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田

藝術創(chuàng)作的確需要膽魄。這膽并不是生來膽兒大,敢于罵街打架,那種膽是近于生理意義上的膽,又不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由于無知才無畏的膽,那是一種盲目的傻大膽,也不是為大膽而大膽,作大膽狀以嚇唬膽小者,喝酒夸自己能豪飲,寫字吹自己敢亂畫,大庭廣眾敢說女人,戴上官帽就認為自己是書法家,披上老虎皮就認為自己是老虎,這是假大膽,一旦較真起來,一切都是子虛烏有。這里所說的膽,是在長期的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和長期的藝術哲學思考過程中練出來的。將軍在槍林彈雨中能揮指若定,那是在身經百戰(zhàn)中練出來的;拳擊手面對強敵仍能打得自由放松,那是曾經吃過無數(shù)拳頭后的結果。真正的膽,并不是張牙舞爪,而是大勇若怯,是精神世界的天馬行空、行為上的游刃有余,而不是一種無法無天。藝術創(chuàng)作之膽魄,與一個人的先天氣質秉賦有關,那是與生俱來不可強求的,而最重要的是在不斷實踐的積淀中練出來的。
“可貴者膽”,齊白石刻過,我今刻之,邊款說:“藝術創(chuàng)作之膽魄源自三:日氣度恢宏,日真知灼見,日技法嫻熟。無此三者而大膽者,實為之狂妄。己卯重陽。剛田作印。”言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膽魄有三方面作支撐。其一是氣度恢宏,這方面與作者先天的氣質有很大關系,但也必須經過在實踐中的磨礪。先天氣質秉賦近于生理意義,而藝術創(chuàng)作的氣質個性是審美追求意義上的。氣度恢宏一方面表現(xiàn)在胸懷博大,可思接千載,融匯八方: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創(chuàng)作的具體技法與形式上,大處著眼,大處落墨,不糾纏于細節(jié),不自矜于華麗巧飾,自然樸實。恢宏大度包括技與道這兩個層面,技進乎道,技道合一,歸于自然。
其二為真知灼見,是指作者的思辨能力。平時所說的膽識二字,膽自識來,知識淵博,能燭照洞察,探微鉤玄,才識過入,膽魄才能過人。藝術家的思辨能力與其創(chuàng)作的想象能力是對立的,又是統(tǒng)一的,思辨力是想象力的基礎,雨想象力又是對習慣思維定式的突破。如果一個人沒有思想深度,在創(chuàng)作中一味強調想象力,挖空心思在形式上出奇制勝,則是無本之木,如孫過庭所說的“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無依;蘭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想象力是思辨能力順手自然的生發(fā),是在偶然中產生的,卻是在必然中孕育的,是長期積累的,是學而思、思而學的結果。
其三是技法嫻熟。這就是經常所說的藝高人膽大。篆刻藝術有著多方面屬性,在篆刻的印章屬性、書法屬性、美術屬性之外,其工藝屬性是其重要方面,技術性在創(chuàng)作中發(fā)揮著直接的作用。篆刻藝術經過長期的創(chuàng)造與積累,形成一套有別于其他藝術門類的獨立的藝術語言,這就是篆刻的技法與形式。形式賴技法完成,藝術境界之美通過形式傳達出來,而對特定藝術境界的追求又反過來決定著技法與形式的選擇,技法、形式、境界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其中技法是其物質性的基礎,技法是形式表現(xiàn)手段,同時也是藝術美的重要內容。沒有庖丁游刃恢恢的精熟技術,就沒有合于桑林之舞的節(jié)奏之美。技法嫻熟,熟到忘記了技法的境界,才能人化境,作者才能生發(fā)激情了無掛礙,作品才能煥發(fā)神采。技巧不熟,用筆使刀如三日新婦,如轅下之駒,創(chuàng)作談何膽魄,作品談何奕奕神采?
然而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就具體的技法而言,力求其嫻熟:就技法所求的審美境界而言,則努力求生辣而去甜熟。以游刃恢恢之刀完成生氣勃勃的印面,以熟求生,力避工藝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立足于審美境界而言,就技法層面言,這種境界仍須通過精心雕飾去完成,只不過不著跡象罷了。
生與熟是對立統(tǒng)一,小心落墨與大膽下刀也是對立統(tǒng)一,沒有小心的前提便沒有大膽,而不能求其膽魄,唯小心翼翼又有何用?米南官用筆能兼沉著與痛快兩面,用筆如風檣陣馬,八面出鋒,可謂有書膽,但這種膽有賴于他的技法精熟。明入豐坊《書訣》中有一段話:“古人論詩之妙,必日沉著痛快,惟書亦然。沉著而不痛快,則肥濁而風韻不足;痛快而不沉著,則潦草而法度蕩然。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則曠達,毅則嚴重。嚴重則處事沉著,可以托六尺之孤;曠達則風度閑雅,可以寄百里之命。兼之而后為全德,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弘毅,可謂之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