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
摘要:21世紀是一個以創新為主導的發展時代,其中的新科技革命真正開始改變著人們的經濟和社會社會生活,而在這個發展過程當中對于創新性人才的需求就顯得非常迫切,促使創新人才的培養成為當下各大高校人才培養理念的核心。但是在我國高校教育環境的現狀仍然有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通過用人市場對高校畢業生的評價以及高校學生對于學校環境的評價可以看出大多數高校的教育環境功能都沒有獲得充分的發揮,因此這就直接說明高校內教育環境結果仍然不夠科學合理,所以高校教育環境的重新構建就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創新人才;高校教育環境;重構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人才創新培養戰略出現嚴重的失衡,這都直接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巨大挑戰。由于人才創新培養是我國高等學校的基本職能和主要發展中心任務,同時也是促使我國真正完成經濟和教育方面全面復興的偉大使命。因此就必須要嚴格的按照科學合理的人才創新培養的模式來培育創新型的專業人才,這樣才能真正有效的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各種人才的保障和支持,同時也能進一步的我國高等教育學科化發展的時代性要求。雖然我國早就對國家高等教育創新人才質量培養戰略的重要性進行了強調,但是多年來,大多數人才戰略的實踐都紛紛表明我國高等教育創新人才質量的培養戰略所真正實施的效果都沒有達到其預期的要求和目的。
一、高校教育環境與創新人才的關系
人都屬于環境的產物,在人們生存和對其他人產生影響的大環境當中,都可以將其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而其中的學校環境就是多種環境當中最為重要的環境之一,這也是由學校環境的特殊性來直接決定的,而且學校還款和其他環境相比其結構變得更加的復雜,和家庭環境進行比較,學校內的環境不僅有很多教師,還有各種不同的教學組織機構以及班級的群體等等[1]。同時還專門為學生們設立了各種類型的活動場所及設施。同時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也非常強大,因為學校環境結構的復雜性就直接決定了其教化功能的專一特點,而作為一個專業化的教育機構,學校其本身的功能也相當明確,必須要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教學以及教育的方式來向學生們傳授相應的技能和知識,同時還必須要培養出學生們的道德品質,并以此來塑造出學生的人格魅力,實現創新性人才培養的目的。所以高校教育環境對創新人才的培養來說非常重要。
二、高校教育環境的重新構建
(一)課程綜合化改革
創新人才的標準要求其必須要具備博而專的知識來作為其發展基礎,因此高校方面的學生在課程設置方面就必須要進行綜合化的改革,其中課程綜合化也是高校教育環境綜合性的表現,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能夠通識教育而創造相應的條件,從而以此來培養出真正具有專業知識且知識面廣泛的人才。如今在大多數國外高校當中都非常重視通識教育的發展。美國方面更是強調要培養出學生們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這樣就能保證在其重視基礎理論的同時也能進行倡導式的教育。通常課程綜合化時提高高校學生們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其主要也表現在改造課程結構以及強化學生的基礎性教育,在多數學生對高校創新教育環境的評價當中,通常課程設置的不合理被直接列為影響其創造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對課程進行綜合化的改革就顯得非常重要[2]。
(二)完善教學科研條件
教學條件和科研條件主要包含了教師本身的科研能力以及知識素質以及在教育過程當中教師和學生互相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設備和工具等,這兩個方面的內容都直接決定了教師是否能夠真正將正確和先進性的科學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方面,從而直接對創新人才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響。而在學生對教師授課的評價當中,大多數學生都是認為教師只是進行了一種照本宣科的行為,只有少數學生覺得教師會經常引入一些研究過程當中的全新知識,而有極少數學生能夠通過教師授課過程獲得更多的信息。由于大學的理念普遍都是為人類創造相應的知識,發展文明以推動社會的進步。而要想真正實現這一偉大的發展理念就必須要求教師方面真正對于教學和研究有著相應的特殊偏好,同時也更加具有一定的創造力,這樣才能真正做出具有原創性研究成果學者隊伍。因此高校內的教師是否在教學過程當中具有創新精神就顯得異常重要,而如果一個教師就只會照本宣科的教學的話,是無法真正培養出學生們創造性精神的,因為教科書本身就已經幾乎將所有的漏洞都補全了,所有根本沒有什么明顯的創造性可言。
(三)重視學生品德個性發展
結合用人市場對于高校畢業生的評價當中可言看出多數畢業生在愛國精神以及道德水準方面仍然處于一個劣勢的地位,然后就是學生們的外理人際關系能力以及互相之間的合作精神等,不過嚴重不足的地方還是在于學生們的心理素質和自知之明方面[3]。這些都充分的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們在道德素質方面相對較高,但是其心理素質和個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就必須要培養學生們的人格素質以及完善的高校品德個性等。我國高校學生們個性發展環節的首要問題還是在于教育方面的共性化和個性化的發展問題,而這個問題的另一個說法還是在人和社會化以及人本身的自由意志方面。主要要求人們應當遵守統一的道德標準,并以此來按照統一的方式來保證社會方面的良性運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教育要想培養出創新人才來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就需要對高校教育環境本身進行重構,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目的。
【參考文獻】
[1]何喜剛,王永斌.高等院校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問題探討[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02)
[2]賀善侃.論科技創新的社會價值[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0(03)
[3]李妍.創新人才培養環境問題研究[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