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耀龍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現在制約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種種不利因素,探討針對新建一般本科院校教學改革的措施與對策,在此基礎上達到學校、社會、學生三者的和諧融洽。
【關鍵詞】教學改革 制約因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8-0055-01
一 高校教學改革的意義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其中以日益增長的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和學校較為滯后的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矛盾最為突出,為了真正讓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就業能力,迫切需要進行教學改革。
二 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制約因素
1.作為教學改革實踐核心主體的教師缺乏先進的教育評價方法與技術
第一,我國教育評價方法與技術研究具有起步晚、水平低的缺點。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后,我國教育評價方法與技術的研究才逐步得以恢復,至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教育評價理論研究才大規模開展起來,盡管有一些成績,但和教育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依然明顯。
第二,引進的先進教育評價理論還不能讓廣大基層教師融會貫通。盡管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已開展相關研究,國外先進的理論成果也被迅速引進,這雖使我國教育評價研究有很高的理論起點,但根基不足,無法直接立足。省略了理論研究的“原始積累”階段,導致部分洋理論水土不服。
2.不完善的教學管理體制和制度
第一,在現行的教學管理體制下,各專業課程的上課方式、內容、頻率、要求等均由教學管理機構決定。而熟知課程特點的授課教師實際上并無多少自主權。傳統的教學管理體制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熱情,也阻礙了高校課程教學改革在更深的領域推廣。
第二,現行的教學管理制度缺乏競爭激勵機制,不能激發廣大教師投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教師進行教學改革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結果不一定能得到應有的回報,而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授,輕松易行。
三 針對制約高校課程改革的種種不利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與對策
1.增加學習的吸引力
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打瞌睡、看無關雜志、玩手機,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既對不起自己的學習,又沒有尊重當堂授課教師的勞動成果,更愧對父母提供的學習機會。可是,學生在課堂上做這些與學習無關的事,究其原因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缺少吸引力。只有提升教師的課堂吸引力,方能解決這個問題。
2.讓學生“走進”課堂
越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越復雜,老師對課程內容的處理越詳細,學生參與討論的機會就越少,參與的積極性就越低。如果希望學生“走進”課堂,就得讓教師“讓出”課堂;盡管要教師“讓出”課堂,但教師仍扮演著課堂的組織者的角色。學生“走進”課堂最大的困難,并不只是學生是否愿意參與,還包括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那些老牌名校里,由于大多數教師有較強的主導能力,或者可以用個人的魅力來吸引學生聽課,同時重點名校的學生也有更強的學習能力和主動性。可新建的本科院校,只要教師主導能力弱一點,學生自主能力再弱一點,如何吸引學生真正“走進”課堂,就成為教學改革的難題。
3.讓求學主導課堂
學生來課堂是來求學的,教師到課堂是來教學的,到底是以教學主導課堂還是讓求學來主導課堂,應該由教育目的性來決定。先學后教,讓教具有針對性;以學定教,讓教具有實效性。
四 拓展課堂專業廣度
教師努力地教授繁雜的專業知識時,一方面發現教得十分辛苦,另一方面當教學內容越繁雜時,跟上進度的學生會越少。降低教學內容的難度,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上收獲成就感,這才是讓學生掌握較為繁雜知識,并取得好成績的捷徑。這也能鍛煉學生自我思考的能力。
凡是能夠有效地完成課程改革,凡是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就應該允許課堂教學有多種多樣的模式。
參考文獻
[1]陳玉琨、李如海.我國教育評價發展的世紀回顧與未來展望[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