課更多的,而且難以提供的知識和生動具體的材料,這些課堂教學形式使我們教學錦上添花。
比如,筆者在講授“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這一課時, 筆者給學生放了一段關于校園暴力的視頻,2009年10月,在上海一個弄堂里,一個被旁觀者稱呼為“熊姐”的中學生模樣的女生正對另一女生拳打腳踢。她不斷抽打另一女生的臉,扯其頭發,更從背后沖撞該女生……而被打女生從頭至尾沒有還手,任“熊姐”打罵。看到這里,筆者隨即提出問題:“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被打者總是那么忍氣吞聲?如果你是被打者,你將怎么辦?”綜合運用多媒體電腦等媒體,增加了氣氛,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如果自己是被打者該怎么辦?有哪些保護自己的途徑。比如:向路人求救,或者及時報告老師和家長,或者平時多與同學溝通交流,化解矛盾等等方式。教學實踐證明,思想政治課變靜為動的課堂形式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我們教師應以極大的耐心、熱心與愛心,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知識教學與品質培養融入這些活動中,讓思想政治課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時代在發展,教育在變革。讓我們相信:知識只有在運用中才有魅力與價值;教師只有在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才能獲得成功的經驗;學生只有在自主的學習中才能真正學到知識。
參考文獻:
[1]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劉強主編.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