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麗
【摘要】發達的幼兒教育均倡導幼兒園、幼兒家庭、社區三者合力打造開放的幼兒教育。幼兒園通過動態的教育網絡,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才能促進幼兒在各方面得到最佳發展。安全問題是最近幼兒教育的熱點,從組織上入手,幼兒園與家長、社區共同組織董事會,讓安全教育有組織形成合力;從行為上入手,利用多種手段,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和諧關系;從資源上入手,充分利用社區等可利用資源,共同營造安全的環境,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關鍵詞】幼兒園;家庭;社區;安全教育
幼兒園、家庭、社區合作,共同創造良好的幼兒教育體系已經成為幼教研究的熱點,這是我國幼教的發展方向,有著重要的價值。當今社會越加開放,幼兒園的安全教育也必將隨之由封閉走向開放。幼兒園、家庭、社區動態合作,不斷反饋、自我調節,提高安全教育的實效。但目前,我國的大部分安全教育仍舊以幼兒園為核心,三者的合作非常少。有的家長認為,我把孩子交給幼兒園了,孩子的安全問題都由幼兒園負責,家長是沒有責任了。有的社區部門認為,我們就是負責提供場地。在安全教育方面三者沒有形成合力。在安全教育方面,有必要對三者進行深入的研究,探尋符合本地區實際的幼兒園與家庭和社區聯動的安全教育方法。
一、園、家、社網絡概念界定
研究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三者結合的概念,在本研究中,筆者將其定義為:園、家、社合作,指的是由幼兒教師、幼兒家長、社區服務人員組成三位一體的教育群體,彼此合作、多維度互動形成合力,達到高效率培育幼兒的目的,合作共育,實現多贏。
二、園、家、社網絡下的安全教育途徑
(一)從組織上入手,構建安全教育董事會
董事會成員由街道辦、社區名人、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家長代表、教師代表組成。成立這個安全董事會,只有義務,沒有權利,目的是能夠更好更快捷地溝通,構建能夠及時協調各種因素的機構,使得幼兒教育能夠利用更多的資源,有計劃地架構幼兒園、家庭、社區之間的橋梁,這對幼兒的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利的。董事會領導舉辦各種各樣的安全教育活動,比如對家長的安全知識分享,對幼兒的安全小游戲活動,以及社區合力的大型聯歡會等。
(二)從行為上入手,提高安全教育活動質量
1、必要的安全行為講座
家長需要更新觀念,這樣在家里他們才有可能調整自己錯誤的安全教育方法。為提高安全教育質量,采用講座的形式,講座的老師是幼兒園的教師,場地是由社區提供的,三家合力,提高了家長的思想水平。
2、靈動的安全行為游戲
幼兒也需要更新觀念,但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就不能通過講座的形式了,這需要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明白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安全的知識,學會安全的技能,讓幼兒在童話的世界里徜徉,這方面家長和社區都付出了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投入。
例如,在六一兒童節的這一天,董事會聯系電視臺做了這樣的一期節目。教師把幼兒園整個一個班放到一樓活動室,并叮囑他們不要隨意出去,等老師回來。一會兒,假扮記者的社區人員來了,他們說自己是電視臺記者,來挑選有才藝的小朋友,被選上的小朋友可以上電視。這下,小朋友們就開了鍋,紛紛表演自己的才藝,最后,只有3個孩子沒有和壞人離開。其余的32個孩子都和壞人一起離開了,他們也早就忘記了老師的叮囑。而那三個沒有離開的孩子,經過采訪,他們的答案是感覺沒有什么可以表演的。這樣的活動,震驚了老師、家長、社區服務人員,安全教育非一日之功,不相信陌生人的話,老師說過,家長說過,但幼兒為什么沒有記住,一定有哪個環境出錯了,究竟錯在哪里?就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利用這樣的活動方式,幼兒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很久的時間這件事鐫刻在他們的腦海中,不是教給他們虛偽和欺詐,而是讓他們知道不能盲目信任別人的話。幼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發生了積極的變化。
3、優質的安全行為講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在幼兒安全教育工作中,我們應該挑選和培植家庭、社區與幼兒園聯合這種最積極的形式。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包括常規的與非常規的手段,都應該用來發展基礎教育。”充分利用家長和社區的資源,可以豐富幼兒的安全活動。幼兒家長的職業五花八門,有醫生、作家、律師、警察、商人等等。他們都是各自工作領域的精英,利用他們的特長可以豐富安全教育。
例如,在傳染病來了的時候,做醫生的幼兒家長就幫助老師檢查幼兒身體,并指導教師照顧幼兒。幼兒園請來了做交警的幼兒家長,給幼兒將交通事故的故事。交警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的案例讓幼兒知道了,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這個交警還帶著幼兒到戶外活動,讓幼兒體驗了各種標志應該如何應對。
(三)從資源上入手,讓幼兒安全教育得到多方支持
世界教育專家喬治·維迪努認為:“學校不可能壟斷教育,因而必須把學校同家庭、孩子周圍的人們一級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協調起來。” 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幼兒教師、家長、社區人員的服務對象,但幼兒的安全教育不僅僅是通過上課和活動漸染。安全還涉及飲食用水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這些都影響著幼兒安全教育的成效,而只有聯動家長和社區,這些方面才能得以解決。應該讓幼兒與不同職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觸,讓幼兒從更闊大的角度去考慮安全問題。為幼兒提供機會,讓幼兒產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當忙于工作的父母無暇教育孩子時,但幼兒教師沒有條件教育孩子時,當社區工作者沒有本領教育孩子時,他們三者的結合產生了1+1+1>3的作用。通過讓他們集體參觀,實地活動等形式,在更豐富的資源下,幼兒園、家庭、社區共同培養幼兒安全意識顯示出良好的效果。即使再嚴密的制度,再好的設備出現問題也是可能的,有了多方合力,就可以及時解決問題,化大問題為小問題,把小問題變成沒問題。例如,有幼兒出現意外受傷,聯系了開出租的幼兒家長,很快把幼兒送到醫院,而做完社區服務部門的醫院,和幼兒園有聯系,在最短時間做好了應對工作。
三、反思與思考
幼兒是活潑好動的,他們是容易出現人身安全問題的;幼兒又是懵懂無知的,他們容易受到壞人的欺騙;幼兒又是自律能力差的,他們還容易出現種種意外。我們在從事幼兒園、家庭、社區合作共同教育幼兒安全問題方面,還需要反思安全教育的視角好不好,安全教育的內容合不合理,安全教育的方式是不是幼兒最樂于接受的。研究的區域單一,對象的量比較小,需要進一步的豐富與完善。
參考文獻:
[1]陳士俊著.安全心理學.[M]天津大學出版社,1999,P23.
[2]陳慧珍編著.兒童發展與輔導.[M]千華出版公司,2004. 10
[3]屠美如.向瑞吉歐學什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