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


炎炎夏日對于PC散熱性能而言絕對是一大考驗,相對可以輕松拆卸做清潔的臺式電腦,本身追求一體化和輕薄的機身設計,讓筆記本通常拆起來比較麻煩,更多時候散熱需要產品本身和外部簡單的輔助。
散熱底座成為必需品
相對各種拆機、硬改,購買散熱底座對于筆記本散熱而言無疑是最簡單的。目前多數筆記本散熱器都是采用單、雙風扇設計或三風扇設計,有的還更多。其實筆記本散熱器的散熱能力,主要是由風扇所產生的氣流決定的,而不是風扇的數量,因此在選購筆記本散熱器的時候,不可盲目迷信三風扇設計,主要是需要從其氣流設計去思考,有時候還是雙風扇設計更為優秀。
在材質方面,雖然塑料材質能給用戶帶來漂亮的外觀效果,但其本身導熱能力較差,金屬本身具有更好的導熱性,用戶在選購散熱底座時應更多考慮金屬底座的產品。而筆記本散熱器在完成散熱的過程也會產生噪音,一款好的散熱器最好具備擋速調節功能,根據用戶不同的應用需求調節風扇轉速,以獲得更出色的散熱體驗。此外,筆記本散熱器本身可分為抽風式散熱器和普通底座式散熱器。其中抽風式散熱器對于散熱較差的筆記本來說,可以比較明顯地降溫,有些筆記本降溫幅度可以達到10℃左右,甚至更高,而一般普通底座筆記本散熱器降溫只是針對筆記本底部表面和加強空氣流量,降溫效果相對一般。因此,在購買筆記本散熱器的時候,要思考下買哪種合適,如果筆記本本身散熱很差,那么建議買抽風散熱器,而筆記本散熱本身較好的話,一般購買普通的送風散熱器即可。
Tips
擺放細節要注意
很多朋友喜歡把筆記本擺放在沙發上或者床上使用。筆記本一般是通過底部、側部和背部來散熱,所以把筆記本擺放在這些地方的話,并不利于筆記本的散熱。最好是將筆記本擺放在木質桌面或者專用的電腦桌上,讓筆記本散發的熱量傳遞出去。
用電源管理實現散熱
CPU發展至今已經數十年,芯片廠商節能功耗與環保這方面也是有相關的考慮,所以在處理器中會設計一些節能功能,從而降低功耗和發熱量。但筆記本散熱并不是僅靠硬件就可以解決了。無論是Windows系統還是Linux系統,都可以通過電源管理調節硬件狀態,從而達到降低功耗與發熱量的目的。因此,在系統中安裝正確的電源管理驅動或軟件,是可以改善筆記本電腦發熱情況的。
硬件清潔要慎重
有兩三年使用歷史的筆記本想要改善散熱性能,最現實的莫過于直接拆解、清理內部散熱元件,畢竟長時間使用過程中,灰塵的積淀會成為筆記本散熱最大的阻礙,但拆解通常意味著放棄質保,因此對于這樣的清理辦法,最好確認筆記本已經過保了。不同筆記本電腦有著不同的內部結構設計,有些機器會把散熱模塊露出來,支持簡易拆卸,拆解這些機器去清理灰塵會比較簡單,因為沒有拆除整機的風險。可有些產品卻是“全包”設計,廠商不希望用戶自行拆解而將核心硬件模塊藏在里面,無法實現簡易拆卸,面對這樣的機器用戶只能將其全部拆解。
固態硬盤成升級捷徑
絕大部分筆記本電腦速度緩慢的原因不是CPU性能太差,也不是內存容量太少,而是硬盤速度太慢,對于老款筆記本而言,升級內存或者處理器,不如直接升級SSD固態硬盤,能夠帶來最為明顯的性能提升。
升級SSD最重要的是首先確定自己的筆記本是否適合升級SSD,近幾年的筆記本產品基本都配有SATA磁盤接口,因此都能升級SSD,而以前的舊電腦一般都是IDE接口,就沒有必要升級了,所以,在準備升級之前,可以下載一個磁盤工具CrystalDiskInfo檢測一下愛機是否為SATA接口,如果是,則安心升級吧。在具體接口劃分上,光驅位是SATA2.0和硬盤位是SATA3.0接口,這種搭配的機器最好使用升級套裝,SSD安裝在SATA3.0接口的硬盤位,在光驅位安裝原來的機械硬盤,光驅換下來則可以做移動光驅。而進入四代酷睿平臺后,大部分四代酷睿筆電不再使用SATA2.0接口。硬盤位和光驅位都是SATA3.0接口。這種機器使用升級套裝,SSD可以直接安裝在SATA3.0接口的光驅位,同樣光驅換下來做移動光驅。
在具體升級方面,對于硬盤容量要求不高,單純希望提升筆記本運算速度的用戶,可以采取購買SSD直接替換原有機械硬盤的辦法。但是對于那些資料存儲容量大而且經常使用的用戶來說,需要1TB甚至更大的資料盤來存儲。那就可以升級一塊64GB、120/128GB或者240/256GB的SSD來做系統盤,加快系統速度。
如果筆記本本身提供了第二塊硬盤位置,則可以直接加裝,但對于沒有第二塊硬盤位的筆記本而言,就需要通過硬盤托架利用光驅位置加裝固態硬盤了。
SSD初使用
筆記本電腦升級SSD后,首先要對SSD進行初始化和分區,然后再安裝系統。SSD的初始化和分區,與普通機械盤大同小異,方法基本相同,只不過需要特別注意4K對齊就行。
在Windows 7/8系統中初始化與分區。可以將SSD掛在任何一臺安裝了Windows 7/8系統的電腦上,通過系統中的控制面板進入磁盤管理系統,在這里直接對SSD進行初始化和分區以及格式化。初始化、分區與格式化過程中,系統會自動選擇最佳方式,用戶只需一路確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