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女詩人薛濤雖賦詩較多,但現存下來的詩作僅有九十余首,其中酬人贈答詩有50余首,占薛詩的大部分。在這些酬人贈答詩中包含的感情卻不相同。以官妓身份寫作的應酬之作,詩人規避了自己的情感,造成了感情的缺位;在另一些寫給朋友的酬人詩中則表達了詩人真摯的情感,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實的女子薛濤,本文試從這類作品中來探析普通女子薛濤的情感。
關鍵詞:薛濤;酬人贈答詩;情感
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一生雖賦詩較多,但大多數未能保存下來。《全唐詩》、《全唐詩補遺》共錄存薛詩90首,經今人張蓬舟增補一首《四友贊》編成《薛濤詩箋》,現存薛詩共計91首,這是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最為完整的薛濤的詩集。由于詩人特殊的樂妓身份,所以她經常“出入幕府,自皋至李德裕,凡歷事十一鎮,皆以詩受知。其間與濤倡和者,元稹、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裴度、張籍、杜牧、劉禹錫、吳武陵、張祜、余皆名士,記載凡二十人,競有酬和。”[1]現存的薛詩之中,也以酬人贈答詩為多,占50余首,它們構成了薛濤詩的大部分。川主的召侍,樂妓的身份迫使薛濤寫下了很多的應酬之作,在這部分酬人贈答詩中詩人不便流露感情,造成了詩人感情的缺位;除卻這部分詩作,另一部分贈寄給友人的詩作,則傾注了詩人真實的情感,在這類詩里薛濤真實的表露了自己的感情。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薛濤確又是一個感情豐富、真摯的詩人,她熱愛生活,珍視友誼,向往愛情亦或借詩向友人表達自己心中的煩悶,派遣心中的抑郁。這些詩別有情致,含有纏綿不盡的情意,充分展示了她超人的才華,本文試從這部分真情實感之作著手讓大家更全面了解女詩人薛濤。
薛濤的《送友人》一直以來為人們所稱道傳誦,是解讀薛詩繞不過去的力作。《送友人》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2]僅從詩的題目“友人”二字上就可觀曉這首詩有別于詩人以官妓(在當時,官妓的主要任務是在地方官員舉行宴會時陪酒與表演文藝節目[3])身份寫作的應酬之作。詩的前兩句“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直寫秋色涼景,但又遠非簡單的實寫秋色之景象,有著卓越才華的女詩人薛濤在此顯而易見地暗暗化用《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一千古傳誦的詩句。《詩經》名句的融入讓薛詩單純的寫景之句變得景、意雙含。前兩句不僅寫出秋天夜色之涼,而且寫出了詩人對友人思而不得,思而不得見的懷念之情,單純的寫景句變成借景抒情的佳句。《詩經》“伊人”一句從中也可窺見詩人與友人的親密關系。薛詩借用《詩經》名句有兼包《蒹葭》全篇之意,句短意遠,字少情濃,極大地擴展了詩的內容容量,增強了詩的厚重感和藝術含量,活化出了一個相思成災的癡情女子的形象。千里自今夕易讓人聯想起李益寫失戀之情的詩句“千里佳期一夕休”,從而體會詩人和李益一樣充滿無盡的遺憾和深情。不同的是詩人薛濤在千里自今夕之前加上“誰言”二字,誰說千里的相思從今天晚上才開始?言外之意,從友人離去之時相思就已開始了。“誰言”二字更表露了詩人無限的相思,相思時間之長,深受相思之苦的折磨更深,相較薛濤和李益,作為女子的薛濤比李益更哀傷、更絕望,另一方面也寫出了薛濤有著無盡情深的癡情女子形象。后一句“離夢杳如關塞長”說離別之后的相逢之夢也像迢迢關塞那樣遙不可及,尋夢無蹤跡。這句可以看做是對上一句的補充和深化。盡管相思早就泛濫成災,即使連相逢的夢也杳無蹤跡,夢不到,但詩人依然堅守這份相思,品嘗相思帶來的痛苦。這樣一個堅貞癡情不移苦戀中的癡心女子形象躍然紙上,相思的情義之重之濃比之李益有過之而無不及。詩人大膽表露愛情,表露相思之義,相思之苦,為我們展現了女子薛濤感情生活的一面。這首詩感情真摯動人,熱烈大膽而無絲毫的忸怩做作之態,毫無掩飾地展露了戀愛中的薛濤活脫一個癡心癡情的小女子形象。
