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領》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然而,有不少家長卻對年輕的幼師表示質疑,缺乏信任,便成了做好家長工作的絆腳石,那么我們幼師如何取得家長的信任?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方面做起:
一、真誠,感動家長
要想做好家長工作,首先就要和家長聯絡感情,就應該用自己的真誠去感動家長。這樣可以讓家長覺得老師親切、好交往,放心地把寶貝交給你,在以后的交流中也愿意主動告訴你一些寶貝在家的表現。如我園就從每天的接離園做起,早晨當家長迎著朝陽站在園門口時,看見我們笑容可掬的老師們,聽到老師與寶貝親切的問候,也許家長的好心情從此就開始了,他們會覺得寶貝在幼兒園就像在家一樣他們放心。下午,當工作了一天的家長來接寶貝時我們老師微笑對他說:“您的寶貝真棒,今天學會了吃飯。”也許他的勞累立刻減輕了。當家長有事耽誤了接孩子時,面對心急如焚,滿臉歉意的家長,我們老師依舊微笑著說:“沒關系的,您別急。”只有出自真心的關愛,才能讓寶貝、家長感覺到老師真誠和細致的愛。
二、肯定,溫暖家長
老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贊,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滿足,也會影響家長對待寶貝的態度。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寶貝進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聯系。如我園給寶貝們都準備了成長記錄袋,里面載滿了寶貝們的學習足跡和老師對寶貝的圖示評價、語言激勵、肯定等,寶貝周五回家時就可以帶給爸爸、媽媽看,這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寶貝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松、自信、愉快地面對老師,主動向老師提出寶貝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老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長期以來家園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就能有效促進家園互動。
三、傾聽,體諒家長
老師要善于傾聽,傾聽是老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任何老師,無論他具有多么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復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老師學習借鑒。加之“旁觀者清,”幼兒家長比老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如我園利用每天的接離園活動、每周的家長開放日活動,每月的家長會,定期召開家委會等活動,積極聆聽家長的各種想法,有策略地向家長描述寶貝的行為,巧妙地提出意見或建議。及時了解家長的需要,困難,體諒寶貝,體諒家長,及時與家長溝通,盡量站在家長的角度想想,注意語言的婉轉,即要使家長能夠清楚了解自己寶貝的表現,又要他能冷靜的看待寶貝的問題,為接下對于寶貝的教育打好基礎。
總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相處是互動的,是相互影響的。只要幼師們付出了自己的真心和忍心,幫家長解決問題,給他們以積極的教育支持,就會得到家長們的無限信任,從而實現1+1>2的教育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