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蘭
【摘要】大家都知道,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教書與育人既相互聯系,又有區別。教書是育人的一部分,是育人的基本方法;而育人是教書的最終目的。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指出: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關鍵詞】教學;德育結合;思想教育
教書育人,是指教師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把教育和教學結合起來,盡職盡責,既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又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等諸方面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另外,教書育人的指導思想一定要突出時代性,適應培養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而現在的學生與原來有很大不同,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渠道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采取適合于學生心理特點的措施加以誘導,使學生牢固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點,明確學習目的和任務。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既突出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又滲透德育教育的因素,是每個有責任感的教師都十分關心的問題。我想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依據學科特點,挖掘德育因素
任何一門學科都蘊含德育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突出學科重點的同時,要善于找出德育因素,適時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時,我利用學生事先準備好的小國旗,讓學生量出國旗的長與寬,然后學習面積的計算方法,并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小數的加法時,根據統計表中出現的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10米跳臺賽中,中國隊兩名運動員獲得了冠軍這一事實,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呈現出領獎的那個時刻,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從而激發民族自豪感。……
二、經常學習,積累素材,為教育教學服務
教育部即將出臺的《教師教育標準》中確立的“兒童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三大原則,充分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當然,這里的學習,不僅指專業知識的學習,也包括與專業知識相關的知識的學習。教師需要經常自覺地學習,積累中外數學家的故事,在數學教學中穿插這些故事,既可以讓枯燥的數學知識有趣,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如:教學了有關圓周率的知識后,借助課本中有關對祖沖之的介紹,再補充一些祖沖之發奮學習的故事,既豐富了數學知識,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更主要的是激起探索的欲望。這對于孩子們未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再有,教師在拓展計算,如,1+2+3…+10=?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計算方法,同時還要讓學生知道這類題簡單方法的由來,這自然就少不了對高斯的介紹。學生在對高斯的了解中,慢慢就產生了對數學學習的喜愛和探索的欲望。還有,適時介紹陳景潤、華羅庚等的故事,加強孩子們對數學的熱愛。
三、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經常與他們交流思想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里講過很多這樣的問題:教育的奧妙就在于,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老師能夠及時的出現在他面前;他還講過,在學生遇到問題時,老師要走近他,幫助他進行分析,給他創造條件,努力使他成功,并且使他產生成功感。因此,教師只有經常和學生交流,才能及時了解他們心中的問題或困難,從而給予適當的方式幫助解決。如:在我教學的班級中,有一個女生,平常學習不錯,發言也積極,可一段時間上課時這女孩比較反常,課堂上心不在焉的,作業完成也不好。下課后,我把這個孩子叫到我家里,了解了情況后,得知原來是因為這孩子的媽媽在外地上班,已經很久沒有來看她了,她太想媽媽了。我當時安慰了這孩子,然后告訴她,把對媽媽的思念化作努力學習的動力,媽媽一定會知道的。孩子走后,我與其父親取得了聯系,告知了這個情況,不幾天,女孩的媽媽回來了。孩子的學習也恢復到和以前一樣了。作為老師,看到孩子們因為我的關心,漸漸有了進步,我感到欣慰。……
四、有一顆公平的愛心,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的人
新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談到了教師要關愛學生,愛學生是符合教育對象心理需求的。因為從個人角度來看,人的本質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信任。一個人生活在被別人尊重和信任當中,他的心里是充實的,是不恐慌的,他的自信心就能夠表現出來;而一個人在他的生活氛圍中如不被人尊重,不被人關注,他的內心是痛苦的,久而久之,他的內心是恐慌的。學生作為教育對象實際他們每天也有這樣一種心理需要,渴望別人理解,渴望得到別人尊重,渴望別人來欣賞自己。這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包括老師在內。假如在教育中,一個孩子不被關注,不被老師理解,長期得不到老師的肯定,他的心理就會發生巨大變化,因此有些這樣的孩子,他往往從反面來表現以便獲得班級和別人的關注,這樣的問題經常表現在所謂的一些差生、淘氣的學生、落后的學生身上。有的孩子在班級搗亂,其實就是這樣的一種心理。因此,教師具備一顆公平的愛心是多么的重要。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不能只關注學習成績好的,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和調皮的學生,應該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所有的孩子,讓他們感覺到老師是愛他的。如,難度大的問題由好生來回答,簡單的問題由差一點的孩子來回答。特別是對于調皮、淘氣的孩子,更是要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適時的給予鼓勵或表揚。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修養,立德為本。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形成了師德的有機整體,三方面缺一不可。教育,是無私奉獻的事業;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是一個神圣的稱呼;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是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只有有了高的師德修養,才能兼顧好教書與育人的密切關系。才能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參考文獻:
[1]王 枬 王彥教育敘事:在實踐中體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張曉樂 框架理論視野下的道德敘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黎加厚 信息時代的教育敘事與教師主體意識的覺醒[J],《中國電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