如果說這首詩重在表達詩人對友人分別后的依戀之情和對于友人的離開自己揪心寸斷的感情體現了真摯的情感。那么《寄張元夫》則重在單方面表現自己的孤獨、寂寞。是在向摯友坦露自己的心緒。《寄張元夫》前溪獨立后溪行,鷺識朱衣自不驚。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2]這首詩的首句通過自己行動無所止依來說明自己孤獨、寂寞、痛苦、百無聊賴的心情,第二句連鷺鳥見到自己也不驚嚇,說明詩人來往的次數頻繁,言下之意這樣孤獨、寂寞、百無聊賴的狀態是詩人的常態。后兩句直接點出寂寞、愁苦的原因:原來是知音不在身邊啊!正應了岳飛那句“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雖然詩人萬里橋邊女校書[4]的身份以及詩才久聞于外讓她結識很多名人,但那些都是光鮮的外表,真正有誰窺視過她的內心?真正進入她內心成為她至交的又有幾人呢?由于薛濤身份的低下,一般的有才華的官僚仕人恐怕不屑于與樂妓的她成為真正的朋友,即使他們與薛濤有交往,有詩作往來,也只是與詩人的薛濤、官妓的薛濤有詩歌唱和,這里重要的并不是“薛濤”這樣一個人而是“詩人”、“官妓”的身份,他們看重的只是那個身份,而不是薛濤本人。他們并不是她的朋友,他們亦不視她為他們的朋友,她只是他們為自己揚名、傳名或他用的工具和媒介,他們看到的只是薛濤的身份和詩才能給他們帶來的利益,所以她的寂寞、孤獨無法向這些達官貴人表露,更不敢在這些人中間有絲毫的展露和發泄。熱鬧非凡的官場,你方登罷我上場的舞臺,沒有給薛濤帶來一絲的快樂和舒暢,她從中領會到的只是人間的似紙薄的人情和冷漠的世態,薛濤被貶松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因此詩人真正的內心是孤獨無依的,她只能把自己的寂寞、愁苦、憂郁、孤獨付諸紙張遙寄給遠方的友人,借以排遣心中的抑郁。但遠方的張元夫又能給她什么?無非是幾句寬慰之語,但這對詩人來說已經知足了。有人理解,有人寬慰已給她帶來了無限的慰籍。原來詩人所要的就是這些許,但她的身邊卻無人能給予她這些。有人評薛濤的詩“工絕句,無雌聲”[5]這只是詩人詩作中的語言,而非詩人的情感,對于一個多愁善感、孤獨、寂寞的紅衣女子細膩、敏感的內心又有誰真正的窺視過?
薛濤的這類詩真實的反映了詩人豐富的感情生活和朋友間的真摯友情。這些詩精心的加入了詩人細膩的情感,這些詩中展露了一個真實的薛濤,一個不帶任何粉飾不帶任何頭銜、身份的薛濤,這時的她僅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普通的中唐的女子。
【參考文獻】
[1]明萬歷三十七年洗摸池刻本《薛濤詩》小傳[A].李冶薛濤魚玄機撰:唐女詩人集三種[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張蓬舟.薛濤詩箋[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3]徐有富.唐代婦女生活與詩[M].北京:中華書局,2005.
[4]辛文芳.唐才子傳[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5]胡震亨.唐音癸簽[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作者簡介:王留番:女,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新聞傳媒系教師,研究方向:中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