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鑫 尹雪云
摘 要:本文采用“卡特爾16個性因素測驗”對某普通高等學校所有在讀學生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貧困學生的人格特征總體呈正態分布,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處于中間水平。通過對困難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出隨著資助力度的加大,貧困學生的心理有好的發展,如更加開朗、合群,但也有不好的變化,如過分依賴資助等。以此為依據提出了貧困學生人格教育的幾點舉措,為困難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貧困學生;人格特征;心理健康
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2013年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達2563.3萬人。根據全國學生資助中心最新發布的“2013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占全部在校生總人數的26.95%。貧困生群體除了在經濟上完成學業有所困難,在心理上也不容樂觀。根據調查表明, 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發生心理問題的概率在3.79%-26.14%之間,同時此類大學生的患有精神疾病的概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除了做好貧困生經濟解困工作以外,我們也應該更加關注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1 調查數據分析
1.1 貧困生人格特征總體情況 采用每一因素得分的均值來衡量貧困學生的16種人格因素總體特征。統計結果表明,總體上興奮性得分最高(7.608分),懷疑性得分最低(4.052分),均分從高到低排序發現,興奮性、敢為性等因素得分較高,而獨立性、懷疑性等因素得分相對較低。
貧困生人格特征得分區間頻率統計和貧困生人格因素得分區間比例可以看出,對于絕大多數的性格因素得分在中等水平的分布遙遙領先于其他兩個區間,多在60%以上,平均約67.31%,說明67.31%的貧困學生的人格沒有明顯缺陷,基本處于常態水平。
通過測驗數據分析可知,近幾年貧困學生的心理狀態改觀較大,其人格特征表現在能夠適應環境,在人際交往中比較大膽、外向和熱情,易與人相處,善于抽象思考,學習能力強,遇到困難表現出較好的抗挫折能力,有自信心,對感興趣的事情充滿激情,富有拼勁。但同時也可以看出貧困學生缺少獨立性,隨群附眾,缺乏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對于認定的事情堅持自己的看法,比較固執。(表1)
1.2 性別差異特點 對貧困學生分性別進行分析,貧困學生在樂群性、敏感性等九項因素上的性別差異是十分明顯的。根據SPSS處理分析,如果數據具有統計意義P值臨界值只能為0.05,即P<0.05才能具有統計意義,且P值越小,數據更加具有統計意義,根據相關數據分析可知男生在樂群性、敏感性、幻想性、聰慧性、憂慮性都顯著低于女生(P<0.01),具有統計學意義。相反,在穩定性、獨立性、懷疑性方面男生都顯著高于女生(P<0.01),具有統計學意義。
顯而易見的是,在恃強性、興奮性等八個因素方面,性別差異都比較小。
2 討論
2.1 總體特點分析與討論 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貧困學生的人格特征總體成正態分布,大約三分之二的學生處于中間水平,只有少部分學生的人格特征是處于比較極端的情況。總體來說,貧困學生的人格是可以進行塑造的。
從樣本各項人格因素可以看出:①得分最高的興奮性和敢為性兩項得分均高于7,除了與其所處年齡段的心理需求相關,更表現出隨著對貧困學生的資助、關心,其逐步表現出精力旺盛,愿意結交朋友等心理特點。②得分最低的懷疑性、憂慮性、獨立性三項得分均低于4.5,由此可以看出,隨著貧困學生資助政策的普及,貧困學生不再像人們印象中的不合群、憂慮抑郁、缺乏自信、感到自卑,而是比較容易合作,安詳沉著。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資助力度的擴大,貧困學生也逐步習慣于社會的支援,開始出現依賴、隨群附眾的心理。
2.2 性別差異特點分析與討論
通過比較貧困男、女學生16種人格因素得分,可以看出男生在樂群性、敏感性、幻想性、聰慧性、憂慮性都顯著低于女生。說明貧困學生中女生比男生表現更多外向、合群,細心,學習能力也更加優秀,但好感情用事,容易憂慮抑郁,缺乏自信。
相反,在穩定性、獨立性、懷疑性方面男生都顯著高于女生。說明貧困學生中男生情緒更加穩定成熟,做事能夠當機立斷,但固執己見。
3 結論
當前貧困學生群體的人格特征大多數表現為:人際關系的處理上表現比較主動、寬容、謙遜,容易與人相處;在學習方面,表現學習能力強,善于抽象思考;在生活方面,能夠適應環境,遭遇逆境時能夠表現出較好的抗挫折能力,比較自信。比較顯而易見的是貧困學生也缺少獨立性,隨群附眾,缺乏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對于認定的事情堅持自己的看法,比較固執。
以上人格特征的形成與近年來資助政策不無關系,貧困學生的人格教育是一項重要而漫長的工程。首先,要積極引導學生掌握塑造健康人格的方式方法,如開展習慣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習慣。其次,通過課程教育、活動開展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來影響學生,培養其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如鼓勵學生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促進自我認知、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再次,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輔導,引導學生通過思考,進行自我塑造,最終完善自我人格。
課題項目:本文為北京聯合大學校級黨建科研課題《多維度視角下高職、專升本學生成長規律研究》項目號:Sk60201409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謝鑫,1985年生,男,漢族,湖南新邵人,講師;尹雪云,1978年生,女,漢族,山東萊州人,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