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強 藍洲
“幾十年來我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記憶中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才有的原生態魚味道,竟然又在這個小小的縣城里找到,實在令我意想不到!”最近,一位北京來的老饕在上林縣品嘗了“生態石鍋魚”的美味后,對謝和平的魚飲食原生態做法贊不絕口。
從2013年9月開始,上林縣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全力創建特色旅游名縣,采取炸除19個污染環境的煙囪,清退污染水源的2000多個網箱等有力舉措,“退漁還水”,不僅打造出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也帶富了一批立足于生態產業、敢于轉型創新的本土創業者。該縣“生態石鍋魚”創業者謝和平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膽大心細,逆市敢接燙山芋
在經營“生態石鍋魚”以前,謝和平原本開了一家摩托車行,而且十幾年來經營得風生水起。上林縣創建特色旅游名縣以后,他敏銳地嗅到了生態魚飲食的商機,毅然低價甩賣掉再熟悉不過的摩托車行,開始進軍陌生的餐飲業。
良好的生態是上林的優勢所在和發展潛力所在。2013年底,上林縣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整治環境污染專項行動,大力實施“退漁還水”,四個月內對全縣河道、水庫2000多個網箱進行了全面清理、拆除。一時間,上百萬公斤大大小小的網箱魚急于上市交易,一向高高在上的“清水河魚”瞬間大跌價,成了從市場高空跌落的“飛刀”。正當別人唯恐避之不及、網箱業主望眼欲穿之際,謝和平卻不愿“落井下石”,他不顧手頭拮據,果斷斥資40多萬元,主動聯系網箱業主,并以稍高于市場價的價格,一口氣收購了三萬多公斤魚,放養在自己承包的40多畝山塘水庫中。此舉不僅解了部分網箱業主的“燃眉之急”,為全縣網箱魚銷售難分憂解圍,也為自己的“生態石鍋魚”積聚了一批高品質的原料魚,為創響“生態魚品牌”奠定了基礎。
生態魚生態養,不喂飼料專喂草
網箱飼料魚買回來之后,謝和平干了一件外人不懂、家人鬧心的“蠢事”,他按揭買回一輛小卡車,每天天剛麻麻亮,就扯著嗓子帶上家人或雇傭工人,跑到幾十公里外的荒郊野地里去割青草回來喂魚。折騰一天下來,算一算細賬,割草不但勞心費力,花掉的車油費和人工錢還比買玉米及上等的含激素飼料錢多出了一大截。有人告訴他沒有他這么“蠢”的養魚方法,家里人也不太理解他,相繼“罷工”,最后只剩下他一個“光桿司令”堅持“一條道走到黑”,仍然堅持每天早起晚歸只為割草喂魚。
更絕的是,謝和平除了堅持用草料喂魚,還不讓魚兒吃得飽。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遛養生態魚”。別人再三向他討教原由,他才慢慢道出玄機:想要好味道,草魚一定得喂草,只有吃草的草魚才會長得好,生態魚也喂飼料,那和網箱養的飼料魚有什么區別。而只給魚兒吃個“半飽”,不僅能夠控制魚兒的長勢,不讓魚兒長得太快,而且還能讓魚兒保持“饑餓感”,只有“半餓”的魚兒才會主動去尋覓食物,這就在無形中迫使魚兒加大了運動量。這樣養出來的魚兒不但更健康,肉質更加堅實有彈性,還長得“不肥不瘦”剛剛好,吃起來那味道才會不腥不膩,肉質才有嚼勁而不松散,口感也才會更加嫩滑鮮美、自然清爽,這就是生態魚的生態喂養。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對飲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求吃飽,更注重的是健康綠色的飲食產品。許多顧客到謝和平的店里用餐,就是沖著他的原生態態喂養的草魚、黑皖或鱸魚而來,雖然價格不菲,但既賣座又叫好。
主動吃虧,他用真心換客回
客人用餐點的是“飼料魚”,他卻主動“吃虧”,給客人端上“生態魚”,并按“飼料魚”低價結算餐費。為此,別人都說他“傻”,誰知,他卻用這一“傻招”贏得了無數的回頭客。
前些日子,在南寧工作的一位客人帶團回上林老家旅游時,第一次進店用餐,由于不相信他的“生態魚”品質,干脆直接點了價格較便宜的“飼料魚”, 正在柜臺旁邊的謝和平聽到之后,當即主動提出要給客人上價格貴一倍多的“生態魚”,買單時按“飼料魚”的價格來結算。結果,這四桌飯菜不僅沒有賺錢,還虧了近500元錢。
為此,店里的員工及家人大惑不解,紛紛指責他只會養魚不會經商,但謝和平卻認為,這不正是給“生態魚”找到了最佳的“代言人”嗎?果然,今年清明節期間,回家拜山祭祖的這位客人又高高興興地領著全家族九十多號人進店用餐,直接點要謝和平“生態魚”。
上林“生態立縣,旅游旺縣”的戰略,真真正正給廣大旅游從業者帶來了無限商機與真金白銀的收入,也讓謝和平的“生態石鍋魚”積聚了無數好口碑,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里站穩了腳跟,贏得了食客的青睞。如今,為方便游客進餐,他又在南寧市城鄉統籌示范村——云里湖內里莊開張了新店,還投資上萬元,在店鋪周邊植草種樹、綠化美化環境。他說:“原生態食材只有立足在優美的環境中,賓客才會紛至沓來,我要用真心,換顧客的情深?!?/p>
以誠為本,創業不靠“潛規則”
生意剛開始時,一個月營業額不過萬把塊錢,扣掉電費及月租金和10多名員工工資,他每個月還要倒貼不少錢,這對于初涉飲食領域的謝和平來說,真可謂舉步維艱。
不少親朋好友紛紛給他支招,其中,說得最多的一個“招”就是公款吃喝,讓他找些大單位,包攬下單位的接待,給辦事人一點“意思”,生意自然就紅火了。聽到這樣的忠告,謝和平也動過心,但細細想來,自己做生意,靠的是自己的雙手拼來的,是一步一個腳印掙出來的,說到底,自己一個地地道道農民,最講究的就是兩個字——誠信,怎么能去迎合這樣的“潛規則”呢?!
想到自己為了謀生,什么重活累活都舍得干,上山砍柴又燒炭、販賣過家禽和化肥,當過采石工和挑煤工,后來還成為上林縣最大的摩托車銷售企業和平摩托車行的老板,他也被南寧市評為2009—2010年度創業帶頭人。這么多年來,做的是老實人,辦的是老實事,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投機取巧走“捷徑”。因此,他謝絕親朋好友的好意,仍然一心一意做好生態魚的生態喂養,又在店后面租一塊地種生態蔬菜,讓每一位進店的顧客都真正享受到原生態貨真價實的美食。
謝和平在堅定地堅持著他樸素的誠信理念,誠信,這個公認的社會基石,在他的身上,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認證。謝和平成功的故事,已經讓周圍的人相信,做老實人,講究誠信并且助人為樂之人,才是真正不吃虧的人,是能成就事業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