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芳
【摘 要】本文調查了100名二年級高職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及其具體的原因。創業要有激情,創業具有風險,創業需要條件,創業需要機遇,創業需要具備創業素質等。
【關鍵詞】創業 能力 創業素質 自我認知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8-0041-02
2014年11月,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創業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明確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工作,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面向全體大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納入學分管理,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實際效果。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創業模擬等實踐活動,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聘請創業成功者、企業家、投資人、專家學者等擔任兼職導師,對創新創業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大學生創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和支持,但是從大學生自身角度出發,仍然還有許多因素需要考慮,創業還需理性。研究大學生自身創業意向的主要原因變得尤為重要,具體分析不同的選擇背后的顧慮才能找到有效的措施來提高創業質量。
除了就業的壓力讓大學生們選擇了創業,還有其他自我能力認知、家庭成長環境、創業條件是否成熟等多方面的原因。學生們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做出了公正客觀的評價。在調查中,有創業意向的高達63%,包括暫時不創業但是未來會創業的學生,明確表示會創業的占35%,而明確表示不創業選擇就業的占37%,暫時不創業而選擇就業的占67%。現實中真正做出創業行為的人數,還有待進一步的跟蹤調查。暫時不創業的學生在未來是否創業也充滿了變數,得依靠自身的成長及遇到合適的機會。在創業方向上,學生們并不都是選擇了自己專業方面的創業項目,而更多的是自己較為熟悉和感興趣的項目。而大部分的大學生對于自己將從事哪方面的創業,還處于一種很朦朧的狀態,需要更多的學習、認識和發現。
一 創業內涵
大學生對創業內涵的理解可以歸納為:創業是一種創新,創業是一種價值的產生,創業是實現信息、資源、機會或技術的有效整合,創業是個人夢想的實現過程,創業是個人人生價值的實現,創業是實現就業的另一種方式。創業是指某個人發現某種信息、資源、機會或掌握某種技術,利用或借用相應的平臺或載體,將其發現的信息資源、機會或掌握的技術,以一定的方式轉化、創造更多的財富、價值,并實現某種追求或目標的過程。
二 原因分析
1.創業原因分析
在自己會不會創業這個問題上,學生們從性格上分析自己適不適合創業,有沒有能力創業。選擇會的學生首先分析自己樂觀開朗、喜歡和人打交道、溝通能力強、喜歡創新、能吃苦、有耐心;對穩定的工作沒有辦法堅持、不安于現狀等;其次跟自己的家庭環境有關,學生在創業方面有一定的大概的印象與了解,也增強了他們對自己的信心,減少了對創業艱難的恐懼;最后就是對就業市場的不樂觀,不滿足于就業所取得的收入。
總的來說,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對創業更加積極樂觀,性格也更為外向、有激情、有抱負,均不滿足于穩定的生活,對就業的前途及未來發展則更為消極。這些學生不是只是一時的激情澎湃選擇創業,而是從自身性格、外界環境、家庭條件等各方面做了詳細的分析后確定自己的方向,對于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很是明確。
2.就業原因分析
第一,創業條件不成熟——先就業,后創業。對于一部分表示暫時不創業的學生,更多的是考慮到大學生創業的條件還不夠成熟,主要包括以下原因:缺乏資金,缺乏人脈關系,經驗不足,沒有好的創業項目,創業的風險大等原因導致大學生創業的自信心不足。這些學生均表示先就業再創業,先積累經驗,積累了一定的人脈關系,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以及在熟悉的領域中遇到合適的商機,這個時候才是可以上路追求個人夢想的時候。
第二,穩定傾向——我希望就業。這些學生覺得創業不適合自己,自己追求的是穩定的生活,可以看得見的未來,拒絕擔心害怕,承擔大的風險以及個人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的缺乏,性格急躁、做事不夠果斷等即創業素質的缺乏。
創業對他們來說過于遙遠,自己太過缺乏各方面的條件,以及對自己不夠自信。他們看到了自己不具備創業者的某些特征,但也忽視了自身的某些優勢特征。
