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儀
西部落后地區思想政治教師是思想政治教師中一個特殊的群體,筆者作為這個群體的成員,對于這個群體的教育教學及教育教研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外來因素筆者和這個群體的成員一樣,無法抗拒。然我們可以從自身去找找原因,希望對這個群體有所幫助。
一、職業和學科認同度低影響西部落后地區思想政治教師專業成長
職業認同正在成為教師能否實現自我成長的內在動力。現實生活中,教師的職業認同度不容樂觀,不少老師從讀師范到工作,都是比較被動的,更多地是根據外在的東西決定自己的行為;還有的教師不得已選擇的師范,或覺得教師職業穩定而選擇做教師。
學科認同類似于職業認同,也可以成為專業認同,用于學科教師而言筆者認為用學科認同更為科學更加具體化,學科認同就是說學科教師對于本學科的現狀、地位、作用等的個人化理解及接受程度,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嚴重的重理輕文導致政史地等學科教師學科認同度普遍不高,而這種情況在西部落后地區尤為嚴重,而作為思想教育主陣地的思想政治學科,學科認同度極低而學科地位定位較高產生較大反差,對西部落后地區思想政治教師專業持續成長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二、自身素養有待提升卻無力提高制約西部落后地區思想政治教師專業持續成長
思想政治學科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而部分教師為了輕松起見,抽去了教材創設的教育教學情境,只留下干巴巴的概念體系,照本宣科,不能有效與生活情景、生活實際相結合實現教育教學的現實化、靈活化,進而出現:課堂呆板,學生不愛聽—學生不愛聽,教師生氣,講解出現問題—教師講解出現問題,學生更不愛聽的惡性循環之中,學科價值如何實現?
當前思想政治教材生活化特色明顯,但是我們知道政治知識、生活知識變化比較快,教材所列情境甚至知識可能有所變化,所以應該隨變化在講解中有所變動,政治學科教育教學必須與時俱進。
心態決定行動。然當前教師的心理壓力空前的大:第一,期望與現實的落差帶來的心理痛苦。一個帶著理想的新教師在進人中小學工作半年后,多數教師必然感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與原有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從而產生失望的心理痛苦。主要表現在個人的努力和相應的成績還得不到學生、同伴和學校領導的充分肯定。第二,對教師同伴的、“失望”帶來的心理楚痛。新教師總是希望自己的工作環境就像一個大家庭,大家能和睦、快樂地相處。但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同伴成了自己工作業績的競爭對象。這些現象都是與大學的理論教育截然相反的,也是自己意料之外的,這就自然引起教師的心靈傷痛。第三,對領導的“失望”帶來的心理困惑。在新教師心目中,學校領導是慈愛的、寬容的,愛新教師就像愛自己的子女一樣。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領導只關注自己學校的業績,對新教師的工作業績要求過高,對新教師的情感和心理感受關心較為欠缺。
三、自身專業素養欠缺極大的影響了西部落后地區思想政治教師專業的持續成長
“不論在學校的地位如何,關鍵在于追求學科本身”,部分思想政治教師自己對于學科理解不到位,自愿放棄了學科育人功能而同其他學科一樣成為了純粹的智育課,使學科教育教學枯燥乏味,缺少吸引力,致使其政治學科教育教學與學生學習及自身專業成長成為惡性循環。作為思想政治教師,必須明確: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系統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常識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觀點教育的一門課程,在德育教育諸多途徑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正確的人生觀和思想方法,培養良好品德起著導向作用。任何時候不得以任何理由放棄自己思想教育的責任,在思想教育方面政治教師必須有擔當!
毋庸置疑,學科知識是學科教師的立身之本,作為思想政治教師,沒有完備的思想政治學科體系,想要實現專業的持續成長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現實生活中,或由于自身學科認同度低,或由于學校不甚重視等多種原因,造成了西部落后地區部分而且是不少的部分思想政治教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自身專業知識不去完備,自身專業成長沒有想法,得過且過,是以嚴重影響到這一學科的學科價值的實現。
四、學科教育教研能力不足制約西部落后地區思想政治教師專業持續成長
在西部較多的地區,為促進自身教育教學而進行教育教研的教師有,可是寥寥無幾,種種因素導致西部落后地區教師教育教研能力普遍欠缺,而作為弱勢學科的思想政治學科更甚。
不研究學科課程標準,不研究自己所任教的學科教材,不研究自己的學生,甚至不研究自己,如何能夠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教育教研是推動學科教育教學的長足發展的動力,是實現學科教師專業持續成長的根基,而作為思想政治教師,則更需要不斷研究變化著的實際,研究變動中的教材,有力促動自身專業的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