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占芳
【摘要】《財務管理》是會計專業的必修課,掌握了財務管理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夠拓展學生看問題的視野,也可為培養理論與實踐技能型財務人員打下基礎。但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時,普遍感到難,計算量大,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在學習時更關注怎樣做,忽略了財務管理強調的為什么這樣做、怎樣做更好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在財務管理教學中采用思辨式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學習為積極學習。
【關鍵詞】思辨式教學 ?財務管理 ?參與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250-01
一、引言
近些年,財務管理教學要求注重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在財務管理及相關金融、會計、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備突出的財務管理專業技能,能為公司和個人財務決策提供方向性指導及具體方法。然而,在課堂上教師經常發現學生對各門學科都停留在只知道是什么,很少去探究為什么,缺乏綜合、比較、分析、推理、判斷的能力。因此,財務管理專業教學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加深學生對各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培養具有創新發展潛能的學生。
二、思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思辨能力
百度百科對“思辨能力”一詞這樣解釋: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謂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所謂辨析指的是對事物的情況、類別、事理等的辨別分析。思辨能力首先是一種抽象思維能力。簡要地說,思辨能力的核心是詮釋、分析、評估和推理能力,以及強調經過自己的分析和論證,運用適當的證據、概念、評價標準進行思考,挑出自己認為重要和正確的東西,最終做出理性的判斷。
具備思辨能力就能對自己遇到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判斷,有目的地選擇正確有效的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二)為什么要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在目前的財務管理教學中教師會搭配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這些練習是以給定條件求解一些題目的形式完成,學生直接套用公式很快就能將題目的正確結果解出,而在實際工作中,這些條件可能是不確定的,需要財務人員進行職業判斷,習慣于依葫蘆畫瓢的同學就不知道從何入手,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雖然部分學校安排有實訓課,但由于條件限制,實訓內容的仿真性不強,與實際聯系不緊密,使學生在學習課程的同時不能及時獲得感性認識,無法上升到理性認識,當然就更談不上創新了。
在現代經濟時代,社會對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緊迫。在此背景下,2010年7月教育部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強調加強創新精神的培養,訓練學生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多角度分析問題等多種思維能力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創新能力。作為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核心,思辨能力的培養應該成為高等教育的核心內容。然而我國高等教育一直強調學生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忽略了思辨能力的培養,導致思辨缺席現象非常普遍。因此,高等教育應加大力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出既有專業知識,又有開闊視野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滿足國家對新型人才的需求。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思辨缺席癥”,教師應創新教學理念及方法,從而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新的教學理念應當“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需要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教師的正確引導以及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一)通過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課堂教學始終要圍繞既定的教學任務展開,使每節課目的明確、內容實在、效果最佳。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個寬松環境,鼓勵學生邊聽課、邊思考、邊參與。圍繞某個問題,由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或全班進行討論,經過教師的引導、點撥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提出問題,鼓勵他們針對老師所講的問題講述自己的看法。例如,在每次教學任務完成后,可以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提出問題,或進行補充,或提出質疑,然后或由學生解答,或由老師講解補充,最后再進行總結。
(二)把熱點的財經問題引入課堂
例如在證券投資管理教學中,可以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其中,來分析我國的證券市場。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媒體查閱最新財經信息和要聞,汲取最新的知識,并讓學生們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經濟活動聯系起來,學生們很自然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從而使參與活動演變為創意活動。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信任和鼓勵直接影響學生創新意識。這要求教師鼓勵學生以開放的思想去學習,能夠接受他人提出的不同與己的思想或觀點,認真思考他人的新思想、觀點,在接觸他人的思想、觀點后對自己的思想、觀點做出反思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
(三)結合實際調整教學內容
1.結合日常生活講授基礎理論知識
財務管理目標、資金時間價值、風險收益觀念、財務杠桿、資本成本等基本知識是學習該門課程的基礎,但也是比較抽象的,所以結合生活中的案例進行細致講解可以達到預期目的。比如講資金時間價值時結合“分期付款買房和一次性付款買房的方案的選擇”進行分析,講風險收益觀念時結合“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筐里”進行分析;將財務杠桿時結合“借雞生蛋”進行分析;講資本成本時結合“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進行分析。通過這些耳熟能詳的事,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財務管理就在身邊,常思常辯,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財務管理。
2.運用實例分析具體的管理內容
對于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知識,如投資決策、融資決策、財務預算的編制等,在教學中應結合大量的實例,引導學生從管理學的角度出發,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企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從而深刻理解這些內容在整個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作用。
與此同時,要充分注意會計學科發展的成果和動態,更新和充實財務管理的教學內容,
(四)適時進行章節內容的總結
每章節前創設疑問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在各章節講授結束后,由主講教師進行系統總結,并對重點、難點內容進行簡單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同時,教師可以安排特定的時間進行答疑,專門回答學生學習中未弄懂的內容,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理財知識的感知認知能力。每章課后,引導學生閱讀相關資料,了解學科發展歷史和前沿動態,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
總之,通過在《財務管理》教學中采用思辨式教學,可以使學生熟練掌握財務管理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素質。
參考文獻:
[1]張坤媛.以培養大學生思辨能力為導向的討論寫作式教學模式探討.中國成人教育,2014(10)
[2]陳兵.思辨缺席與Seminar教學范式.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