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垠 解基程
摘要:中國素有“衣冠之國”、“衣披天下”之美譽,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最為鼎盛的唐朝,在服飾方面的造詣也幾乎達到了巔峰的狀態,而其最耀眼的閃光點主要體現在服飾上。根據唐朝服飾的色彩、圖案、配飾等幾方面的研究,進一步分析探討唐朝服飾的審美意識形態和美學文化。
關鍵詞:審美文化;文化流變;美學;現實意義
一、唐朝服飾審美文化的形成
審美文化的形成離不開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正所謂“天時”“地利”“材美”“工巧”然后可以成良。開放包容的胸懷——李唐王朝是一個開放的王朝,它極大的包容性也是史上眾多封建王朝所沒有的氣魄。唐朝服飾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正是唐朝文化與各族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的語境中唐朝人敢于創新、敢于挑戰的精神的一種體現。文化是人類展現本質力量的一種途徑和方式,文化的武裝是人類優越于動物的重要原因。唐朝的統治者儒、釋、道三教并行發展的政策所形成的自由的文化氛圍既為唐朝服飾審美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靈感,也豐富了唐朝服飾的樣式。
二、唐朝服飾審美文化流變及其特征
(一)唐朝服飾審美文化流變
服飾審美作為一種審美體驗,是作為審美主體的人與作為審美客體的服飾的溝通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與服飾的界限完全被打破,二者“打成一氣,在一塊生展,在一塊震顫?!?/p>
初唐:自然清麗——受這種思想影響所形成的審美理念表現在服飾審美方面,唐初的服飾在色彩選擇及造型設計方面多有一種自然、清麗之感。人們多以自然界存在的事物的顏色和造型作為服飾顏色選擇的標準和造型設計靈感的來源。比如,初唐婦女喜愛的荷葉綠長裙、鴨黃妝容以及類新月的眉妝。
盛唐:華貴之美——隨著唐朝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民族關系、中外關系的密切,唐朝社會整體呈現一種高度的自信。與整體社會氛圍相和諧的包容、開放的思想催生了唐人新的審美理念,建立在新的審美理念基礎上的唐人審美思想空前開放和包容,對色彩的大膽運用也是這時期女性服飾的一大閃亮點。
(二)唐朝服飾審美文化特點管窺
華美飄逸的審美意境——面料是服裝的根本,決定了服裝的整體效果。唐朝服飾面料以絲綢為主要材料,還有紗、棉、葛、麻等。絲綢質地輕柔、絲滑,色彩效果明亮,是最受唐人青睞的服飾面料。紗質地輕薄,薄若蟬翼,主有棉紗和鄔紗兩種。唐朝女性將輕薄之紗做成透明的紗衣或披帛代替傳統厚重的內衣和上衣,搭配錦繡長裙,不同質的面料在形成虛實難辨、飄然若神仙的視覺效果的同時也將女性的嬌柔、嫵媚襯托的淋漓盡致。
因時而變的審美意識——在剛建立的初唐,社會百廢待興,這時期的服飾審美呈現出一種含蓄的清雅之美;物質基礎牢固的盛唐,人們生活安逸、富足,對未來充滿希望,整體服飾審美文化呈現出一種大氣、自信、華美的風格;而經歷了社會突變中晚唐,人們生活不安,甚至流離失所,對盛唐生活的懷念對現實生活的苦悶寄托在服飾上就是黯淡色彩和怪誕服飾美的追求。
三、從不同美學視角剖析唐朝服飾審美文化
(一)生態美:唐朝服飾是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見證
由于受封建皇權思想影響,唐朝服飾用來起裝飾美化作用的圖案,雖然繼承了此前歷代傳統,如有些衣服上還是會有龍、鳳等象征皇權的圖案。但是,大部分裝飾圖案開始以自然界真實的花草鳥蟲為模仿對象。這種傳統追究到底也是先人對自然力量崇拜的表現,或者說是先人對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一種期冀。
作為服飾構成要素非常重要的一員,色彩雖無聲,卻也能夠傳達時代的氣息和生命內蘊的大自然情結。唐朝服飾色彩就像唐朝人開放、熱情的性格,繽紛艷麗、多姿多彩卻不失主色。最流行、最時尚的顏色是紅色,唐朝婦女喜歡穿石榴裙。唐朝婦女喜歡石榴花的顏色,便想方設法將盛開的石榴花制作成染料用來染制衣服。除了石榴花,還有唐朝人還用紅花和茜草作為紅色染料。綠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最普遍的顏色。還有深綠、淺綠、淡綠、荷葉綠、楊柳色……黃色在唐朝象征這高貴和地位。
(二)實用美:唐朝服飾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真實寫照
作為人類服飾史上具有開創性的華章,唐朝服飾源于生活,是唐朝人生活經驗的真實寫照。質料種類豐富——唐朝服飾是唐朝社會高水平染織工藝的體現;別上下、辯親疏——唐朝服飾是唐朝社會倫理關系的體現;女為悅己者妝——唐朝服飾是唐朝社會審美意識的體現。首先是以露為美,其次是剛柔相濟的審美標準。
(三)意境美:唐朝服飾審美蘊含了人們對無限生命的回味與反思
唐朝服飾造型設計的意境美。作為華夏民族服飾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唐朝服飾設計和制作均繼承了華夏服飾的基本特征。就服裝方面來講,那就是傳統平面裁剪所形成的二維空間效果。這種裁剪方法所裁出的服裝不會刻意突顯人體的曲線,衣服與身體之間沒有約束感,人體可以在寬松的環境中自由活動。
唐朝服飾色彩搭配的意境美。初唐淡雅的色彩觀勾勒的清水出芙蓉般的詩情畫意美。隨著盛唐經濟的繁榮和國立的強盛,自信的唐朝人大膽地突破歷代色彩搭配局限,她們喜愛視覺效果濃艷的色彩搭配方式,用紅、綠、黃、紫等幾種主要的色彩搭配出自己喜愛的色彩風格。
唐朝服飾圖文裝飾的意境美。唐朝人勇敢地去掉了這層枷鎖,用飽滿圓潤的服飾圖案大膽地將自己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傳遞出來。最為流行的圖案有寶相花、團窠紋、瑞錦紋、纏枝花、陵陽公樣、聯珠紋等。同一區域內的圖案紋樣構圖基本采用規則的幾何對稱的方法,形成穩重、端莊的秩序感,這基本符合中國人傳統審美觀念。
四、唐朝服飾審美影響及其現實意義
唐朝服飾特別是盛唐服飾是中國服飾發展的頂峰,這個時期的服飾特點是開放、華麗、追求對人體美的欣賞,同時由于統治者寬松的政治氛圍的營造和對各少數民族以及異國文化所持的一種包容心態。此時期的服飾又具有異彩紛呈的特點,正是這樣開放、包容的唐朝服飾審美文化用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少數民族和異國人民的眼球。
【參考文獻】
[1]歐賢敏.對唐代女性服飾風格的認識[J].華人時刊(下旬刊),2012(10).
[2]秦麗娜.論中國服飾史上的一次歷史性飛躍——淺談唐朝女子服飾[J].科教導刊,2011(19).
[3]趙亞楠,黃巾桃,葉天龍.淺論唐代女性服飾的風格特點[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02).
作者簡介:
王雪垠(1990—),女,漢族,河北人,天津工業大學,研究生,設計學方向。
解基程(1955-)男,天津人,天津工業大學藝術與服裝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造型藝術基礎理論,藝術設計基礎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