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茹 陳建飛
摘要:輔導員在學生大學生活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思想發展的特征和專業特性決定了我們不能墨守成規,需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發展創新工作思路和管理辦法,針對學生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為祖國振興發展培養可用人才。
關鍵詞:輔導員;藝術生;工作思路
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是保證高等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學生德育的主要培養者,是大學生成功踏入社會的主要指引者。目前,我國現代大學生個性較為獨特,時代性極強,而其中的藝術類大學生更是標榜另類、突出自我。他們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思考方向和思維模式均與綜合類大學生有所區別。所以,作為同專業畢業的輔導員,應發揮自己優勢,采取恰當的模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明確自己的奮斗方向。
一、藝術類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思想迷茫倦懈,缺乏約束力
多數學生沒有目標和職業規劃。大一新生處于適應期,遠離父母開始在陌生的環境中生存,沒有了高考這面大旗在前方指引,缺少學習的緊迫感和主動性。大二學生已經適應了大學生活,部分進入了社團的中層部門,開始了組織協調能力鍛煉。但大部分學生被動上課,學習的自覺性不大。大三學生開始有了危機感,確定目標并著手實踐,自覺性相對強;大四的學生有考證、寫論文做畢業設計的需要,相對而言自覺性較強。然整體來說,大多數學生重復每天生活,對未來就業雖擔心但不愿操心;被動學習知識,不去開發創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目前大學生的平均年齡為19歲左右,其心理和社會化逐步完善,思維變得異常活躍。藝術類院校學生,由于長期專業的培養和熏陶,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發達,對一些問題思考深度不夠,往往從個人偏好出發,欠缺理性,有時遇到事情會有過激反應,缺少自我約束力。
(二)標榜個性、反叛意識強;
藝術類考生文化成績要求較低,大部分學生中學時期貪玩調皮,養成了不良學習習慣,再加上有些學生是為了讀大學并非專業愛好而選擇藝術考試渠道升學,導致他們缺乏藝術基礎知識,藝術思維環節薄弱。專業學習無法與課程同步,較為吃力,學習主動性會逐漸減退。以至于整天沉迷于網絡游戲,經常通宵結伴組隊玩網游。他們沒有對自己人生的長期規劃,容易被別人負面情況影響。對于積極正面的榜樣有時會抱有嗤之以鼻的反叛意識。
(三)缺乏集體榮譽感、責任心差
目前多數在校大學生為獨生子女,從出生起就是父母的掌中寶、祖父母的心肝寶貝,致使大多數孩子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換位思考;心理脆弱,容易受到打擊;自我控制力差,易被不良風氣影響;缺少責任心,對于班級內安排的事務推脫、不執行。熱衷各種“宅”,思想和行為上拒絕室外活動。
(四)思想活躍,但理想信念淡薄
藝術類學生由于其自身性格特質,思維敏銳活躍,對生活充滿激情,富有創新精神,但考慮問題時容易忽略現實基礎,是大學生中最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體。他們雖然思想活躍,但缺乏對問題的深度思考;熱愛專業,但很少關心時事;重視專業技能訓練,但過分熱衷于“自我設計”、“自我發展”和“為藝術而藝術”,從而導致其理想信念淡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易偏離正常軌道。
二、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根據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和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我們在新形勢下,要努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機制、新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求提高工作實效性。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目前很對學生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淡薄,盡管他們認為個人成就與社會進步是相一致的,然而做事的出發點均從自我開始;如果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社會利益相沖突時,以個人價值為第一追求的價值觀就會使他們降低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因此在工作中應當加強藝術類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激發愛國主義熱情。注重教育方式的選擇,以藝術類的大學生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引導他們把對自我價值實現的追求指向發展專業技能和成就事業方面,同時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教育形式,促進學生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二)關心和溫暖學生
藝術類大學生并非個個家庭都很富裕,也有一部分同學家庭經濟比較困難,他們自尊心較強。在國家教育部加強對貧困大學生補助的大好前提下,輔導員要配合學工部門進一步完善獎學金、學生貸款、勤工助學基金、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的資助體系,給困難的大學生送去溫暖,解決實際問題。
認真了解每位學生狀況,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產生的心理問題,加強對大學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結合學生就業的心理壓力,積極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就業。通過對學生生活的親切關懷,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最佳效果。
(三)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爭取全面發展
對于學生來說,良好的文化素質是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基礎,它體現一個人的文化涵養,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升華人格、陶冶精神,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和更好的做人、做事、做學問提供廣博的文化底蘊。根據目前藝術類學生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的狀況,輔導員可增設文學、美學、社會學、哲學等主題班會。不斷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修養、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
(四)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在參賽中提升自己,獲得自信。
增加與任課教師的交流,掌握學生專業情況,引導學生在專業領域創新思維、張揚個性。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舉辦的各種書畫、設計或者才藝大賽,讓學生展示個性、提高自信。對于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和集體觀念的學生,輔導員要積極加強對學生集體榮辱感的培養,鼓勵他們參加團體活動、競賽等,增進交流,在活動中產生友誼,形成團隊精神。
【參考文獻】
[1]王傳中,朱偉.輔導員工作指南[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2]周家倫.高校輔導員理論、實務與開拓[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1.
[3]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李金茹,女,河北新樂人,河北美術學院城市學院輔導員,碩士研究生。
陳建飛,男,河北新樂人,河北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輔導員,本科。