3.比較分析
創業自我效能對創業意向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相反,低的自我效能感對創業意向有反向預測作用。大學生主動性人格、成就動機、冒險傾向、創業環境與創業自我效能顯著正相關,這也是選擇“我希望創業”大學生的動因,也是選擇“我希望就業”大學生的理由。創業知識的增加、創業資源的形成會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最終影響學生的創業意向。學生的自我認知某種程度上亦稱為自我效能的心理品質,是在長期的教育和培養中形成的,對自我更積極地認識的大學生對創業有更加堅定的信心。這就需要有針對性地提高高校創業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業心理品質,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三 教育措施
1.持續提供政策、資金支持——讓有創業想法但受現實條件約束的大學生的夢想起航
創業意向與創業條件及創業能力等因素有關,各高校需要加強對大學生創業相關知識技能的培養,并盡可能提供各種實際物質支持與政策支持,為大學生創業努力創造優良條件,降低創業門檻。另外,資金的缺乏是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制約因素,政府應該盡量給大學生優惠條件及提供政策上的支持,積極地為大學生創業創設條件,減少其創業顧慮,增強創業信心。盡管近些年政府對創業的重視與支持度越來越高,但是在實際執行階段,仍然困難重重。政府和高校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在支持創業者及給創業者提供幫助的過程中,是什么因素導致了創業者在初創階段的舉步維艱,在心理上幫助解疑排惑,進而優化資助體系,更好更快更有實效地幫助創業者走出創業困難期。
2.注重創業精神的培養——在心中播種,讓創業成為可能
鑒于一部分學生在一開始就認為自己不具備創業的素質,學校需要重視大學生創業人格特質和創業精神的培養,創業精神是創業人格特質的一種綜合。內在的精神是行為的動力,大學生要選擇自主創業,不可缺少的是其自身特質因素上的影響,所以高校要強調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消除其創業偏見,樹立創業夢想,堅定創業信念。
自我實現是大學生創業最突出的動機;資金和相關創業知識技能支持對于創業者固然重要,但創業者本身最需要的素質是自信、有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高校創業教育中要著重強調應具備的創業品質,突出優勢,有意識地加強大學生的創業自信,提高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來強化創業意向。
3.做好創業規劃——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規劃雖不是一定能成功,但沒有規劃卻是萬萬不能成功的。作為創業者,需要做好規劃,理清思路,對自我的定位要明確,通過前期調查進行創業環境分析,如何發揮優勢,避免劣勢。認知自我,完善自我。有的放矢,設計一個長遠的計劃,設立一個近期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相關知識技能的學習。多學習創業成功案例,對創業政策進行一定的了解,充分利用相關政策的支持。創業需要抉擇,創業需要思考,只有這樣才能行走在創業的路上。
4.培養創業自信心——行動成就未來
針對大學生創業信心不足,高校需要做到:增加相關創業知識的培訓,創業課堂上著重分析學生具有什么樣的優勢,發現學生身上具有的優點,有意識地介紹一些身邊的創業成功案例,樹立創業離學生不遠、商機就在學生身邊的創業觀念,拉近與創業的距離。找到身邊的創業者進行訪談,了解創業過程,不讓創業只停留在想法上,還要付出行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增加社會經驗。讓學生從風險小、成本低的項目開始,培養創業意識,積累創業經驗。可以結合自己的專長、專業做出一些有特色的創業項目。對于創業中的大學生,學校要積極關注,指派指導老師進行隨時跟蹤指導,對于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給予及時的幫助。在面對創業過程中的挫折,要勇于正視失敗,及時調整心態,分析總結經驗,磨煉創業品質。強化創業是一種過程、創業是一種學習的意識,需要不斷地探索前進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劉海鷹.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8):154~156
[2]嚴建雯、葉賢.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現狀調查[J].心理科學,2009(6):1471~1474
[3]錢永紅.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4):144~15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